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河道环境治理,具体涉及一种河道环境治理装置及治理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人类生产生活区域的增加,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会扩大,如此就会令城市周边河水水体中氮和磷等元素的含量大大提高,进而就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频繁发生,还存在难以降解的有机物污染问题,最终使得河流的原始生态系统受到影响,为了降低这一影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河流的整体管理中就有必要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来净化治理河流的水质。
2、当前河湖净化药物的投放手段都是通过药物抛撒设备进行的,这些设备一般都是固定在船只上,随着船只的航行将药物均匀的投入水体中,然后在水体的流动下扩散在整个河道里,进而便可以达到优化水资源改善水体环境的效果。
3、但通过现有方法投入水体中的药剂会随着水流逐渐向下游扩散,这样一来投放药剂的水域就难以获得药剂长时间的净化效果,可频繁的投入大量药剂又会造成水体环境向另一极端发展,这样还是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河道环境治理装置及治理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环境治理装置及治理方法,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上端固设有外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顶面中部开设有空腔(3),所述空腔(3)内部投掷机构(4),所述投掷机构(4)将河湖净化药物抛入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环境治理装置及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掷机构(4)还包括连接杆(11),所述连接杆(11)呈T型结构并与盒体(5)后壁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11)顶面后部为弧面结构,所述空腔(3)后壁上部也为弧面结构并与连接杆(11)上端滑动接触,所述连接杆(11)上部对称开设有两个导槽(12),所述导槽(12)内侧端设有与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环境治理装置及治理方法,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上端固设有外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顶面中部开设有空腔(3),所述空腔(3)内部投掷机构(4),所述投掷机构(4)将河湖净化药物抛入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环境治理装置及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掷机构(4)还包括连接杆(11),所述连接杆(11)呈t型结构并与盒体(5)后壁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11)顶面后部为弧面结构,所述空腔(3)后壁上部也为弧面结构并与连接杆(11)上端滑动接触,所述连接杆(11)上部对称开设有两个导槽(12),所述导槽(12)内侧端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导柱(13),两个所述导柱(13)分别与两个盒盖(8)后壁内侧端连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环境治理装置及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盒盖(8)通过铰接轴(14)与盒体(5)顶面转动连接,所述铰接轴(14)上对称套设有两个扭力弹簧(15),所述转动柱(6)与空腔(3)底面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柱(6)中部开设有第一圆槽(16),所述固定杆(7)上相对第一圆槽(16)的位置套接有第一卷簧(17),所述第一卷簧(17)外侧端与第一圆槽(16)内壁连接固定,所述盒体(5)前后外壁下端对称开设有两个边槽(18),所述边槽(18)内部滑动连接有插块(19),所述插块(19)顶面外侧端为斜面结构,所述连接杆(11)下部开设有与插块(19)插接配合的插槽(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河道环境治理装置及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插块(19)之间设有中轴(21),所述中轴(21)与盒体(5)转动连接,所述盒体(5)底面内部相对中轴(21)中部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圆槽(22),所述中轴(21)上相对第二圆槽(22)的位置套接有第二卷簧(23),所述第二卷簧(23)外侧端与第二圆槽(22)内壁连接固定,所述中轴(21)上对称开设有两个螺旋槽(24),所述插块(19)内侧端开设有与中轴(21)滑动配合的轴槽(25),所述轴槽(25)内壁固设有与螺旋槽(24)滑动配合的导块(2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河道环境治理装置及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机构(9)包括设置于盒体(5)前方的滑杆(27),所述空腔(3)侧壁开设有与滑杆(27)端部滑动配合的杆槽(28),所述杆槽(28)为前低后高的弧形结构,所述滑杆(27)后壁固设有挤压板(29),所述挤压板(29)与位于前侧的插块(19)顶面挤压配合,所述外壳(2)内部相对杆槽(28)外侧端的位置开设有内腔(30),所述内腔(30)为l型结构,所述内腔(30)中滑动连接有滑板(31),所述滑板(31)后壁与滑杆(27)挤压配合,所述滑板(31)前壁与内腔(30)前壁之间固设有多个挤压弹簧(32)。
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