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钢管简易校直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79861 阅读:4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5 15: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脚手架钢管简易校直架,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的第一侧的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及第一倾斜杆,所述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由所述底座的第一侧的第一端向第二端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底座的第一侧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倾斜杆的上倾斜端与所述第一立柱及第二立柱的上端均连接,下倾斜端与所述底座的第一侧的第二端连接;还包括设于所述底座上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第三立柱、第四立柱及第二倾斜杆,所述第三立柱与第四立柱由所述底座的第二侧的第一端向第二端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底座的第二侧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倾斜杆的上倾斜端与所述第三立柱及第四立柱的上端均连接,下倾斜端与所述底座的第二侧的第二端连接;还包括上横杆以及下横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脚手架钢管简易校直架
本技术涉及脚手架钢管校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脚手架钢管简易校直架。
技术介绍
在脚手架应用过程中,钢管的损耗和折旧是不可避免的,其中钢管弯曲变形莫过于最常见的情况之一,而绝大多数变形是可逆的,现有的脚手架钢管校直无成熟的标准工具,一般运用简单的力学原理根据现场情况寻找有合适的支点即进行简单校直,这样容易对支点造成损坏支点处(墙缝、钢管空隙、堆砌砖块等),且校直精度并不够高,支点不易寻找,增加转运消耗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校直效果好、制作简单方便的脚手架钢管简易校直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脚手架钢管简易校直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的第一侧的第一立柱、第二立柱以及第一倾斜杆,所述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由所述底座的第一侧的第一端向第二端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底座的第一侧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倾斜杆的上倾斜端与所述第一立柱及第二立柱的上端均连接,下倾斜端与所述底座的第一侧的第二端连接;还包括设于所述底座上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第三立柱、第四立柱以及第二倾斜杆,所述第三立柱与第四立柱由所述底座的第二侧的第一端向第二端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底座的第二侧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倾斜杆的上倾斜端与所述第三立柱及第四立柱的上端均连接,下倾斜端与所述底座的第二侧的第二端连接;还包括上横杆以及下横杆,所述上横杆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一倾斜杆的交接位置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三立柱与所述第二倾斜杆的交接位置处,所述下横杆连接于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第一倾斜杆的交接位置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四立柱与所述第二倾斜杆的交接位置处。作为优化,所述底座包括第一扫地杆、与所述第一扫地杆平行的第二扫地杆、连接于所述第一扫地杆和第二扫地杆之间的若干连接杆,所述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由所述第一扫地杆的第一端向第二端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扫地杆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倾斜杆的下倾斜端与所述第一扫地杆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立柱与第四立柱由所述第二扫地杆的第一端向第二端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扫地杆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倾斜杆的下倾斜端与所述第二扫地杆的第二端连接。作为优化,所述连接杆为三根,第一根连接杆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一扫地杆的交接位置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三立柱与所述第二扫地杆的交接位置处;第二根连接杆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第一扫地杆的交接位置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四立柱与所述第二扫地杆的交接位置处;第三根杆连接杆连接于所述第一倾斜杆的下倾斜端与所述第一扫地杆的交接位置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倾斜杆与所述第二扫地杆的交接位置处。作为优化,各个连接处均采用扣件可拆卸连接。作为优化,所述第三立柱、第四立柱以及第二倾斜杆对称设于所述底座的第二侧。本校直架用简单有效、低成本、绿色环保的方式对弯曲变形的常用脚手架钢管进行校直,适用人工操作。本校直架由极简易的杆件和扣件组合而成,无需专业技术支撑,低制作成本,现场安装方便简洁,可在施工现场按需直接拼装;本校直架运用简单的力学原理,主要用于钢管堆码、运输、或二次使用前的调直,使钢管保持一定的顺直度,便于再次使用或堆码成良好的形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脚手架钢管简易校直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脚手架钢管简易校直架的力学模型图。图3是本技术脚手架钢管简易校直架的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见1至图3,本实施例的一种脚手架钢管简易校直架,包括底座10、设于所述底座10的第一侧的第一立柱11、第二立柱12以及第一倾斜杆13,所述第一立柱11与第二立柱12由所述底座10的第一侧的第一端向第二端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底座10的第一侧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倾斜杆13的上倾斜端与所述第一立柱11及第二立柱12的上端均连接,下倾斜端与所述底座10的第一侧的第二端连接;还包括设于所述底座10上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第三立柱14、第四立柱15以及第二倾斜杆16,所述第三立柱14与第四立柱15由所述底座10的第二侧的第一端向第二端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底座10的第二侧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倾斜杆16的上倾斜端与所述第三立柱14及第四立柱15的上端均连接,下倾斜端与所述底座10的第二侧的第二端连接;还包括上横杆17以及下横杆18,所述上横杆17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柱11与所述第一倾斜杆13的交接位置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三立柱14与所述第二倾斜杆16的交接位置处,所述下横杆18连接于所述第二立柱12与所述第一倾斜杆13的交接位置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四立柱15与所述第二倾斜杆16的交接位置处。本方案中,利用上横杆17以及下横杆18的高底落差和前后错位,形成用于校直脚手架钢管的校直部位,在校直脚手架钢管时,工作人员将脚手架钢管插入上横杆17和下横杆18之间,并使弯折部分的内侧向上,然后握持脚手架钢管的另一端向下施力,即可校直脚手架钢管。该校直架的结构非常简单,可现场制作,校直速度快、效率高。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底座10同样采用钢管制作,包括第一扫地杆101、与所述第一扫地杆101平行的第二扫地杆102、连接于所述第一扫地杆101和第二扫地杆102之间的若干连接杆103,所述第一立柱11与第二立柱12由所述第一扫地杆101的第一端向第二端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扫地杆101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倾斜杆13的下倾斜端与所述第一扫地杆10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立柱14与第四立柱15由所述第二扫地杆102的第一端向第二端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扫地杆102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倾斜杆16的下倾斜端与所述第二扫地杆102的第二端连接。如此,所述脚手架钢管简易直架的所有部件均可采用现场的钢管(包括废弃的钢管)制作成形,与现有的结构复杂的校直装置相比,本校直架的制作成本极低,满足一些场合的需求。所述连接杆103为三根,第一根连接杆103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柱11与所述第一扫地杆101的交接位置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三立柱14与所述第二扫地杆102的交接位置处;第二根连接杆103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立柱12与所述第一扫地杆101的交接位置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四立柱15与所述第二扫地杆102的交接位置处;第三根杆连接杆103连接于所述第一倾斜杆13的下倾斜端与所述第一扫地杆101的交接位置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倾斜杆16与所述第二扫地杆102的交接位置处。采用这种方式,合理布置连接杆103的位置及数量,既减少了连接杆103的数量又增加了各个交接处等薄弱位置的强度。上述的各个连接处均采用扣件可拆卸连接。各个连接处包括:第一立柱11和第二立柱12与第一扫地杆101的连接处、与第一倾斜杆13的连接处;第三立柱14和第四立柱15与第二扫地杆102的连接处、与第二倾斜杆16的连接处;第一倾斜杆13与第一扫地杆10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脚手架钢管简易校直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脚手架钢管简易校直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的第一侧的第一立柱、第二立柱以及第一倾斜杆,所述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由所述底座的第一侧的第一端向第二端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底座的第一侧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倾斜杆的上倾斜端与所述第一立柱及第二立柱的上端均连接,下倾斜端与所述底座的第一侧的第二端连接;还包括设于所述底座上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第三立柱、第四立柱以及第二倾斜杆,所述第三立柱与第四立柱由所述底座的第二侧的第一端向第二端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底座的第二侧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倾斜杆的上倾斜端与所述第三立柱及第四立柱的上端均连接,下倾斜端与所述底座的第二侧的第二端连接;还包括上横杆以及下横杆,所述上横杆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一倾斜杆的交接位置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三立柱与所述第二倾斜杆的交接位置处,所述下横杆连接于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第一倾斜杆的交接位置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四立柱与所述第二倾斜杆的交接位置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脚手架钢管简易校直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的第一侧的第一立柱、第二立柱以及第一倾斜杆,所述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由所述底座的第一侧的第一端向第二端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底座的第一侧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倾斜杆的上倾斜端与所述第一立柱及第二立柱的上端均连接,下倾斜端与所述底座的第一侧的第二端连接;还包括设于所述底座上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第三立柱、第四立柱以及第二倾斜杆,所述第三立柱与第四立柱由所述底座的第二侧的第一端向第二端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底座的第二侧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倾斜杆的上倾斜端与所述第三立柱及第四立柱的上端均连接,下倾斜端与所述底座的第二侧的第二端连接;还包括上横杆以及下横杆,所述上横杆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一倾斜杆的交接位置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三立柱与所述第二倾斜杆的交接位置处,所述下横杆连接于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第一倾斜杆的交接位置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四立柱与所述第二倾斜杆的交接位置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手架钢管简易校直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第一扫地杆、与所述第一扫地杆平行的第二扫地杆、连接于所述第一扫地杆和第二扫地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贵宾董立飞罗云飞蒲利龙彭海军王富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