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电磁控制液压驱动式全可变气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97692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2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磁控制液压驱动式全可变气门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由控制阀下部、阀芯、电控节流阀、控制阀上部、电磁线圈、电控调压阀、气门、低压油路系统和高压油路系统等组成;电磁线圈通电,将阀芯吸合使高压油路系统打开,低压油路系统关闭,高压油驱动气门开启;电磁线圈断电,阀芯回位使高压油路系统关闭,低压油路系统打开,气门落座;电磁线圈通电时刻及通电时长可控制气门正时及开启持续期;电控调压阀调节高压油路系统油压可控制气门升程;电控节流阀调节低压油路系统的有效流通面积可控制气门落座速度,减小冲击。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全可变气门运动参数控制,优化发动机工作过程,控制灵活;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易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控制液压驱动式全可变气门机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发动机
,具体涉及一种电磁控制液压驱动式全可变气门机构。
技术介绍
配气机构是内燃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承载着实现发动机各个气缸进、排气门的开、闭正时以及控制气门升程运动规律的重要作用,是实现发动机换气过程,保证内燃机热功转换的工作循环得以周而复始不断进行下去的基础。因此,发动机是否能可靠工作,其动力性和经济性能否得到保障,与配气机构在换气过程中对气门运动规律的控制密切相关。传统的发动机由于结构固定,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气门运动规律是固定不变的,传统发动机配气参数的确定是在发动机各种不同工况下进行大量实验研究后,设计选取的一种折衷方案,通常只能保证在某一工况使内燃机的性能最优。显然,这一劣势已使其不能满足现阶段对发动机高效率、低油耗、低排放的总体要求。因此,为了满足不同工况下各异的气门正时、开启持续期及升程的需求,提高内燃机经济性和动力性,降低有害物排放,可变气门技术应运而生。可变气门技术可根据内燃机工况的变化,实现气门升程从零至最大设计升程和气门正时及开启持续期的连续可变。目前发动机可变气门技术的实现主要有可变凸轮轴相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磁控制液压驱动式全可变气门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控制液压驱动式全可变气门机构,由控制阀下部(1)、缓冲环a(2)、油堵a(3)、密封圈a(4)、缓冲环b(5)、阀芯(6)、电控节流阀(7)、油堵b(8)、控制阀上部(9)、阀芯复位弹簧(10)、电磁线圈(11)、绝缘材料(12)、电控调压阀(13)、密封圈b(14)、气门(15)、气门复位弹簧(16)组成;其中阀芯(6)置于控制阀下部(1)和控制阀上部(9)之间;阀芯复位弹簧(10)置于阀芯(6)与控制阀上部(9)之间;控制阀下部(1)和控制阀上部(9)通过控制阀下部(1)的外螺纹(109)和控制阀上部(9)的内螺纹(906)相连接;气门(15)置于控制阀下部(1)的下方,且其顶部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控制液压驱动式全可变气门机构,由控制阀下部(1)、缓冲环a(2)、油堵a(3)、密封圈a(4)、缓冲环b(5)、阀芯(6)、电控节流阀(7)、油堵b(8)、控制阀上部(9)、阀芯复位弹簧(10)、电磁线圈(11)、绝缘材料(12)、电控调压阀(13)、密封圈b(14)、气门(15)、气门复位弹簧(16)组成;其中阀芯(6)置于控制阀下部(1)和控制阀上部(9)之间;阀芯复位弹簧(10)置于阀芯(6)与控制阀上部(9)之间;控制阀下部(1)和控制阀上部(9)通过控制阀下部(1)的外螺纹(109)和控制阀上部(9)的内螺纹(906)相连接;气门(15)置于控制阀下部(1)的下方,且其顶部置于控制阀下部(1)下部的圆孔a(102)内;电磁线圈(11)置于控制阀上部(9)的圆孔c(905)内,并通过包裹在外部的绝缘材料(12)与圆孔c(905)壁面固接;电控调压阀(13)置于控制阀下部(1)的高压油道(111)入口处的调压阀安装孔(110)内,可对进入高压油道(111)的液压油压进行调整;电控节流阀(7)放置于控制阀上部(9)的节流阀安装孔(901)内,可对低压油道c(902)的有效流通面积进行调整;油堵a(3)置于控制阀下部(1)低压油道a(103)外侧;油堵b(8)置于控制阀上部(9)低压油道d(903)外侧;缓冲环a(2)置于气门(15)顶部的环槽d(1502)内;缓冲环b(5)置于控制阀下部(1)顶部的环槽b(107)内;密封圈a(4)置于控制阀下部(1)和控制阀上部(9)结合处的环槽a(105)内;密封圈b(14)置于气门(15)上部与控制阀下部(1)的下部圆孔a(102)壁面结合处的环槽c(1501)内;控制阀下部(1)、控制阀上部(9)、阀芯(6)和气门(15)轴心线重合。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控制液压驱动式全可变气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阀下部(1)由下壳体(101)、圆孔a(102)、低压油道a(103)、低压油道b(104)、环槽a(105)、圆孔b(106)、环槽b(107)、环台(108)、外螺纹(109)、调压阀安装孔(110)、高压油道(111)组成;其中环台(108)位于下壳体(101)顶部,其外表面布置有外螺纹(109),可与控制阀上部(9)的内螺纹(906)相连接;圆孔b(106)置于下壳体(101)中心位置,侧面与高压油道(111)相连通,底部与圆孔a(102)相连通;低压油道a(103)一侧与油堵a(3)相连,另一侧与圆孔a(102)相连通,同时,低压油道a(103)还与低压油道b(104)相连通;下壳体(101)在与控制阀上部(9)和阀芯(6)接合处分别开有环槽a(105)和环槽b(107);圆孔a(102)、圆孔b(106)和下壳体(101)轴心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宇解方喜洪伟苏岩许允李小平姜北平石卜从冯爽于岐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