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降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53942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2 1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沉降罐。通过在传统沉降罐进水管的出口处设置有溢流盘,及在罐体内设有内筒(12),所述内筒(12)底部至所述罐体底部留有间隙。这样一方面通过溢流盘减少进水管出口处水流冲力,从而使进入罐内的水体较平稳,另一方面,通过内筒(12)将进水口和出水口(1a)分隔开,使出水口(1a)水流平稳,带出的颗粒尽可能减少。这样就是的沉降罐能发挥最佳效果,从而最大程度上减少急冷水中的固体含量,改善后续对机泵、管道、塔盘、冷换设备造成的磨损、堵塞,降低装置能耗,延长装置工作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沉降罐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沉降罐。
技术介绍
沉降罐是水处理中常用于固液分离或乳浊液分离的一种设备。传统的沉降罐在待处理液体连续进入时,由于其灌内水体不是静止的,因此分离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DMTO装置中急冷水的处理中有部分在送至沉降罐除去其中所含的催化剂后进入污水汽提塔进行进一步处理。但由于上述原因,沉降罐的除固效果不佳,导致固体含量过高的急冷水在送至污水汽提塔处理过程中,对机泵、管道、塔盘、冷换设备造成磨损、堵塞,严重时造成设备泄漏,降低冷换设备换热效果,增加装置能耗,影响装置长周期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和不足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沉降罐,包括罐体、刮渣机,所述罐体顶部设有盖板,罐体顶部还设有工作桥,所述刮渣机包括动力装置、传动轴和刮板,所述动力装置安装在所述工作桥上,所述动力装置连接传动轴的一端,所述传动轴穿过所述盖板插入所述罐体内,所述传动轴的插入端连接所述刮板,所述罐体的侧壁的上部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的上方设有溢流口,所述罐体的下部设有放水口,所述罐体底部中心设有出渣口,进水管、排气管均穿过盖板插入罐体内,所述进水管的出口处设置有溢流盘,所述罐体内还设有内筒,所述内筒底部至所述罐体底部留有间隙。作为优选,所述溢流盘的直径为所述罐体内径的9%至10%,所述内筒的直径为所述罐体内径的30%至35%,所述内筒底部至所述罐体底部的距离为所述罐体高度的20%至25%。这样能使净化效率和净化效果达到最佳的平衡。作为优选,所述罐体底部呈向下凸起的锥状。这样设计有利于沉底的催化剂等固体向出渣口集中,方便出渣。作为优选,所述罐体锥状底部的顶角为160°,所述顶角处设有凹陷。作为优选,所述罐体外设有保温层。这样能减少急冷水热量的散失,节约能源。作为优选,所述罐体底部由多个环形布置的支腿支撑,所述支腿安装在多圈的环形基础上。这样能使沉降罐得到最均匀、稳定的支撑。作为优选,所述罐体外侧设有盘梯,所述盖板上设有供人进入的检修口。这样方便检修人员进入罐体内部进行检修。作为优选,所述罐体顶部四周设有护栏。给在罐顶部作业的人员提供必要的保护。作为优选,所述罐体外侧设有水沟,所述水沟的外侧设有围堰,所述溢流口语所述水沟相通。设置围堰避免了溢流口排出的污水污染其他地方。作为优选,所述罐体侧壁上部设有观浮油板式液位计,所述罐体侧壁下部设有观渣板式液位计。这样方便操作员观察罐内无油和沉淀的催化剂等固体渣滓的情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传统沉降罐进水管的出口处设置有溢流盘,及在罐体内设有内筒,所述内筒底部至所述罐体底部留有间隙。这样一方面通过溢流盘减少进水管出口处水流冲力,从而使进入罐内的水体较平稳,另一方面,通过内筒将进水口和出水口分隔开,使出水口水流平稳,带出的颗粒尽可能减少。这样就是的沉降罐能发挥最佳效果,从而最大程度上减少急冷水中的固体含量,改善后续对机泵、管道、塔盘、冷换设备造成的磨损、堵塞,降低装置能耗,延长装置工作周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图1所示一种沉降罐,包括罐体1、刮渣机,所述罐体1顶部设有盖板2,盖板2为玻璃钢制成,罐体1顶部还设有工作桥14,所述刮渣机包括动力装置4、传动轴7和刮板8,所述动力装置4安装在所述工作桥14上,所述动力装置4连接传动轴7的一端,所述传动轴7穿过所述盖板2插入所述罐体1内,所述传动轴7的插入端连接所述刮板8,所述罐体1的侧壁的上部设有出水口1a,所述出水口1a的上方设有溢流口1b,所述罐体1的下部设有放水口1f,进水管3、排气管5均穿过盖板2插入罐体1内,所述进水管3的出口处设置有溢流盘6,所述罐体1内还设有内筒12,所述内筒12通过固定杆13连接在罐体1内侧壁上,所述内筒12底部至所述罐体1底部留有间隙,所述内筒12将进水管3出口与罐体1侧壁上的出水口1a隔离。所述溢流盘6的直径为所述罐体1内径的9%,所述内筒12的直径为所述罐体1内径的30%,所述内筒12底部至所述罐体1底部的距离为所述罐体1高度的20%。所述罐体1底部呈向下凸起的锥状,锥状底部的顶角为160°,顶角处设有凹陷,所述罐体1底部中心设有出渣口1e。罐体1底部由多个环形布置的支腿支撑,所述支腿安装在多圈的环形基础11上。罐体1外设有保温层1d,罐体1外侧还设有盘梯1c,所述盖板2上设有供人进入的检修口2a,罐体1顶部四周设有护栏14a。所述罐体1侧壁上部设有观浮油板式液位计15,所述罐体1侧壁下部设有观渣板式液位计16。所述罐体1外侧设有水沟10,所述水沟10的外侧设有围堰9,所述溢流口1b语所述水沟10相通。工作时,急冷塔来的急冷水在混合器中与絮凝剂混合后送至沉降罐的进水管3。急冷水从进水管3出口流出后经溢流盘6缓冲后进入沉降罐内筒12中,通过内筒12与罐底间的空隙进入罐体1内壁与内筒12外壁间的空间。急冷水中的催化剂及其他固体颗粒在沉降罐中沉入罐底。刮渣机的刮板8将沉在罐底各处的固体颗粒挂下来,被刮下的固体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汇集到罐底中心的凹陷处,从出渣口1e排出罐外。需要检修时可通过罐体1下部的放水口1f快速将罐内水排出,检修人员通过盘梯1c上到罐顶,从盖板2上的检修口2a进入罐体1内进行检修。本技术还有第二种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溢流盘6的直径为所述罐体1内径的10%,所述内筒12的直径为所述罐体1内径的35%,所述内筒12底部至所述罐体1底部的距离为所述罐体1高度的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传统沉降罐进水管3的出口处设置有溢流盘6,及在罐体1内设有内筒12,所述内筒12底部至所述罐体1底部留有间隙。这样一方面通过溢流盘6减少进水管3出口处水流冲力,从而使进入罐内的水体较平稳,另一方面,通过内筒12将进水口和出水口1a分隔开,使出水口1a处水流平稳,带出的颗粒尽可能减少。这样就是的沉降罐能发挥最佳效果,从而最大程度上减少急冷水中的固体含量,改善后续对机泵、管道、塔盘、冷换设备造成的磨损、堵塞,降低装置能耗,延长装置工作周期。以上已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本文所描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背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其他更改和变形。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沉降罐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沉降罐,包括罐体(1)、刮渣机,所述罐体(1)顶部设有盖板(2),罐体(1)顶部还设有工作桥(14),所述刮渣机包括动力装置(4)、传动轴(7)和刮板(8),所述动力装置(4)安装在所述工作桥(14)上,所述动力装置(4)连接传动轴(7)的一端,所述传动轴(7)穿过所述盖板(2)插入所述罐体(1)内,所述传动轴(7)的插入端连接所述刮板(8),所述罐体1的侧壁的上部设有出水口(1a),所述出水口(1a)的上方设有溢流口(1b),所述罐体(1)的下部设有放水口(1f),所述罐体(1)底部中心设有出渣口(1e),进水管(3)、排气管(5)均穿过盖板(2)插入罐体(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3)的出口处设置有溢流盘(6),所述罐体(1)内还设有内筒(12),所述内筒(12)底部至所述罐体(1)底部留有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降罐,包括罐体(1)、刮渣机,所述罐体(1)顶部设有盖板(2),罐体(1)顶部还设有工作桥(14),所述刮渣机包括动力装置(4)、传动轴(7)和刮板(8),所述动力装置(4)安装在所述工作桥(14)上,所述动力装置(4)连接传动轴(7)的一端,所述传动轴(7)穿过所述盖板(2)插入所述罐体(1)内,所述传动轴(7)的插入端连接所述刮板(8),所述罐体1的侧壁的上部设有出水口(1a),所述出水口(1a)的上方设有溢流口(1b),所述罐体(1)的下部设有放水口(1f),所述罐体(1)底部中心设有出渣口(1e),进水管(3)、排气管(5)均穿过盖板(2)插入罐体(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3)的出口处设置有溢流盘(6),所述罐体(1)内还设有内筒(12),所述内筒(12)底部至所述罐体(1)底部留有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沉降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盘(6)的直径为所述罐体(1)内径的9%至10%,所述内筒(12)的直径为所述罐体(1)内径的30%至35%,所述内筒(12)底部至所述罐体(1)底部的距离为所述罐体(1)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武军孙可峰周平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富德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