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升机构和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93344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1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起升机构和起重机,涉及吊装设备技术领域。起升机构中,第一钢丝绳从小车上的第一卷筒引出、经斜拉依次进入吊具上的第一动滑轮和小车上的第一定滑轮组并最终斜拉固定在吊具上,第二钢丝绳从小车上的第二卷筒引出、经斜拉依次进入吊具上的第二动滑轮和小车上的第二定滑轮组并最终斜拉固定在吊具上,第三钢丝绳从小车上的第三卷筒引出、经斜拉依次进入吊具上的第三动滑轮和小车上的第三定滑轮组并最终斜拉固定在吊具上,第四钢丝绳从小车上的第四卷筒引出、经斜拉依次进入吊具上的第四动滑轮和小车上的第四定滑轮组并最终斜拉固定在吊具上。升机构和起重机同时具有双向防摇、平移、回转的功能。

Lifting mechanism and cran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lifting mechanism and a crane, relat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hoisting equipment. The lifting mechanism, the first wire rope from the first drum car leads, cable-stayed sling in order to enter the first car on the movable pulley and the first pulley and eventually stayed fixed on the sling wire rope reel, second from the second car out, turn into the cable-stayed sling. The second car on the second movable pulley and the fixed pulley group and eventually stayed fixed on the sling, third wire rope leads, from the car after third drum cable-stayed sling in order to enter the third dynamic third pulley pulley and the trolley and eventually stayed fixed on the sling, wire rope leads, fourth from the fourth reel cart by cable-stayed sling in order to enter the fourth the fixed pulley and pulley group on the trolley and eventually stayed fixed on the sling. The lifting mechanism and the crane simultaneously have two functions of anti sway, translation and ro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起升机构和起重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吊装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起升机构和起重机。
技术介绍
起重机的起升机构是实现集装箱和吊具升降运动的机构,是集装箱起重机中最主要的工作机构。随着堆场场地利用率、吊箱效率需求的提高,以及自动化技术的推广普及,均要求起重机的起升机构同时具有双向防摇、平移、回转的功能。但是,现有的起升机构均无法同时具有双向防摇、平移、回转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升机构和起重机,其旨在至少部分解决现有的起升机构和起重机无法同时具有双向防摇、平移、回转的功能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起升机构包括小车以及安装在所述小车上的第一卷筒、第二卷筒、第三卷筒、第四卷筒、第一定滑轮组、第二定滑轮组、第三定滑轮组、第四定滑轮组;吊具以及安装在所述吊具上呈矩阵形式排布的第一动滑轮、第二动滑轮、第三动滑轮、第四动滑轮;第一钢丝绳从所述第一卷筒引出、经斜拉依次进入所述第一动滑轮和所述第一定滑轮组并最终斜拉固定在所述吊具上,第二钢丝绳从所述第二卷筒引出、经斜拉依次进入所述第二动滑轮和所述第二定滑轮组并最终斜拉固定在所述吊具上,第三钢丝绳从所述第三卷筒引出、经斜拉依次进入所述第三动滑轮和所述第三定滑轮组并最终斜拉固定在所述吊具上,第四钢丝绳从所述第四卷筒引出、经斜拉依次进入所述第四动滑轮和所述第四定滑轮组并最终斜拉固定在所述吊具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卷筒、所述第二卷筒、所述第三卷筒以及所述第四卷筒呈矩阵形式排布、且分别位于所述小车的四个角位置,所述第一定滑轮组、所述第二定滑轮组、所述第三定滑轮组以及所述第四定滑轮组呈矩阵形式排布、且分别靠近所述第四卷筒、所述第三卷筒、所述第二卷筒、所述第一卷筒。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动滑轮、所述第二动滑轮、所述第三动滑轮、所述第四动滑轮分别设置在所述吊具的四个角位置、且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第四卷筒、所述第三卷筒、所述第二卷筒、所述第一卷筒的下方。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钢丝绳、所述第二钢丝绳、所述第三钢丝绳、所述第四钢丝绳固定在所述吊具上的位置分别靠近所述第二动滑轮、所述第一动滑轮、所述第四动滑轮、所述第三动滑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滑轮组包括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所述第一定滑轮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动滑轮的轴线,所述第二定滑轮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定滑轮的轴线交错,所述第一钢丝绳、经斜拉依次进入所述第一定滑轮和所述第二定滑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钢丝绳在所述第一动滑轮的引入角、所述第二钢丝绳在所述第二动滑轮的引入角、所述第三钢丝绳在所述第三动滑轮的引入角以及所述第四钢丝绳在所述第四动滑轮的引入角均相等。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钢丝绳在所述第一动滑轮的引出角、所述第二钢丝绳在所述第二动滑轮的引出角、所述第三钢丝绳在所述第三动滑轮的引出角以及所述第四钢丝绳在所述第四动滑轮的引出角均相等。进一步地,所述起升机构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小车上的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第四电机、第一减速器、第二减速器、第三减速器以及第四减速器;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所述第一减速器驱动所述第一卷筒,所述第二电机通过所述第二减速器驱动所述第二卷筒,所述第三电机通过所述第三减速器驱动所述第三卷筒,所述第四电机通过所述第四减速器驱动所述第四卷筒。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二种技术方案:一种起升机构包括小车以及安装在所述小车上的第五卷筒、第六卷筒、第一定滑轮组、第二定滑轮组、第三定滑轮组、第四定滑轮组;吊具以及安装在所述吊具上呈矩阵形式排布的第一动滑轮、第二动滑轮、第三动滑轮、第四动滑轮;第一钢丝绳从所述第五卷筒引出、经斜拉依次进入所述第一动滑轮和所述第一定滑轮组并最终斜拉固定在所述吊具上,第二钢丝绳从所述第五卷筒引出、经斜拉依次进入所述第二动滑轮和所述第二定滑轮组并最终斜拉固定在所述吊具上,第三钢丝绳从所述第六卷筒引出、经斜拉依次进入所述第三动滑轮和所述第三定滑轮组并最终斜拉固定在所述吊具上,第四钢丝绳从所述第六卷筒引出、经斜拉依次进入所述第四动滑轮和所述第四定滑轮组并最终斜拉固定在所述吊具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三种技术方案:一种起重机包括大车和安装在所述大车上的门架,所述起重机还包括第一种技术方案或第二种技术方案中的起升机构,所述起升机构安装在所述门架上。相比现有的起升机构和起重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起升机构和起重机的有益效果是:a)四根钢丝绳分别从四个卷筒引出,经斜拉向下分别进入各自吊具上对应的动滑轮,再向上进入小车上对应的定滑轮组,然后向下斜拉、并固定在吊具上,这样,每根钢丝绳均有大车行走方向和小车行走方向的斜拉,实现双向防摇效果。b)吊具上的四个动滑轮呈矩阵形式排布,同步驱动四个卷筒即可实现吊具的起升和下降功能,差步驱动四个卷筒即可实现吊具的平移功能和回转功能。c)使用四根钢丝绳,每根钢丝绳缠绕一个定滑轮组和一个动滑轮,起升机构可实现3倍率的上升和下降速度,相比单倍率和双倍率的起升机构,钢丝绳受力更小、可选的直径更小,同时卷筒、定滑轮、动滑轮的直径可以相应减小,小车平台可拥有更大的维修空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起升机构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起升机构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起升机构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起升机构的第四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起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起升机构;10-小车;21-第一卷筒;22-第二卷筒;23-第三卷筒;24-第四卷筒;25-第五卷筒;26-第六卷筒;31-第一定滑轮组;311-第一定滑轮;312-第二定滑轮;32-第二定滑轮组;33-第三定滑轮组;34-第四定滑轮组;40-吊具;51-第一动滑轮;52-第二动滑轮;53-第三动滑轮;54-第四动滑轮;61-第一钢丝绳;62-第二钢丝绳;63-第三钢丝绳;64-第四钢丝绳。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起升机构和起重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起升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升机构(100)包括:小车(10)以及安装在所述小车(10)上的第一卷筒(21)、第二卷筒(22)、第三卷筒(23)、第四卷筒(24)、第一定滑轮组(31)、第二定滑轮组(32)、第三定滑轮组(33)、第四定滑轮组(34);吊具(40)以及安装在所述吊具(40)上呈矩阵形式排布的第一动滑轮(51)、第二动滑轮(52)、第三动滑轮(53)、第四动滑轮(54);第一钢丝绳(61)从所述第一卷筒(21)引出、经斜拉依次进入所述第一动滑轮(51)和所述第一定滑轮组(31)并最终斜拉固定在所述吊具(40)上,第二钢丝绳(62)从所述第二卷筒(22)引出、经斜拉依次进入所述第二动滑轮(52)和所述第二定滑轮组(32)并最终斜拉固定在所述吊具(40)上,第三钢丝绳(63)从所述第三卷筒(23)引出、经斜拉依次进入所述第三动滑轮(53)和所述第三定滑轮组(33)并最终斜拉固定在所述吊具(40)上,第四钢丝绳(64)从所述第四卷筒(24)引出、经斜拉依次进入所述第四动滑轮(54)和所述第四定滑轮组(34)并最终斜拉固定在所述吊具(40)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升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升机构(100)包括:小车(10)以及安装在所述小车(10)上的第一卷筒(21)、第二卷筒(22)、第三卷筒(23)、第四卷筒(24)、第一定滑轮组(31)、第二定滑轮组(32)、第三定滑轮组(33)、第四定滑轮组(34);吊具(40)以及安装在所述吊具(40)上呈矩阵形式排布的第一动滑轮(51)、第二动滑轮(52)、第三动滑轮(53)、第四动滑轮(54);第一钢丝绳(61)从所述第一卷筒(21)引出、经斜拉依次进入所述第一动滑轮(51)和所述第一定滑轮组(31)并最终斜拉固定在所述吊具(40)上,第二钢丝绳(62)从所述第二卷筒(22)引出、经斜拉依次进入所述第二动滑轮(52)和所述第二定滑轮组(32)并最终斜拉固定在所述吊具(40)上,第三钢丝绳(63)从所述第三卷筒(23)引出、经斜拉依次进入所述第三动滑轮(53)和所述第三定滑轮组(33)并最终斜拉固定在所述吊具(40)上,第四钢丝绳(64)从所述第四卷筒(24)引出、经斜拉依次进入所述第四动滑轮(54)和所述第四定滑轮组(34)并最终斜拉固定在所述吊具(4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升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卷筒(21)、所述第二卷筒(22)、所述第三卷筒(23)以及所述第四卷筒(24)呈矩阵形式排布、且分别位于所述小车(10)的四个角位置,所述第一定滑轮组(31)、所述第二定滑轮组(32)、所述第三定滑轮组(33)以及所述第四定滑轮组(34)呈矩阵形式排布、且分别靠近所述第四卷筒(24)、所述第三卷筒(23)、所述第二卷筒(22)、所述第一卷筒(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升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滑轮(51)、所述第二动滑轮(52)、所述第三动滑轮(53)、所述第四动滑轮(54)分别设置在所述吊具(40)的四个角位置、且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第四卷筒(24)、所述第三卷筒(23)、所述第二卷筒(22)、所述第一卷筒(21)的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升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丝绳(61)、所述第二钢丝绳(62)、所述第三钢丝绳(63)、所述第四钢丝绳(64)固定在所述吊具(40)上的位置分别靠近所述第二动滑轮(52)、所述第一动滑轮(51)、所述第四动滑轮(54)、所述第三动滑轮(5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升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滑轮组(31)包括第一定滑轮(311)和第二定滑轮(312),所述第一定滑轮(311)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动滑轮(51)的轴线,所述第二定滑轮(312)的轴线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成才吕会强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海洋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