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控模块和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9314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1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中控模块和汽车,其中该中控模块包括模块主体,所述模块主体的侧面向外延伸有用于将所述模块主体固定在待安装体上的耳板,所述耳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耳板与所述模块主体的侧壁的连接处设有柱状体,所述柱状体分别与所述耳板和所述模块主体一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耳板与所述模块主体的侧壁的连接处设置分别与耳板和模块主体一体连接的柱状体,来增强耳板与模块主体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升中控模块的使用寿命。

Central control module and automobi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ontrol module and a car, wherein the control module comprises a module body, wherein the side of the main module is extended from the body of the module is fixed on the ear plate to be mounted on the body, the ear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mounting hole, at the junction of the side wall of the ear plate with the main body of the module is provided with a column shaped body, the cylindrical body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ear plate and the main body module.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in the cylindrical side wall of ear plate and the module body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ear plate and the body of the module development, to enhance the bonding strength between the lug and the body of the module, and thus enhance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control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控模块和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控模块和汽车。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代步工具,而且消费者在选择车辆时看重的方面越来越多,汽车竞争已不再是单纯的性能上的竞争,其他方面也是不可缺少的,如:内饰、外饰、电器等,特别是消费者对车辆的智能性和舒适性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增加更多的汽车电器设备实现这些功能,从而使得车身控制器的功能日益复杂。中控模块是汽车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中控模块一般是通过设置在中控模块两侧的耳板安装在待安装支架上,由于中控模块体积较大,从而导致中控模块的耳板较宽,进而导致中控模块的主体与耳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不够,容易出现耳板折断的现象。可见,现有的中控模块的耳板存在强度不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控模块和汽车,解决了中控模块的耳板存在强度不够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中控模块,包括:模块主体,所述模块主体的侧面向外延伸有用于将所述模块主体固定在待安装体上的耳板,所述耳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耳板与所述模块主体的侧壁的连接处设有柱状体,所述柱状体分别与所述耳板和所述模块主体一体连接。优选的,所述耳板与所述待安装体贴合固定连接,所述耳板远离所述待安装体的端面设有至少一个凹槽。优选的,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在所述耳板上交叉排布。优选的,所述柱状体为半圆柱体或者半棱柱体。优选的,所述模块主体为一侧面具有开口的腔体,所述模块主体的内腔设有卡槽。优选的,所述中控模块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的下端面与所述模块主体具有开口的侧面贴合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模块主体具有开口的侧面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所述柱状体靠近所述盖板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盖板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对应的第三安装孔,通过螺栓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三安装孔将所述盖板固定在所述模块主体上。优选的,所述模块主体与所述盖板焊接连接。优选的,在所述模块主体的安装过程中,所述耳板朝向所述待安装体的一面与所述待安装体的安装面贴合,所述模块主体朝向所述待安装体的一面与所述待安装体的安装面具有间隙。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中控模块。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耳板与所述模块主体的侧壁的连接处设置分别与耳板和模块主体一体连接的柱状体,来增强耳板与模块主体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升中控模块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中控模块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中控模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模块主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设有凹槽的中控模块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中控模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中控模块,包括模块主体1,模块主体1的侧面向外延伸有用于将模块主体1固定在待安装体上的耳板11,耳板11上设有第一安装孔111,耳板11与所述模块主体1的侧壁的连接处设有柱状体12,其中,柱状体12的结构可以设置为半圆柱体或者半棱柱体,且柱状体12分别与耳板11和模块主体1一体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耳板11与所述模块主体1的侧壁的连接处设置分别与耳板11和模块主体1一体连接的柱状体12,来增强耳板11与模块主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升中控模块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模块主体1可以通过设置在耳板11上的第一安装孔111将模块主体1安装在待安装体上,其中第一安装孔111的结构可以设置为圆形孔或者腰形孔之类的。此外上述耳板11的数量和位置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在模块主体1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耳板11,且耳板11上均设置有两个第一安装孔111。如图4所示,耳板11用于与待安装体贴合固定连接,所述耳板11远离所述待安装体的端面设有至少一个凹槽112。其中凹槽112与第一安装孔11在耳板11上交叉排布。通过在耳板11上设置凹槽112,可以减轻中控模块的重量。如图3所示,模块主体1为一侧面具有开口的腔体,模块主体1的内腔13用来安放印制电路板,且模块主体1的内腔13内设有卡槽131,卡槽131用于固定印制电路板,减少印制电路板在尾门控制模块内部的晃动,减除印制电路板在模块主体内的震动。其中,上述卡槽131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只要能够达到卡持印制电路板的目的即可。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模块主体1的两相对侧壁形成第一卡持部1311和第二卡持部1312,且第一卡持部1311与第二卡持部1312相对设置,在安装印制电路板时,将印制电路板的两端分别安装与第一卡持部1311和第二卡持部1312内。如图3所示,前灯控制模块还包括盖板2,盖板2的下端面与模块主体1具有开口的侧面贴合固定连接。如图4所示,模块主体1具有开口的侧面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14,其中在第二安装孔14可以设置柱状体12上,且在盖板2上设有多个与第二安装孔14相对应的第三安装孔(未图示)。当尾门控制模块布置在整车湿区范围或是布置在前机舱内时,模块主体1与盖板2之间采用超声波焊接,这样可以增强门控制模块的防水性;当尾门控制模块布置在汽车干区时,模块主体1与盖板2之间采用螺栓连接,通过螺栓穿过第二安装孔14与第三安装孔固定连接模块主体1与盖板2,模块主体1与盖板2之间采用螺栓连接具有方便拆卸且成本低的特点。如图5所示,在模块主体1的安装过程中,耳板11朝向待安装体的一面与待安装体的安装面贴合,模块主体1朝向待安装体的一面与待安装体的安装面具有间隙。在耳板11的底面与模块主体1的底面之间形成高度差,可以减少前灯控制模块与待安装体之间的共振,延长前灯控制模块的使用寿命。本是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中控模块。需要说明的是,该汽车是包括上述中控模块的汽车,上述中控模块实施例的实现方式同样适用于该汽车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中控模块和汽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控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块主体,所述模块主体的侧面向外延伸有用于将所述模块主体固定在待安装体上的耳板,所述耳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耳板与所述模块主体的侧壁的连接处设有柱状体,所述柱状体分别与所述耳板和所述模块主体一体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控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块主体,所述模块主体的侧面向外延伸有用于将所述模块主体固定在待安装体上的耳板,所述耳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耳板与所述模块主体的侧壁的连接处设有柱状体,所述柱状体分别与所述耳板和所述模块主体一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控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板与所述待安装体贴合固定连接,所述耳板远离所述待安装体的端面设有至少一个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控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在所述耳板上交叉排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控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体为半圆柱体或者半棱柱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控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主体为一侧面具有开口的腔体,所述模块主体的内腔设有卡槽。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控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少婵张进明孙灿王东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