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机液压抽芯压力保持回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57187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2 1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机液压抽芯压力保持回路,在抽芯进的接口油路上且液控单向阀后增加蓄能器压力保持回路,在做抽芯进动作时进行蓄能器蓄能,在注射时需要抽芯压力保持时蓄能器放能保证抽芯油缸压力。有效的避免了由于液控单向阀的泄漏和抽芯油缸泄漏使得抽芯油缸在注射时压力保持不住,抽芯会回退造成产品报废的现象。此控制回路相比与增加独立液压系统做抽芯动作回路具有成本低,实现简单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塑机液压抽芯压力保持回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压回路系统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注塑机液压抽芯压力保持回路。
技术介绍
目前注塑机液压抽芯压力保持功能其实现原理一般是通过在抽芯控制换向阀下叠加液控单向阀,在抽芯油缸进到位后,做注射动作时液压抽芯进同步动作,抽芯动作与注射动作液压压力油同路压力相同,并通过液控单向阀封住抽芯油缸压力油防止抽芯油缸在注射时的模腔压力下后退来实现。但是实际如果注射要求压力较低而注射时产生的模腔压力较大,又由于液控单向阀的泄漏和抽芯油缸泄漏使得抽芯油缸在注射时压力保持不住,抽芯会回退造成产品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注塑机液压抽芯压力保持回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一种注塑机液压抽芯压力保持回路,包括三位四通换向阀和液控单向阀,三位四通换向阀的进油口与油压系统的进油端相连,三位四通换向阀的回油口与油压系统的回油端相连,三位四通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连接有第一供压油路,该第一供压油路通过液控单向阀连接于抽芯油缸的无杆腔,三位四通换向阀的第二工作油口连接有第二供压油路,该第二供压油路通过所述液控单向阀连接于抽芯油缸的无杆腔,并且于液控单向阀和抽芯油缸之间还设置有一蓄能油路,所述蓄能油路上设置有一油压蓄能器和可控制液压油进出该油压蓄能器的控制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供压油路通过液控单向阀给抽芯油缸供油,当供油达到油缸极限后,油通过第二供压油路回流,中间通过蓄能油路对油压蓄能器进行冲压供油,蓄能器实现蓄能,当注射时需要抽芯压力保持而第一供压油路供压不足时,之前储存在蓄能器上的油就可以通过第二供压油路对抽芯油缸进行供油,从而保证抽芯油缸压力,避免由于液控单向阀的泄漏和抽芯油缸的泄漏使得抽芯油缸在注射时压力保持不住,活塞杆会回退的问题。进一步优化为:所述三位四通换向阀为“h”型三位四通阀。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三位四通换向阀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在本方案中第二电磁铁不动作,当第一电磁铁动作,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与油压系统的进油端相通,换向阀的回油口与油压系统的回油端相连,第一工作油口与抽芯油缸的无杆腔进油口相通,压力油输入抽芯油缸无杆腔的进油口,活塞杆伸出;当电磁铁都不动作时,换向阀处于中间阀位,换向阀的进油口与液压系统的进油端断开,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二工作油口与和回油口连通做泄压动作,抽芯油缸的活塞杆回退。进一步优化为:所述油压蓄能器的控制器为二位二通换向阀。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油压蓄能器的控制器为二位二通换向阀,在二位二通换向阀的一侧设有电磁铁,当电磁铁不动作时,第二供压油路向蓄能器单向导通,蓄能器蓄能;当电磁铁动作时,二位二通换向阀动作使蓄能器向第二供压油路单向导通,蓄能器进行放能,使得蓄能器中的压力油补入抽芯油缸无杆腔的进油口,保证无杆腔中的压力。进一步优化为:所述蓄能油路上还设置有一控制油压蓄能器蓄放能的压力开关。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位于蓄能器前段的换向阀可以使蓄能器与抽芯油缸进油口相通,从而实现蓄能器放能操作,位于蓄能器后端的压力开关是控制蓄能器内蓄能压力是否达到要求的开关,当蓄能器内蓄能压力较小时,压力开关闭合,当蓄能压力达到压力开关设定压力时压力开关断开,从而控制蓄能器蓄能够否。所述压力开关的压力设定值可根据模具要求调定,即模具大时,可增大压力开关的压力设定值,使蓄能器存储更多的高压油,当模具小时,可减小压力开关的压力设定值,使蓄能器存储较少的高压油,这样能使蓄能器很好的满足压力保持的要求。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在抽芯进的接口油路上且液控单向阀后增加蓄能器压力保持回路,在做抽芯进动作时进行蓄能器蓄能,在注射时需要抽芯压力保持时蓄能器放能保证抽芯油缸压力。避免了由于液控单向阀的泄漏和抽芯油缸的泄漏使得抽芯油缸在注射时压力保持不住,抽芯会回退的问题。此控制回路相比与增加独立液压系统做抽芯动作回路具有成本低,实现简单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液压抽芯压力保持回路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的液压系统示意图。图中,V1表示控制抽芯动作的换向阀;V2表示液控单向阀;V3表示蓄能器的控制器;F1表示蓄能器;F2表示压力开关;D1、D2、D3表示控制换向阀动作的电磁铁;P表示系统高压油进油口;T表示低压回油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技术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图1是现有液压抽芯压力保持回路示意图,图中换向阀V1的进油口P与油压系统的进油端相连,换向阀V1的回油口T与油压系统的回油端相连,换向阀V1的第一工作油口连接有第一供压油路,该第一供压油路通过液控单向阀连接于抽芯油缸的无杆腔,换向阀V1的第二工作油口连接有第二供压油路,该第二供压油路通过所述液控单向阀V2连接于抽芯油缸的无杆腔。工作时,电磁铁D1得电,液压油通过第一供压油路向抽芯油缸供油,推动活塞杆伸出,当D1不得电时(本实施方式中D2不工作),换向阀处于中位,两供压油路均通过换向阀的回油口与油压系统的回油端相连,抽芯油缸里的压力油从两路都流回回油端,活塞杆回退。如图2所示,一种注塑机液压抽芯压力保持回路,包括三位四通换向阀V1和液控单向阀V2,换向阀V1的进油口P与油压系统的进油端相连,换向阀V1的回油口T与油压系统的回油端相连,换向阀V1的第一工作油口连接有第一供压油路,该第一供压油路通过液控单向阀连接于抽芯油缸的无杆腔,换向阀V1的第二工作油口连接有第二供压油路,该第二供压油路通过所述液控单向阀V2连接于抽芯油缸的无杆腔,并且于液控单向阀和抽芯油缸之间还设置有一蓄能油路,蓄能油路上设置有一油压蓄能器F1和可控制液压油进出该油压蓄能器的控制器V3。换向阀V1用于控制抽芯油缸进退,液控单向阀V2作用为抽芯压力保持。控制器V3用于控制蓄能器F1蓄能和放能,压力开关F2用于控制蓄能器F1的蓄能压力。换向阀V1的第一电磁铁为D1,第二电磁铁为D2,当做抽芯进动作时,电磁铁D1动作,换向阀V1的P口与B口相通,A口和T口相通,B口与抽芯油缸进相通做抽芯进动作,当抽芯油缸进到底后系统液压油对蓄能器F1进行蓄能,当蓄能压力达到压力开关F2设定压力时抽芯进动作结束。当做注射动作时,抽芯需要压力保持时,抽芯进电磁铁D1同步动作,另电磁铁D3动作,控制器V3动作使蓄能器F1与抽芯进接口相通,蓄能器F1进行放能,放出的高压油能弥补抽芯油缸的和液控单向阀的泄漏,使抽芯油缸克服模腔压力不后退。其中压力开关F2的压力(即蓄能压力)设定值根据模具要求调定。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注塑机液压抽芯压力保持回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塑机液压抽芯压力保持回路,包括三位四通换向阀(V1)和液控单向阀(V2),三位四通换向阀(V1)的进油口(P)与油压系统的进油端相连,三位四通换向阀(V1)的回油口(T)与油压系统的回油端相连,其特征在于,三位四通换向阀(V1)的第一工作油口连接有第一供压油路,该第一供压油路通过液控单向阀(V2)连接于抽芯油缸的无杆腔,三位四通换向阀(V1)的第二工作油口连接有第二供压油路,该第二供压油路通过所述液控单向阀(V2)连接于抽芯油缸的无杆腔,并且于液控单向阀和抽芯油缸之间还设置有一蓄能油路,所述蓄能油路上设置有一油压蓄能器(F1)和可控制液压油进出该油压蓄能器(F1)的控制器(V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机液压抽芯压力保持回路,包括三位四通换向阀(V1)和液控单向阀(V2),三位四通换向阀(V1)的进油口(P)与油压系统的进油端相连,三位四通换向阀(V1)的回油口(T)与油压系统的回油端相连,其特征在于,三位四通换向阀(V1)的第一工作油口连接有第一供压油路,该第一供压油路通过液控单向阀(V2)连接于抽芯油缸的无杆腔,三位四通换向阀(V1)的第二工作油口连接有第二供压油路,该第二供压油路通过所述液控单向阀(V2)连接于抽芯油缸的无杆腔,并且于液控单向阀和抽芯油缸之间还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继印林晖杨迪青卢丰俞诤
申请(专利权)人:海天塑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