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模内浇口自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7528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5 1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模模内浇口自分离装置,包括动模底板、动模板、上衬套、上内套、上复位弹簧、定模底板、垫板、支承板、定模板、型芯、推板、推杆固定板、周边推杆;所述型芯下设置有下活动套、下衬套;所述定模底板、垫板、支承板的中间形成有活动空腔,所述推板、推杆固定板、周边推杆位于活动空腔中,所述推杆固定板固定设置有支柱、连杆、周边推杆,所述连杆从所述定模底板穿出;所述支柱铰接有摇杆,所述定模板、支承板设置有柱销,所述摇杆的一端抵在柱销上,一端连接下衬套,所述下衬套内置有下复位弹簧,该下复位弹簧与下活动套相抵;所述下活动套、下衬套的中心穿设有中心推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模模内浇口自分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模内浇口自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注塑模具是塑料件产品生产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成型模具,随着塑料模具在各个行业的不断推广应用,我国塑胶行业已日趋成熟,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层出不穷,发展到现今塑胶行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经营成本高、品质良率偏低、工作效率不可掌控、订单波动与人力资源难以取得平衡、企业内部常出现人力不足、人力过剩、人力成本高等诸多问题,给广大企业带来巨大压力。其中普遍存在技术问题之一有塑料产品成型过程中在浇口和冷流道处会产生水口料,需去除水口料才能获得注塑成品,目前是采用传统热切技术和人工去除水口料两种方法,该两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传统热切技术,都是以四顶针板,或机械联动的结构,形式占用空间大,推力不足,达到效果差,造价非常贵,维护困难;人工去除水口料的方法存在缺点如下:1、效率低,且每台注塑机旁都需安排固定人数去水口料工人;2、产品成型周期长;3、人工去除易影响产品质量外观;4、在企业中,产品的销量波动大,易造成人力不足、人力过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注塑模模内浇口自分离装置,以此提升模内成型自动化生产,降低成型周期;减少产品人为品质影响;提高产品品质及生产稳定性,降低对人工的依赖度;降低模具维修成本等。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注塑模模内浇口自分离装置,包括动模底板、动模板、上衬套、上内套、上复位弹簧、定模底板、垫板、支承板、定模板、型芯、推板、推杆固定板、周边推杆;所述垫板设置在定模底板和支承板之间,以支承固定支承板并固定在定模底板上;所述支承板的上端设置型芯,所述定模板设置在型芯的周部,所述型芯与动模板间形成产品注塑成型腔;所述动模板、动模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动模底板的中部设置有定位圈以及位于定位圈心部的上衬套,所述上衬套下设置上内套,上内套伸入到动模板中并与底面平齐,所述上复位弹簧套设在上内套周围,所述定位圈、上衬套、上内套内设置有注射熔料通道;所述型芯下设置有下活动套、下衬套;所述定模底板、垫板、支承板的中间形成有活动空腔,所述推板、推杆固定板、周边推杆位于活动空腔中,所述推杆固定板固定设置有支柱、连杆、周边推杆,所述连杆从所述定模底板穿出;所述支柱铰接有摇杆,所述定模板、支承板设置有柱销,所述摇杆的一端抵在柱销上,一端连接下衬套,所述下衬套内置有下复位弹簧,该下复位弹簧与下活动套相抵;所述下活动套、下衬套的中心穿设有中心推杆。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周边推杆为若干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的注塑模模内浇口自分离装置,当注塑模开模时动模板与柱销脱离接触,摇杆在上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转动,上内套沿模具的纵向轴线移动并用刃部从制品上将浇口切断。当继续开模时连杆碰到注射机顶杆,推出机构停住,周边推杆将制品推出。然后,中心推杆将凝料推出。闭模时上内套在柱销的作用下复位,推出机构由复值杆复位,中心推杆由下复位弹簧复位。该结构的特点是,主流道衬套由上衬套、上内套两部分组成:固定在动模底板上的是不活动的上衬套;安装在动模板上的是活动套且处在上复位弹簧的压力作用下。通过摇杆、下活动套、下衬套使活动的上内套在工作位置(闭模位置)定位。当柱销运动时摇杆相对于支柱转动。该注塑模模内浇口自分离装置保证在开模时自动从制品上切断流道凝料,而且在从凸模上卸下较深的薄壁制品时不会使制品产生残余变形和损伤。少产品人为品质影响;提高产品品质及生产稳定性,降低对人工的依赖度;降低模具维修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注塑模模内浇口自分离装置,包括动模底板6、动模板7、上衬套9、上内套8、上复位弹簧10、定模底板1、垫板2、支承板3、定模板4、型芯5、推板15、推杆固定板16、周边推杆14;所述垫板2设置在定模底板1和支承板3之间,以支承固定支承板3并固定在定模底板1上;所述支承板3的上端设置型芯5,所述定模板4设置在型芯5的周部,所述型芯5与动模板7间形成产品注塑成型腔;所述动模板7、动模底板6固定连接,所述动模底板7的中部设置有定位圈以及位于定位圈心部的上衬套9,所述上衬套9下设置上内套8,上内套8伸入到动模板7中并与底面平齐,所述上复位弹簧10套设在上内套8周围,所述定位圈、上衬套9、上内套8内设置有注射熔料通道;所述型芯5下设置有下活动套11、下衬套13;所述定模底板1、垫板2、支承板3的中间形成有活动空腔,所述推板15、推杆固定板16、周边推杆14位于活动空腔中,所述推杆固定板16固定设置有支柱17、连杆18、周边推杆14,所述连杆18从所述定模底板1穿出;所述支柱17铰接有摇杆19,所述定模板4、支承板3设置有柱销20,所述摇杆19的一端抵在柱销20上,一端连接下衬套13,所述下衬套13内置有下复位弹簧12,该下复位弹簧12与下活动套11相抵;所述下活动套11、下衬套13的中心穿设有中心推杆21。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周边推杆14为若干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的注塑模模内浇口自分离装置,当注塑模开模时动模板与柱销脱离接触,摇杆在上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转动,上内套沿模具的纵向轴线移动并用刃部从制品上将浇口切断。当继续开模时连杆碰到注射机顶杆,推出机构停住,周边推杆将制品推出。然后,中心推杆将凝料推出。闭模时上内套在柱销的作用下复位,推出机构由复值杆复位,中心推杆由下复位弹簧复位。该结构的特点是,主流道衬套由上衬套、上内套两部分组成:固定在动模底板上的是不活动的上衬套;安装在动模板上的是活动套且处在上复位弹簧的压力作用下。通过摇杆、下活动套、下衬套使活动的上内套在工作位置(闭模位置)定位。当柱销运动时摇杆相对于支柱转动。该注塑模模内浇口自分离装置保证在开模时自动从制品上切断流道凝料,而且在从凸模上卸下较深的薄壁制品时不会使制品产生残余变形和损伤。少产品人为品质影响;提高产品品质及生产稳定性,降低对人工的依赖度;降低模具维修成本。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注塑模模内浇口自分离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塑模模内浇口自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动模底板、动模板、上衬套、上内套、上复位弹簧、定模底板、垫板、支承板、定模板、型芯、推板、推杆固定板、周边推杆;所述垫板设置在定模底板和支承板之间,以支承固定支承板并固定在定模底板上;所述支承板的上端设置型芯,所述定模板设置在型芯的周部,所述型芯与动模板间形成产品注塑成型腔;所述动模板、动模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动模底板的中部设置有定位圈以及位于定位圈心部的上衬套,所述上衬套下设置上内套,上内套伸入到动模板中并与底面平齐,所述上复位弹簧套设在上内套周围,所述定位圈、上衬套、上内套内设置有注射熔料通道;所述型芯下设置有下活动套、下衬套;所述定模底板、垫板、支承板的中间形成有活动空腔,所述推板、推杆固定板、周边推杆位于活动空腔中,所述推杆固定板固定设置有支柱、连杆、周边推杆,所述连杆从所述定模底板穿出;所述支柱铰接有摇杆,所述定模板、支承板设置有柱销,所述摇杆的一端抵在柱销上,一端连接下衬套,所述下衬套内置有下复位弹簧,该下复位弹簧与下活动套相抵;所述下活动套、下衬套的中心穿设有中心推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模内浇口自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动模底板、动模板、上衬套、上内套、上复位弹簧、定模底板、垫板、支承板、定模板、型芯、推板、推杆固定板、周边推杆;所述垫板设置在定模底板和支承板之间,以支承固定支承板并固定在定模底板上;所述支承板的上端设置型芯,所述定模板设置在型芯的周部,所述型芯与动模板间形成产品注塑成型腔;所述动模板、动模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动模底板的中部设置有定位圈以及位于定位圈心部的上衬套,所述上衬套下设置上内套,上内套伸入到动模板中并与底面平齐,所述上复位弹簧套设在上内套周围,所述定位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强邹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益盛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