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效梅专利>正文

可漂移的电动冰雪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9334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18: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冰雪运动器械,具体的说是一种可漂移的电动冰雪橇。常见的雪橇大多不设置动力装置,不能适应全地形行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动力传动机构、滑板、上下机架、转向机构、驱动轮机构、驱动部升降装置、主副刹车机构;转向机构的前、后部转向架为相互对应的两个平面铰链四连杆机构,通过上下机架连结;前、后部转向架下部固定有左右滑板;车把与前部转向架铰接连接,并控制前、后部转向架联动变形;驱动轮机构通过驱动部升降装置与后部转向架铰接,主副刹车机构分别设在驱动轮机构及滑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配装有动力装置,不受坡地等地形的限制;弯道中转向机构产生形变以抵消离心力,且通过刹车机构可实现了漂移等专业动作。

Drifting electric sled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ice snow sports apparatus, in particular to an electric ice sledge which can drift. Most of the sleds are not equipped with power units and can not adapt to all terrain travel.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powe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n the plate, a lower frame, a steering mechanism, driving mechanism, the driving wheel lifting device, main and auxiliary brake mechanism; steering mechanism of the front and rear bogie for corresponding two plane hinge four bar mechanism, through the upper and lower frame connected with the front and rear steering frame; fixed about skateboards handlebar and front bogie; hinged connection, and control the front and rear bogie linkage deformation; driving wheel mechanism driven by lifting device and the rear bogie is the main and auxiliary brake mechanism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driving wheel mechanism and a skateboard.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 power device, which is not limited by the topography of a sloping land, etc., and the steering mechanism in the curve is deformed to counteract the centrifugal force, and the movement of the drifting mechanism can be realized by the braking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漂移的电动冰雪橇
本技术涉及冰雪运动器械,具体的说是一种可漂移的电动冰雪橇。
技术介绍
雪橇是人们喜爱的冬季冰雪运动器材,目前常见的雪橇受限于自身结构,不能适应冰面、雪地等全地形行驶,且大多不设置动力装置,受野外地形或场地限制,如坡道,这类无动力器材则无法自行上行,只能做水平或下滑运动,大大限制了使用范围。此外,对于大多数使用者而言,由于速滑、漂移(即“甩尾”,一种驾驶技巧,以过度转向的方式行进)、蛇形等动作技巧性较强,普通玩家很难做出这类专业动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可漂移的电动冰雪橇,配装有动力装置,不受环境影响,可在冰面、雪地、坡道等多种地形行驶。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动力传动机构,还包括滑板、上机架、下机架、转向机构、驱动轮机构、驱动部升降装置、主刹车机构、副刹车机构;所述的转向机构包括前部转向架、后部转向架、车把、横拉杆、复位器;前部转向架、后部转向架各包括左右两条支撑柱及上、下横梁,上横梁两端分别与左右支撑柱上端铰接,下横梁两端分别与左右支撑柱的中段铰接,两组转向架左右支撑柱的上段及上下横梁构成两个相互对应的平面铰链四连杆机构;前部及后部转向架的上横梁通过上机架连结,上机架上设置座体;前部及后部转向架的下横梁通过下机架连结;前、后两转向架左侧支撑柱及前、后转向架右侧支撑柱的下端分别固定有左右两块滑板;车把的立杆与前部转向架的上横梁中部铰接连接;立杆的下端设有摆臂,摆臂与车把相互垂直,摆臂的自由端铰接连接横拉杆,横拉杆的另一端与下横梁铰接;前部转向架的上横梁及前部转向架的下横梁之间装配有复位器,以保持在静止或直行状态下前后两转向架的四连杆机构呈矩形;驱动部升降装置包括驱动部支架、驱动部支架升降踏板、提升弹簧,驱动部支架铰接装配在后部转向架的下横梁上,驱动轮机构装配在驱动部支架外端;驱动部支架与下机架或后转向架的下横梁之间设有提升弹簧,以保持非行驶或滑行状态下驱动轮机构离开地面;驱动部支架升降踏板铰接装配在前部转向架的下横梁或下机架下部,驱动部支架升降踏板通过拉线连接并牵拉驱动部支架下摆使驱动轮机构着地;驱动轮机构的加速踏板及主刹车机构的驱动机构制动踏板与前部转向架铰接连接,并设有复位弹簧;驱动轮机构的加速踏板连接并控制动力传动机构运转,驱动机构制动踏板通过刹车线牵拉并控制位于驱动轮机构上的制动器动作;副刹车机构包括分别安装在车把左右手握位的制动握把、以及分别装配在转向架左右支撑柱下段的两块闸板,闸板穿入滑板的通孔并于通孔滑动配合;左右手的制动握把分别通过刹车线连接并控制闸板的收放;闸板设有复位弹簧以保持行驶中闸板呈回收状态,刹车时闸板穿过滑板的通孔伸至冰雪面;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设置在下机架及/或驱动轮机构上。进一步,所述的驱动轮机构为安装在驱动部支架外端部的驱动轮,驱动轮的滚动面(胎面)上间隔、横向均布有齿板。进一步,所述的驱动轮机构为履带式驱动组件,该履带式驱动组件包括吊杆、平衡架、主动轮、从动轮、装配在主动轮及从动轮上的履带,主动轮及从动轮装配在平衡架前后两端,主动轮连接动力传动机构,吊杆两端分别与平衡架中部及驱动部支架的外端部铰接。进一步,所述的复位器包括套筒、顶杆、弹簧、滚轮组成,套筒与前部转向架的下横梁固定连接,顶杆下段插装在套筒内,顶杆与套筒间设有弹簧;顶杆的顶端装配有滚轮,滚轮与上横梁的底面滚动配合。进一步,所述副刹车机构的闸板通过摆杆装配在后部转向架上,摆杆中部与后部转向架的支撑柱下段铰接,摆杆一端铰接连接闸板,另一端通过拉线连接制动手把。优选的,所述的闸板下端呈楔形。进一步,所述的横拉杆为一条或两条。进一步,所述的滑板前端固定有防撞装置,该防撞装置为弹性材质制成的U形架杆。优选的,所述的驱动部支架升降踏板设置在雪橇的左侧;所述的驱动轮机构的加速踏板及主刹车机构的驱动机构制动踏板并列设置在雪橇的右侧。优选的,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为电动驱动装置,包括外转子电机、电机控制器、霍尔传感器;外转子电机与驱动轮、驱动轮的机械制动器一体装配;电机控制器、霍尔传感器安装在座体下部,电池安装在下机架上;驱动轮机构的加速踏板通过拉线连接并控制霍尔传感器;所述的电机控制器通过导线与外转子电机、霍尔传感器、电池及安装在驱动部支架升降踏板上的驱动轮机构控制开关电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配装有动力装置,可以在冰面、雪地或冰雪混结的地面上轻松行驶,不受坡地等地形的限制;本技术的转向机构可随转向角度及转弯速度形变,以抵消弯道中的离心力,转向灵活,安全可靠;且通过动力装置与主刹车机构及副刹车机构配合,安全制动的同时实现了漂移、蛇形等专业动作,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冰雪运动娱乐工具。本技术雪橇优选采用电动力驱动,不仅无污染,利于环境保护,而且无噪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左前侧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右后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左后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前部转向架的右转状态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履带式驱动组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中:1、车把,1a、立杆,2、制动握把,3、上机架,4、座体,5、驱动轮,5a、齿板,6、闸板,7、下机架,8、滑板,9、前部转向架,9a、前部转向架的支撑柱,9b、前部转向架的上横梁,9c、前部转向架的下横梁,10、复位器,11、摆臂,12、横拉杆,13、防撞装置,14、加速踏板,15、驱动机构制动踏板,16、驱动部支架,17、后部转向架,17a、后部转向架的支撑柱,17b、后部转向架的上横梁,17c、后部转向架的下横梁,18、霍尔传感器,19、电机控制器,20、电量显示器,21、驱动部支架升降踏板,22、电池盒,23、履带式驱动组件,23a、吊杆,23b、平衡架,23c、主动轮,23d、履带,23e、从动轮。实施例1从图1~图3可知,本技术技术方案包括动力传动机构、滑板8、上机架3、下机架7、转向机构、驱动轮机构、驱动部升降装置、主刹车机构、副刹车机构;所述的转向机构包括前部转向架9、后部转向架17、车把1、横拉杆12、复位器10;前部转向架9由两条前部转向架的支撑柱9a、前部转向架的上横梁9b、前部转向架的下横梁9c构成平面铰链四连杆机构,前部转向架的上横梁9b两端分别与两前部转向架的支撑柱9a的上端铰接,前部转向架的下横梁9c两端分别与两前部转向架的支撑柱9a的中段铰接;后部转向架17由两条后部转向架的支撑柱17a、后部转向架的上横梁17b、后部转向架的下横梁17c构成平面铰链四连杆机构,后部转向架的上横梁17b两端分别与两后部转向架的支撑柱17a的上端铰接,后部转向架的下横梁17c两端分别与两后部转向架的支撑柱17a的中段铰接;前部转向架9、后部转向架17对应设置。前部转向架的上横梁9b及后部转向架的上横梁17b通过上机架3连结,上机架3上设置有座体4;前部转向架的下横梁9c及后部转向架的下横梁17c通过下机架7连结;左右两块滑板8分别固定在前、后两组转向架左侧支撑柱及前、后两组转向架右侧支撑柱的下端。车把1呈T形,其立杆1a中段与前部转向架的上横梁9b中部铰接连接;立杆1a的下端设有摆臂11,摆臂11与车把1相互垂直,摆臂11的自由端铰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可漂移的电动冰雪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漂移的电动冰雪橇,包括动力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板(8)、上机架(3)、下机架(7)、转向机构、驱动轮机构、驱动部升降装置、主刹车机构、副刹车机构;所述的转向机构包括前部转向架(9)、后部转向架(17)、车把(1)、横拉杆(12)、复位器(10);前部转向架(9)、后部转向架(17)各包括左右两条支撑柱及上、下横梁,上横梁两端分别与左右支撑柱上端铰接,下横梁两端分别与左右支撑柱的中段铰接,两组转向架左右支撑柱的上段及上下横梁构成两个相互对应的平面铰链四连杆机构;前部及后部转向架的上横梁通过上机架(3)连结,上机架(3)上设置座体(4);前部及后部转向架的下横梁通过下机架(7)连结;前、后两转向架左侧支撑柱及前、后转向架右侧支撑柱的下端分别固定有左右两块滑板(8);车把(1)的立杆(1a)与前部转向架的上横梁中部铰接连接;立杆(1a)的下端设有摆臂(11),摆臂(11)的自由端铰接连接横拉杆(12),横拉杆(12)的另一端与下横梁铰接;前部转向架的上横梁及前部转向架的下横梁之间装配有复位器(10),以保持在静止或直行状态下前后两转向架的四连杆机构呈矩形;驱动部升降装置包括驱动部支架(16)、驱动部支架升降踏板(21)、提升弹簧,驱动部支架(16)铰接装配在后部转向架的下横梁(17c)上,驱动轮机构装配在驱动部支架(16)外端;驱动部支架(16)与下机架(7)或后转向架的下横梁之间设有提升弹簧,以保持非行驶或滑行状态下驱动轮机构离开地面;驱动部支架升降踏板(21)铰接装配在前部转向架的下横梁或下机架(7)下部,驱动部支架升降踏板(21)通过拉线连接并牵拉驱动部支架(16)下摆使驱动轮机构着地;驱动轮机构的加速踏板(14)及主刹车机构的驱动机构制动踏板(15)与前部转向架(9)铰接连接,并设有复位弹簧;驱动轮机构的加速踏板(14)连接并控制动力传动机构运转,驱动机构制动踏板(15)通过刹车线牵拉并控制位于驱动轮机构上的制动器动作;副刹车机构包括分别安装在车把(1)左右手握位的制动握把(2)、以及分别装配在转向架左右支撑柱下段的两块闸板(6),闸板(6)穿入滑板(8)的通孔并于通孔滑动配合;左右手的制动握把(2)分别通过刹车线连接并控制闸板(6)的收放;闸板(6)设有复位弹簧以保持行驶中闸板(6)呈回收状态,刹车时闸板(6)穿过滑板(8)的通孔伸至冰雪面;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设置在下机架及/或驱动轮机构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漂移的电动冰雪橇,包括动力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板(8)、上机架(3)、下机架(7)、转向机构、驱动轮机构、驱动部升降装置、主刹车机构、副刹车机构;所述的转向机构包括前部转向架(9)、后部转向架(17)、车把(1)、横拉杆(12)、复位器(10);前部转向架(9)、后部转向架(17)各包括左右两条支撑柱及上、下横梁,上横梁两端分别与左右支撑柱上端铰接,下横梁两端分别与左右支撑柱的中段铰接,两组转向架左右支撑柱的上段及上下横梁构成两个相互对应的平面铰链四连杆机构;前部及后部转向架的上横梁通过上机架(3)连结,上机架(3)上设置座体(4);前部及后部转向架的下横梁通过下机架(7)连结;前、后两转向架左侧支撑柱及前、后转向架右侧支撑柱的下端分别固定有左右两块滑板(8);车把(1)的立杆(1a)与前部转向架的上横梁中部铰接连接;立杆(1a)的下端设有摆臂(11),摆臂(11)的自由端铰接连接横拉杆(12),横拉杆(12)的另一端与下横梁铰接;前部转向架的上横梁及前部转向架的下横梁之间装配有复位器(10),以保持在静止或直行状态下前后两转向架的四连杆机构呈矩形;驱动部升降装置包括驱动部支架(16)、驱动部支架升降踏板(21)、提升弹簧,驱动部支架(16)铰接装配在后部转向架的下横梁(17c)上,驱动轮机构装配在驱动部支架(16)外端;驱动部支架(16)与下机架(7)或后转向架的下横梁之间设有提升弹簧,以保持非行驶或滑行状态下驱动轮机构离开地面;驱动部支架升降踏板(21)铰接装配在前部转向架的下横梁或下机架(7)下部,驱动部支架升降踏板(21)通过拉线连接并牵拉驱动部支架(16)下摆使驱动轮机构着地;驱动轮机构的加速踏板(14)及主刹车机构的驱动机构制动踏板(15)与前部转向架(9)铰接连接,并设有复位弹簧;驱动轮机构的加速踏板(14)连接并控制动力传动机构运转,驱动机构制动踏板(15)通过刹车线牵拉并控制位于驱动轮机构上的制动器动作;副刹车机构包括分别安装在车把(1)左右手握位的制动握把(2)、以及分别装配在转向架左右支撑柱下段的两块闸板(6),闸板(6)穿入滑板(8)的通孔并于通孔滑动配合;左右手的制动握把(2)分别通过刹车线连接并控制闸板(6)的收放;闸板(6)设有复位弹簧以保持行驶中闸板(6)呈回收状态,刹车时闸板(6)穿过滑板(8)的通孔伸至冰雪面;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设置在下机架及/或驱动轮机构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漂移的电动冰雪橇,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海清
申请(专利权)人:张效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