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飞机支柱式起落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3244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1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飞机支柱式起落架,包括两个轮体和减震支柱,所述两个轮体固定在双出轴驱动电机的两个输出轴上,减震支柱的活塞杆的端部固定在双出轴驱动电机的中部壳体上,减震支柱的筒体部的中部外侧壁铰接有第一铰接臂,第一铰接臂的端部铰接有第二铰接臂,第二铰接臂的端部铰接在双出轴驱动电机的中部壳体上,第二铰接臂的端部处于活塞杆的端部旁。它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可实现伸缩,同时,其设有的双出轴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在飞机下降时运行,从而保证轮体在接触地面前处于滚动状态,从而降低其与地面接触时产生的摩擦力,提高轮体的使用寿命。

A small aircraft landing gea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mall aircraft landing gears'fatigue test, including two wheel and strut, two output shafts of the two wheel fixed on the dual drive shaft of the motor, the end of the piston rod of the shock absorber is fixed on the dual axis drive motor shell central, central the lateral wall of the cylinder body of the articulated strut has a first hinge arm, a hinge arm hinged with the end of the first second articulated arms, second articulated arms end hinged on the dual axis drive motor shell central on the end of the second hinge arm at the end part of the piston rod.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manufacture, can realize the expans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output of the driving motor shaft is provided with a double run decline in aircraft, so as to ensure the wheel body in a rolling state in contact with the ground, thereby reducing the friction with the ground contact, improve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wheel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飞机支柱式起落架
:本技术涉及轻型飞机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小型飞机支柱式起落架。
技术介绍
:现有的小型飞机的起落架一般是采用不伸缩式结构,其效果并不理想,而采用大型飞机的起落架,对于小型飞机又并不理想;而且现有的小型飞机的起落架的机轮是靠在路面上才滚动,其在小型飞机下架时,机轮一接触地面时会产生过大的摩擦力,容易使机轮受损严重,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小型飞机支柱式起落架,它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可实现伸缩,同时,其设有的双出轴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在飞机下降时运行,从而保证轮体在接触地面前处于滚动状态,从而降低其与地面接触时产生的摩擦力,提高轮体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一种小型飞机支柱式起落架,包括两个轮体和减震支柱,所述两个轮体固定在双出轴驱动电机的两个输出轴上,减震支柱的活塞杆的端部固定在双出轴驱动电机的中部壳体上,减震支柱的筒体部的中部外侧壁铰接有第一铰接臂,第一铰接臂的端部铰接有第二铰接臂,第二铰接臂的端部铰接在双出轴驱动电机的中部壳体上,第二铰接臂的端部处于活塞杆的端部旁。所述双出轴驱动电机的两个输出轴上均固定有制动盘,双出轴驱动电机的壳体的两端固定有上连接块,上连接块上固定有制动钳架,制动盘处于制动钳架中,制动钳架的两个侧板的内侧壁上具有活塞,两个活塞的端部固定有摩擦片,两个摩擦片处于制动盘的两侧。所述减震支柱的下部外侧壁上固定有限位块,限位块的下端固定有弹性块,弹性块对着上连接块的顶面。所述制动钳架的顶部和两个侧板中均具有连通的液压流动槽,制动钳架的顶面中部具有连接螺孔,连接螺孔与液压流动槽相通,两个侧板的内侧壁上具有移动孔,移动孔与液压流动槽相通,活塞插套在移动孔中,移动孔的内侧壁上嵌套并固定有密封圈,密封圈弹性压靠在活塞的外侧壁上。所述双出轴驱动电机的壳体的底面固定有弹性保护块。所述减震支柱的顶端和上部外侧壁均固定有连接头。本技术的突出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它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可实现伸缩,同时,其设有的双出轴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在飞机下降时运行,从而保证轮体在接触地面前处于滚动状态,从而降低其与地面接触时产生的摩擦力,提高轮体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正视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见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小型飞机支柱式起落架,包括两个轮体1和减震支柱2,所述两个轮体1固定在双出轴驱动电机4的两个输出轴上,减震支柱2的活塞杆21的端部固定在双出轴驱动电机4的中部壳体上,减震支柱2的筒体部的中部外侧壁铰接有第一铰接臂22,第一铰接臂22的端部铰接有第二铰接臂23,第二铰接臂23的端部铰接在双出轴驱动电机4的中部壳体上,第二铰接臂23的端部处于活塞杆21的端部旁。进一步的说,所述双出轴驱动电机4的两个输出轴上均固定有制动盘5,双出轴驱动电机4的壳体的两端固定有上连接块41,上连接块41上固定有制动钳架51,制动盘5处于制动钳架51中,制动钳架51的两个侧板的内侧壁上具有活塞52,两个活塞52的端部固定有摩擦片53,两个摩擦片53处于制动盘5的两侧。进一步的说,所述减震支柱2的下部外侧壁上固定有限位块24,限位块24的下端固定有弹性块25,弹性块25对着上连接块41的顶面。进一步的说,所述制动钳架51的顶部和两个侧板中均具有连通的液压流动槽54,制动钳架51的顶面中部具有连接螺孔55,连接螺孔55与液压流动槽54相通,两个侧板的内侧壁上具有移动孔56,移动孔56与液压流动槽54相通,活塞52插套在移动孔56中,移动孔56的内侧壁上嵌套并固定有密封圈57,密封圈57弹性压靠在活塞52的外侧壁上。进一步的说,所述双出轴驱动电机4的壳体的底面固定有弹性保护块31。进一步的说,所述减震支柱2的顶端和上部外侧壁均固定有连接头26。工作原理:在飞机下降时,双出轴驱动电机4运行,从而使得轮体1滚动,当轮体1接触地面时,降低其摩擦力,然后,双出轴驱动电机4停止运行,通过油液进入液压流动槽54将活塞52移动,从而使得摩擦片53压靠在制动盘5上实现制动。而弹性保护块31是当地面具有小颗粒等物质时,保护双出轴驱动电机4的壳体的底面接触。而弹性块25压靠在上连接块41的顶面,从而防止轮体1向上提升过快。最后,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有关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技术的范畴,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小型飞机支柱式起落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型飞机支柱式起落架,包括两个轮体(1)和减震支柱(2),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轮体(1)固定在双出轴驱动电机(4)的两个输出轴上,减震支柱(2)的活塞杆(21)的端部固定在双出轴驱动电机(4)的中部壳体上,减震支柱(2)的筒体部的中部外侧壁铰接有第一铰接臂(22),第一铰接臂(22)的端部铰接有第二铰接臂(23),第二铰接臂(23)的端部铰接在双出轴驱动电机(4)的中部壳体上,第二铰接臂(23)的端部处于活塞杆(21)的端部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飞机支柱式起落架,包括两个轮体(1)和减震支柱(2),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轮体(1)固定在双出轴驱动电机(4)的两个输出轴上,减震支柱(2)的活塞杆(21)的端部固定在双出轴驱动电机(4)的中部壳体上,减震支柱(2)的筒体部的中部外侧壁铰接有第一铰接臂(22),第一铰接臂(22)的端部铰接有第二铰接臂(23),第二铰接臂(23)的端部铰接在双出轴驱动电机(4)的中部壳体上,第二铰接臂(23)的端部处于活塞杆(21)的端部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飞机支柱式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出轴驱动电机(4)的两个输出轴上均固定有制动盘(5),双出轴驱动电机(4)的壳体的两端固定有上连接块(41),上连接块(41)上固定有制动钳架(51),制动盘(5)处于制动钳架(51)中,制动钳架(51)的两个侧板的内侧壁上具有活塞(52),两个活塞(52)的端部固定有摩擦片(53),两个摩擦片(53)处于制动盘(5)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滨许有权孙才
申请(专利权)人:万丰航空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