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锭子结构对称分布的双车尾倍捻机,包括车头,所述车头前端中部设置有主散热门,车头前端的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车头电机,且两个车头电机所在的车头前端面对称设置有两个侧散热门;所述车头两端对称设置有两排车身,每个车身上对称安装有两排锭子,每排车身尾部均设置有一个车尾,每个车尾前后两端对称设置有两个副散热门,每个车尾上均安装有一个车尾电机,且两排车身上的两个车尾对称布置在车头的两端;位于所述车头同侧的车头电机与车尾电机之间均连接有一根龙带,且龙带的内壁两侧分别相切于两排锭子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一车头两排车身两车尾、锭子结构对称分布”的完全对称结构使得锭子转动稳定性好,龙带传动稳定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锭子结构对称分布的双车尾倍捻机
本技术涉及纺织机械
,具体的说是一种锭子结构对称分布的双车尾倍捻机。
技术介绍
倍捻机是一种加捻设备,可以实现一转两捻,加捻效率比传统捻线设备成倍提高。倍捻机主要由动力部分、倍捻单元和传动部分等组成。目前的倍捻机普遍采用单车身车尾结构,存在采用单电机驱动、锭子转动稳定性能差、纱线品质低下和纱线产能低下等缺陷,同时本申请人在2016年1月12日申请了专利号为2016200263571的一种倍捻机和专利号为2016200256455的一种双车尾倍捻机均保护了单车头双车身双车尾的结构,但是仍旧存在以下缺点:1、上述两个专利权利要求1中保护了“所述第一车尾电机、第一车头电机、第二车头电机和第二车尾电机上都设置龙带”,表达意思为四根龙带传动,这种方式龙带资源浪费大,龙带传动稳定性差,工作效率低下;2、上述两个专利说明书附图中可知车头左右两个车身的锭子分布不对称,两个车身上的锭子数目不相等,从而导致两个车身结构并非对称分布在车头两侧,这种锭子数目不相等的分布方式导致龙带传送稳定性能差,两侧龙带传动存在速度差,传动效果差,工作效率低下;3、上述两个专利权利要求书中讲述了车身两边各只有一个,保护范围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锭子结构对称分布的双车尾倍捻机,可以解决现有倍捻机存在的锭子转动稳定性能差、龙带传动稳定性差、两侧龙带传动存在速度差、传动效果差、纱线品质低下、纱线产能低下和工作效率低下等难题,本技术通过“一车头两车身两车尾、锭子结构对称分布”的完全对称结构使得锭子转动稳定性好,龙带传动稳定性好,两侧龙带传动不存在速度差,传动效果好,纱线品质高,纱线产能高,工作效率高,适用范围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锭子结构对称分布的双车尾倍捻机,包括车头,所述车头前端中部设置有主散热门,车头前端的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车头电机,且两个车头电机所在的车头前端面对称设置有两个侧散热门,本技术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通过主散热门、侧散热门进行散热,防止温度过高影响工作效率的状况;所述车头两端对称设置有两排车身,每个车身上对称安装有两排锭子,每排车身尾部均设置有一个车尾,每个车尾前后两端对称设置有两个副散热门,每个车尾上均安装有一个车尾电机,且两排车身上的两个车尾对称布置在车头的两端;位于所述车头同侧的车头电机与车尾电机之间均连接有一根龙带,且龙带的内壁两侧分别相切于两排锭子上,车头电机、车尾电机通过龙带带动对应的两排锭子转动;本技术上述结构为单个车头、两排车身、两个车尾的单层结构,本技术还可以将两个上述结构进行重叠组合得到双层结构,适用范围广,生产效率高。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散热门、侧散热门、副散热门上均设置有百叶窗散热口,百叶窗散热口的开口朝下,既可以起到散热的效果,又可以起到防尘防水的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每排所述车身的数量为1-12节,两排车身的数量可为2-24节,车身的数量可根据厂房长度而定,适用范围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每排所述锭子的数量为1-16个,每个车身上的两排锭子数量为2-32个,每排所述锭子的数量可根据厂房实际长度而定,每个车身上的两排锭子总数为偶数个,从而可以使得两排车身上的两根龙带切动锭子转动的速度均匀,锭子转动稳定性好,龙带传动稳定性好,由于两排车身上的锭子数目相等,两侧龙带传动不存在速度差,传动效果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车头电机、车尾电机可为直流电机或者交流电机,车头电机、车尾电机的类型相同,可根据实际厂房设计进行选择。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每个所述车身上的两排锭子位置可位于车身上侧或者车身下侧,两排锭子的位置可根据需求进行定制。本技术工作时,首先两个车头电机、两个车尾电机开始工作,两个车头电机、两个车尾电机通过两根龙带带动两排车身的锭子转动,由于两排车身上的锭子数目相等且两排车身对称位于车头两侧,本技术通过“一车头两排车身两车尾、锭子结构对称分布”的完全对称结构进行加捻纱线,使得锭子转动稳定性好,龙带传动稳定性好,两侧龙带传动不存在速度差,传动效果好,提高了纱线品质,增加了纱线产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解决了现有倍捻机存在的锭子转动稳定性能差、龙带传动稳定性差、两侧龙带传动存在速度差、传动效果差、纱线品质低下、纱线产能低下和工作效率低下等难题,本技术通过“一车头两排车身两车尾、锭子结构对称分布”的完全对称结构使得锭子转动稳定性好,龙带传动稳定性好,两侧龙带传动不存在速度差,传动效果好,纱线品质高,纱线产能高,工作效率高,适用范围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去除主散热门、侧散热门、副散热门之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锭子结构对称分布的双车尾倍捻机,包括车头1,所述车头1前端中部设置有主散热门2,车头1前端的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车头电机3,且两个车头电机3所在的车头1前端面对称设置有两个侧散热门4,本技术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通过主散热门2、侧散热门4进行散热,防止温度过高影响工作效率的状况;所述车头1两端对称设置有两排车身5,每个车身5上对称安装有两排锭子6,每排车身尾部均设置有一个车尾7,每个车尾7前后两端对称设置有两个副散热门8,每个车尾7上均安装有一个车尾电机9,且两排车身5上的两个车尾7对称布置在车头1的两端;位于所述车头1同侧的车头电机3与车尾电机9之间均连接有一根龙带10,且龙带10的内壁两侧分别相切于两排锭子6上,车头电机3、车尾电机9通过龙带10带动对应的两排锭子6转动;本技术上述结构为单个车头、两排车身、两个车尾的单层结构,本技术还可以将两个上述结构进行重叠组合得到双层结构,适用范围广,生产效率高。所述主散热门2、侧散热门4、副散热门8上均设置有百叶窗散热口21,百叶窗散热口21的开口朝下,既可以起到散热的效果,又可以起到防尘防水的效果。每排所述车身5的数量为1-12节,两排车身5的数量可为2-24节,车身5的数量可根据厂房长度而定,适用范围广。每排所述锭子6的数量为1-16个,每个车身5上的两排锭子6数量为2-32个,每排所述锭子6的数量可根据厂房实际长度而定,每个车身5上的两排锭子6总数为偶数个,从而可以使得两排车身5上的两根龙带10切动锭子6转动的速度均匀,锭子转动稳定性好,龙带传动稳定性好,由于两排车身5上的锭子6数目相等,两侧龙带传动不存在速度差,传动效果好。所述车头电机3、车尾电机9可为直流电机或者交流电机,车头电机3、车尾电机9的类型相同,可根据实际厂房设计进行选择。每个所述车身5上的两排锭子6位置可位于车身5上侧或者车身下侧,两排锭子6的位置可根据需求进行定制。本技术工作时,首先两个车头电机3、两个车尾电机9开始工作,两个车头电机3、两个车尾电机9通过两根龙带10带动两排车身5的锭子6转动,由于两排车身5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锭子结构对称分布的双车尾倍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头(1),所述车头(1)前端中部设置有主散热门(2),车头(1)前端的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车头电机(3),且两个车头电机(3)所在的车头(1)前端面对称设置有两个侧散热门(4);所述车头(1)两端对称设置有两排车身(5),每个车身(5)上对称安装有两排锭子(6),每排车身(5)尾部均设置有一个车尾(7),每个车尾(7)前后两端对称设置有两个副散热门(8),每个车尾(7)上均安装有一个车尾电机(9),且两排车身(5)上的两个车尾(7)对称布置在车头(1)的两端;位于所述车头(1)同侧的车头电机(3)与车尾电机(9)之间均连接有一根龙带(10),且龙带(10)的内壁两侧分别相切于两排锭子(6)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锭子结构对称分布的双车尾倍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头(1),所述车头(1)前端中部设置有主散热门(2),车头(1)前端的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车头电机(3),且两个车头电机(3)所在的车头(1)前端面对称设置有两个侧散热门(4);所述车头(1)两端对称设置有两排车身(5),每个车身(5)上对称安装有两排锭子(6),每排车身(5)尾部均设置有一个车尾(7),每个车尾(7)前后两端对称设置有两个副散热门(8),每个车尾(7)上均安装有一个车尾电机(9),且两排车身(5)上的两个车尾(7)对称布置在车头(1)的两端;位于所述车头(1)同侧的车头电机(3)与车尾电机(9)之间均连接有一根龙带(10),且龙带(10)的内壁两侧分别相切于两排锭子(6)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锭子结构对称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禾数字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