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回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7668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5 1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回中装置,包括作动筒组件与凸轮(1),其中作动筒组件包括外筒(3)、充气活门(4)、活塞杆(5)、端盖(6)、滑轮支座(7)、滑轮(8);作动筒组件中外筒(3)顶端装有充气活门(4),底部装有端盖(6),活塞杆(5)安装在外筒(3)内部,活塞杆(5)下端有安装滑轮(8)的滑轮支座(7),作动筒组件通过安装支架(22)与前起落架缓冲支柱(21)连接,凸轮(1)通过凸轮安装支座(23)与防扭臂(24)连接。本回中装置采用独立外置作动筒与凸轮,该装置重量轻、体积小,有助于简化前起缓冲支柱结构,对于轻型飞机降低重量、降低成本有积极作用,同时解决了传统回中机构磨损后检查、维修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回中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结构,具体为一种新型回中装置。
技术介绍
本技术涉及的回中装置主要用于飞机起落架系统,目前在飞机上使用的起落架大部分为可收放的前三点式起落架,在前起落架收起时,前机轮会由于地面操纵使机轮偏离中立位置,在此状态进行起落架收放会导致机轮与机体结构碰撞,如起落架舱及舱门等,回中装置使机轮在飞机起飞离地后处于中立位置。前起落架通常采用缓冲支柱内置凸轮回中机构,该机构由上、下凸轮组成,安装在前起落架缓冲支柱(缓冲器)内部,上凸轮固定在活塞杆上,下凸轮安装在缓冲支柱外筒内,前轮转弯时上凸轮可以与活塞杆一起绕缓冲支柱转动。飞机起飞离地后,在缓冲器内部压力作用下,上下凸轮啮合,使前轮回到中立位置。飞机地面滑行时,缓冲器受载压缩,上、下凸轮脱开,不影响前起落架地面操纵。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刚开始使用时回中效果正常,一段时间之后回中缓慢或无法回中的现象。这是由于刚开始使用的时候,上、下凸轮接触面比较光滑,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上下凸轮之间发生磨损,表面粗糙度增大,上、下凸轮之间摩擦系数增大,使凸轮最小压力角增大,导致凸轮回中困难或无法回中,实际压力角接近或小于最小压力角,如图1所示。在轻型飞机中凸轮机构失效这种情况尤为明显,由于轻型飞机前起落架载荷较小,以前三点式起落架为例,地面滑行阶段前起缓冲支柱压缩量小,上、下凸轮在飞机地面滑跑时无法脱开(或无法完全脱开),飞机地面转弯过程中,上、下凸轮由于缓冲器压力相互挤压使凸轮更易磨损。凸轮回中机构在缓冲支柱内部的这种结构,不仅使得轻型飞机前起缓冲支柱结构复杂,增加重量,也使得该机构检查、维修困难,出现问题只能更换起落架或者返厂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回中装置,用于解决传统回中机构磨损后检查、维修困难的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回中装置,包括作动筒组件与凸轮1,其中作动筒组件包括外筒3、充气活门4、活塞杆5、端盖6、滑轮支座7、滑轮8;作动筒组件中外筒3顶端装有充气活门4,底部装有端盖6,活塞杆5安装在外筒3内部,活塞杆5下端有安装滑轮8的滑轮支座7,作动筒组件通过安装支架22与前起落架缓冲支柱21连接,凸轮1通过凸轮安装支座23与防扭臂24连接,防扭臂24与安装机轮的轮叉转动部件连接,凸轮1具有V型曲面,滑轮8在凸轮1的V型曲面上滚动。进一步地,上述作动筒组件还包括限位杆2,安装于滑轮8与外筒3之间,使滑轮8与凸轮1上滚动时不产生偏转,防止其因为偏转而滑出凸轮。有益效果:本回中装置采用独立外置作动筒与凸轮,该装置重量轻、体积小,有助于简化前起缓冲支柱结构,对于轻型飞机降低重量、降低成本有积极作用,同时解决了传统回中机构磨损后检查、维修困难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缓冲支柱内置凸轮回中装置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回中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回中装置安装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回中装置压缩状态示意图;其中,1:凸轮、2:限位杆、3:外筒、4:充气活门、5:活塞杆、6:端盖、7:滑轮支座、8:滑轮、21:前起落架缓冲支柱、22:安装支架、23:凸轮安装支座、24:防扭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新型回中装置,主要由作动筒组件与凸轮1组成,其中作动筒组件包括限位杆2、外筒3、充气活门4、活塞杆5、端盖6、滑轮支座7、滑轮8,如图2所示。新型回中装置使用过程中,作动筒组件通过安装支架22与前起落架落架缓冲支柱21连接,凸轮1通过凸轮安装支座23与防扭臂24连接,防扭臂24与缓冲支柱活塞杆连接,如图3所示。安装完成后,通过作动筒组件上的充气活门4充入高压气体,高压气体封闭在外筒3内活塞杆5上端,该压力推动活塞杆5沿外筒3向下运动,使滑轮8保持存在向凸轮1的V型曲面底部滚动的运动趋势。当前起落架偏离中立位置时,机轮通过防扭臂24带动凸轮1转动,滑轮8沿凸轮1的V型曲面向V型曲面顶部滚动,推动活塞杆5进一步压缩外筒3内部高压气体。当使机轮偏转的外力消失时,高压气体推动活塞杆5使滑轮8向凸轮1的V型曲面底部滚动,机轮返回中立位置,如图2、图4所示。该装置可通过调整充入作动筒组件内气体压力控制机轮回中的时间,使用环境灵活,同时易磨损的凸轮外置,也使该回中装置便于检查维修,解决了传统凸轮回中机构维修困难的问题。本新型回中装置的作动筒组件采用密封高压气体的方式驱动,也可以采用机械弹簧等类似机构替代,作动筒组件一端的滑轮位置与凸轮可以对调,即作动筒组件下端安装凸轮,与单独安装的滚轮配合使用,使得本新型回中装置适用广泛。本技术不仅可以用于轻型飞机前起落架,也可以用于需要在运动中保持中立位置的机械结构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新型回中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回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作动筒组件与凸轮(1),其中作动筒组件包括外筒(3)、充气活门(4)、活塞杆(5)、端盖(6)、滑轮支座(7)、滑轮(8);作动筒组件中外筒(3)顶端装有充气活门(4),底部装有端盖(6),活塞杆(5)安装在外筒(3)内部,活塞杆(5)下端有安装滑轮(8)的滑轮支座(7),作动筒组件通过安装支架(22)与前起落架缓冲支柱(21)连接,凸轮(1)通过凸轮安装支座(23)与防扭臂(24)连接,防扭臂(24)与安装机轮的轮叉转动部件连接,凸轮(1)具有V型曲面,滑轮(8)在凸轮(1)的V型曲面上滚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回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作动筒组件与凸轮(1),其中作动筒组件包括外筒(3)、充气活门(4)、活塞杆(5)、端盖(6)、滑轮支座(7)、滑轮(8);作动筒组件中外筒(3)顶端装有充气活门(4),底部装有端盖(6),活塞杆(5)安装在外筒(3)内部,活塞杆(5)下端有安装滑轮(8)的滑轮支座(7),作动筒组件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鑫陈振兴章建华舒龙珍陈永新王延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通飞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