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沉降罐底部自动扫泥型负压排污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87439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9 0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沉降罐底部自动扫泥型负压排污器。负压排污器的纳泥室的底部设有扫泥通道,扫泥通道的上端口连通引泥腔、下端口朝向纳泥室的下方,且扫泥通道的下端口与引泥管的外端管口在水平方向间隔布置。这样在注入助排液、但关闭排污阀的情况下,混合管中助排液将出现憋压,以使助排液会依次流经助排管、助排喷嘴、负压间隙、引泥腔、扫泥通道后,喷射在纳泥室的下方,以通过助排液对纳泥室下方的污泥进行稀释、冲刷,使得这些污泥被助排液冲刷到引泥管的外端管口附近,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负压排污器能够对罐底沉积的污泥进行清理,以减少罐底的排泥死角,避免沉降罐的罐底污泥无法及时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沉降罐底部自动扫泥型负压排污器
技术介绍
目前,油田所用的沉降罐的容积通常在几百至数千甚至上万立方米,并且是一个密闭空间,罐底污泥的清除问题一直是一大难题。现有技术中沉降罐的罐底污泥清除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平时不排泥,当时间长沉积污泥太多影响罐体水质后,罐体停止工作,放完水罐内水,进行通风等排除安全隐患后,进行人工挖泥清罐。这种方法不但影响生产,而且耗资巨大,并存在不安全因素。中国专利文献CN 2350522Y(公告日为1999年11月24日)公开了“负压排污器”,包括自前向后依次密封相接的扩散管、混合管、纳泥室,扩散管是自前向后逐渐扩大的锥形管体,扩散管的大端连接在排污管上、小端连接在混合管上,纳泥室的后端连接有助排管,助排管的前端穿入纳泥室内、并设有右后向前逐渐变窄的助排喷嘴,助排喷嘴与混合管同轴布置,而纳泥室的侧壁上连接有四根引泥管,四根引泥管在同一水平面内均布并向外伸展,引泥管的末端连接喇叭口。在使用前,将喇叭口安装在沉降罐的罐底,并将助排管连接在助排管线上,将排污管连接在排污管线上,以当沉降罐需要排泥时,打开助排管线的罐外阀门,助排液就会通过助排管线进入助排管和助排喷嘴,由于助排喷嘴的小端内径小于助排管的内径,对助排液产生节流压差,使得助排液高速流动到混合管中,以在纳泥室的内壁和助排管的外壁之间形成低压环腔,这样就能通过引泥管对罐底的污泥产生抽吸作用,污泥将通过引泥管不断向纳泥室涌入,又被助排液吸入混合管内充分混合后,静扩散管减速增压,从排污管排出罐体。但由于负压排污器的四个引泥管均布在排污器四周,所以在排污器下部的罐底区域形成了排泥死角,在负压排污器工作时,无法将该处的沉积污泥排出,时间一长,会影响污水处理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少罐底排泥死角的负压排污器。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中负压排污器的技术方案如下:负压排污器,包括纳泥室及其前后两侧设置的助排管、混合管,混合管处于助排管之前,助排管的前端设有内孔自后向前逐渐缩小的助排喷嘴,助排喷嘴的喷口和混合管的后端管口之间具有负压间隙,负压间隙连通有处于助排管、助排喷嘴及混合管所形成的助排管道的外周与纳泥室的内壁之间的引泥腔,并在纳泥室的侧壁上连接有内端连通引泥腔、外端在水平方向伸展的引泥管,纳泥室的底部设有扫泥通道,扫泥通道的上端口连通引泥腔、下端口朝向纳泥室的下方,且扫泥通道的下端口与引泥管的外端管口在水平方向间隔布置。扫泥通道包括设置在纳泥室底部的上下延伸的扫泥孔及其内装配的节流柱,节流柱上开设有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节流孔,节流孔的孔壁上开设有贯通内外的节流缺口,节流缺口部分或全部连通节流孔的下端孔口,所述扫泥通道的上端口为节流孔的上端孔口。节流柱沿上下方向伸缩可调的装配在节流孔的孔壁上。节流柱的下端设有处于节流缺口以下的节流帽,节流帽的边缘具有与扫泥孔的下端孔沿上下相对的节流挡沿,节流帽的节流挡沿与扫泥孔的下端孔沿围成环形的节流间隙,所述扫泥通道的下端口为节流间隙。节流挡沿的上环端面和/或扫泥孔的下端孔沿为自上而下逐渐变大的锥面。节流挡沿的上环端面和扫泥孔的下端孔沿均为自上而下逐渐变大的锥面,且节流挡沿的上环端面的锥度大于扫泥孔的下端孔沿的锥度。节流缺口的底部延伸至节流挡沿的上环端面上。本技术中负压排污器的纳泥室的底部设有扫泥通道,扫泥通道的上端口连通引泥腔、下端口朝向纳泥室的下方,且扫泥通道的下端口与引泥管的外端管口在水平方向间隔布置。这样在注入助排液、但关闭排污阀的情况下,混合管中助排液将出现憋压,以使助排液会依次流经助排管、助排喷嘴、负压间隙、引泥腔、扫泥通道后,喷射在纳泥室的下方,以通过助排液对纳泥室下方的污泥进行稀释、冲刷,使得这些污泥被助排液冲刷到引泥管的外端管口附近,当此时打开排污阀的话,高速流动的助排液将同喷嘴直接进入混合管,在引泥腔中形成低压,使得引泥管将其外端管口附近的沉积污泥吸入引泥腔,再通过混合管混合后排出,因此本技术中负压排污器能够对罐底沉积的污泥进行驱扫,以减少罐底的排泥死角,提尚排泥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负压排污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中负压排污器的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该负压排污器在罐底的安装数量根据罐底的面积及排污量而定,各负压排污器前端连接在排污管线上、前端连接在助排管线上,并在排污管线上串接有控制其开关的排污阀,在助排管线上串接有控制其开关的助排阀。负压排污器包括自前向后依次设置的扩散管2、混合管3、纳泥室8,纳泥室8的后侧壁上穿装有助排管,助排管的前端穿入纳泥室8内于混合管3以后的位置处,助排管的前端设有内孔自后向前逐渐缩小的助排喷嘴4,助排喷嘴4的喷口和混合管3的后端管口之间具有负压间隙,负压间隙连通有处于助排管、助排喷嘴4及混合管3所形成的助排管道的外周与纳泥室8的内壁之间的引泥腔,该引泥腔为纳泥室8的内壁面和助排管的外管I壁围成的环形空腔。纳泥室8的底部设有扫泥通道,该扫泥通道包括开设在纳泥室8的底部最低处、且靠近前侧的装配孔,装配孔内穿装有焊接在纳泥室8的侧壁上的驱扫套5,驱扫套5的内孔为上小下大的台阶形的扫泥孔,扫泥孔内装配有上下延伸的节流柱10。节流柱10上开设有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节流孔,节流孔的上端孔口形成了整个扫泥通道的上端口,节流孔的孔壁上开设有在节流柱10周向上间隔均布的节流缺口 12,节流缺口 12处于节流柱10的中部,节流缺口 12的内端连通节流孔、外端通过扫泥孔的大孔段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负压排污器,包括纳泥室及其前后两侧设置的助排管、混合管,混合管处于助排管之前,助排管的前端设有内孔自后向前逐渐缩小的助排喷嘴,助排喷嘴的喷口和混合管的后端管口之间具有负压间隙,负压间隙连通有处于助排管、助排喷嘴及混合管所形成的助排管道的外周与纳泥室的内壁之间的引泥腔,并在纳泥室的侧壁上连接有内端连通引泥腔、外端在水平方向伸展的引泥管,其特征在于,纳泥室的底部设有扫泥通道,扫泥通道的上端口连通引泥腔、下端口朝向纳泥室的下方,且扫泥通道的下端口与引泥管的外端管口在水平方向间隔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生莉刘苓刘科伟杨玉山李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