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芯渗灌系统及多芯渗灌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086006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15: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芯渗灌系统及多芯渗灌带,包括下弧形板和上拱板,两者之间相扣固定在一起,在两者对接的边缘形成渗流缝,在两者之间形成拱形内腔,在拱形内腔中填充有纤维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下弧形板和上拱板形成过水通道,再利用纤维层进行含水和导流作用,能够在渗灌末端将水流变为缓慢渗透,具有渗灌均匀充分的问题,能够防倒吸及稳流水压的功能,解决渗灌管路中产生负压而吸入杂物堵塞管路,从而提高渗灌效果,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其结构合理,成本低,使用效果好,适合推广应用。

Multi core seepage irrigation system and multi core seepage irrigation bel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ulti core irrigation system and multi core irrigation belt, including arc plate and the upper arch plate between the two buckle fixed together, the two abutting edges of the formation of seepage joints, to form an arch cavity therebetween, a fibrous layer is filled in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arch. Under the arc plate and the upper arch plate forming a water channel by using the invention, the fiber layer and water diversion, irrigation water in the end to slow penetration, with uniform full irrigation, can prevent the breath and the steady flow pressure, negative pressure in the pipeline to solve seepage irrigation and suction blockage of pipeline, so as to improve the irrigation effect, suitable for large area application.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asonable structure, low cost and good use effect, and is suitable for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芯渗灌系统及多芯渗灌带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效率用水农业节水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高效渗罐功能和防止管道堵塞的多芯渗灌系统。
技术介绍
:节水灌溉是我国农业发展必然趋势。为进一步加速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与应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好政策,农业部《推进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在东北、西北、华北、西南、设施农业和果园六大区域,以玉米、小麦、马铃薯、棉花、蔬菜、果树六大作物为重点,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到2020年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5亿亩,新增8000万亩。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普及喷灌、滴灌和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大水肥一体化等农艺节水推广力度,十三五时期水肥一体化将全面发力。渗灌是继喷灌、滴灌之后的又一节水灌溉技术,它起源于地下浸润灌溉,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之一,更是水肥一体化主要灌水技术之一。渗灌是一种地下微灌形式,这一灌溉方法是以低压管道输水,再通过埋于作物根系活动层的灌水器(微孔渗灌管),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水量定时定量地向土壤中渗水供给作物。因此,渗灌可以看作是滴灌的一种特殊形式,又被称为地下滴灌。与其他灌溉技术相比,渗灌技术具有节水、省地、省工、低能耗等优点,成为节水灌溉技术中的主要措施。现有渗灌技术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位于渗罐输出的末端各支管很容易出现堵塞问题,在每次停机的瞬间,管路会形成反向倒吸问题,反向倒吸形成的负压会造成支管的渗流口泥浆被吸入支管内,干燥后造成支管的渗流口堵塞,影响进一步使用。而且现有渗罐领域中采用的支管渗罐方式,属于多点渗罐,仍然存在渗罐不均匀不重复问题。在实际情况下,由于灌溉用水的硬度达不到标准,现有普通用的渗罐支管因微生物的滋长也容易引发拥堵,引起流量的变化,导致出水量不均匀,其至堵塞,造成灌溉质量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目前现有管道灌溉系统中渗罐输出末端的各支管会受反向倒吸压力影响容易灌入泥浆造成堵塞问题,提供一种多芯渗灌系统及多芯渗灌带。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多芯渗灌带,包括下弧形板(带)和上拱板(带),两者之间相扣固定为一体,在两者对接的边缘形成长条渗流缝,在两者之间形成拱形内腔,在拱形内腔中填充有纤维层。所述纤维层包括细纤维层和粗纤维层,粗纤维层位于拱形内腔的中部,细纤维层围绕粗纤维层分布,并延伸至长条渗流缝口。所述下弧形板的宽度大于上拱板的宽度。在下弧形板的边缘设置有定位插孔,在上拱板的边缘设置有支撑插头,各支撑插头分别插固于对应的定位插孔内。多芯渗灌带的端部设置有对接套头,在对接套头上还设置有固定带。所述下弧形板和上拱板为硬直板材,或者,为具有一定支撑性和弯折性的柔韧板材。一种多芯渗灌系统,蓄水池内的储水通过过滤装置后依次经过主管及多根支管向地层内渗灌,每根支管分别设置渗流孔,以及在相关管路上设置有阀门,所述支管为多芯渗灌带,所述多芯渗灌带包括下弧形板和上拱板,两者之间相扣固定在一起,在两者对接的边缘形成渗流缝,在两者之间形成拱形内腔,在拱形内腔中填充有纤维层。例如采用碳纤维。在所述主管与多芯渗灌带之间通过短支管连接,多芯渗灌带通过对接套头密封连接短支管。在各短支管上首端分别安装有限流阀。所述蓄水池底部的出水口上侧设置有粗滤装置,蓄水池的出水口依次经过阀门和过滤器后与主管连通,在主管上游设置肥料罐。所述纤维层包括细纤维层和粗纤维层,粗纤维层位于拱形内腔的中部,细纤维层围绕粗纤维层分布,并延伸至渗流缝口;位于多芯渗灌带的拱形内腔通过对接套头密封链接短支管;在下弧形板的边缘设置有定位插孔,在上拱板的边缘设置有支撑插头,各支撑插头分别插固于对应的定位插孔内。所述各多芯渗灌带的外侧包裹一层过滤网。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利用下弧形板和上拱板形成过水通道,再利用纤维层进行含水和导流作用,能够在渗灌末端将水流变为缓慢渗透,具有渗灌均匀充分的问题,能够防倒吸及稳流水压的功能,解决渗灌管路中产生负压而吸入杂物堵塞管路,从而提高渗灌效果,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其结构合理,成本低,使用效果好,适合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多芯渗罐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一;图3是图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二;图4是本专利技术多芯渗罐系统的示意图;图5是图4中支管与多芯渗罐带对接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为蓄水池,2为粗滤装置,3为过滤器,4为阀门,5为主管,6为异径三通,7为限流阀,8为多芯渗罐带,81为下弧形板,81’为下弧形带,82为上拱板,82’为上拱带,83为细纤维层,84为定位插孔,85为支撑插头,86为渗流缝,87为粗纤维层,88为对接套头,89为固定带,9为支管。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多芯渗灌带,参见图1和图2,下弧形板和上拱板,两者之间相扣固定在一起,在两者对接的边缘形成渗流缝,在两者之间形成拱形内腔,在拱形内腔中填充有纤维层。例如采用碳纤维。在所述主管与多芯渗灌带之间通过短支管连接,多芯渗灌带通过对接套头密封连接短支管。在下弧形板的边缘设置有定位插孔,在上拱板的边缘设置有支撑插头,各支撑插头分别插固于对应的定位插孔内。实施例2:另一种多芯渗灌带,参见图1和图3,本实例在实施例1基础上,将下弧形板和上拱板分别变为具有柔韧性的下弧形带81’和上拱带82’,这种柔韧带状体具有一定支撑性和弯折性,例如采用防水处理过的帆布作为下弧形带81’和上拱带82’的主体部分,还可以在下弧形带81’和上拱带82’内部或外侧增加支撑筋或支撑网。下弧形带81’和上拱带82’可以为一体或者分体式,位于下弧形带81’和上拱带82’之间的渗流缝86可以设置在组合为一体的多芯渗灌带的对接缝处,呈多个长条状开口。实施例3:一种多芯渗灌系统,参见图4,蓄水池内的储水通过过滤装置后依次经过主管及多根支管向地层内渗灌,每根支管分别设置渗流孔,以及在相关管路上设置有阀门,所述支管为多芯渗灌带,所述多芯渗灌带包括下弧形板和上拱板,两者之间相扣固定在一起,在两者对接的边缘形成渗流缝,在两者之间形成拱形内腔,在拱形内腔中填充有纤维层。其中,在所述主管与多芯渗灌带之间通过短支管连接,多芯渗灌带通过对接套头密封连接短支管。在各短支管上首端分别安装有限流阀。如图5所示,多芯渗灌带的端部设置有对接套头88,可以为弹性或非弹性,在对接套头88上还设置有固定带89。另外,蓄水池底部的出水口上侧设置有粗滤装置,蓄水池的出水口依次经过阀门和过滤器后与主管连通,在主管上游设置肥料罐。参见图1和图2所示,纤维层包括细纤维层和粗纤维层,粗纤维层位于拱形内腔的中部,细纤维层围绕粗纤维层分布,并延伸至渗流缝口;所述下弧形板的宽度大于上拱板的宽度;在下弧形板的边缘设置有定位插孔,在上拱板的边缘设置有支撑插头,各支撑插头分别插固于对应的定位插孔内。所述各多芯渗灌带的外侧包裹一层过滤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多芯渗灌系统及多芯渗灌带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芯渗灌带,其特征是:包括下弧形板和上拱板,两者之间相扣固定为一体,在两者对接的边缘形成长条渗流缝,在两者之间形成拱形内腔,在拱形内腔中填充有纤维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芯渗灌带,其特征是:包括下弧形板和上拱板,两者之间相扣固定为一体,在两者对接的边缘形成长条渗流缝,在两者之间形成拱形内腔,在拱形内腔中填充有纤维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芯渗灌带,其特征是:所述纤维层包括细纤维层和粗纤维层,粗纤维层位于拱形内腔的中部,细纤维层围绕粗纤维层分布,并延伸至长条渗流缝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芯渗灌带,其特征是:所述下弧形板的宽度大于上拱板的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多芯渗灌带,其特征是:在下弧形板的边缘设置有定位插孔,在上拱板的边缘设置有支撑插头,各支撑插头分别插固于对应的定位插孔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芯渗灌带,其特征是:多芯渗灌带的端部设置有对接套头,在对接套头上还设置有固定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芯渗灌带,其特征是:所述下弧形板和上拱板为硬直板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泽中齐青青乔鹏帅刘发贾琪璟孔德谦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