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油真空泵冷凝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53885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2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油真空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油真空泵冷凝回收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左侧壁的夹层内嵌置有第一循环管路,所述主体右侧壁的夹层内嵌置有第二循环管路,所述主体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集液箱,所述集液箱的内腔中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循环箱、第三循环管路和对流扇,所述第一循环管路顶部横向部分的右端通过第一L型管与循环箱的左侧壁连接,所述第一循环管路底部横向部分的右端通过第二L型管与第三循环管路的左端连接,所述主体顶部的中心处固定安装有双轴驱动电机,所述主体底部的中心处连接有第五L型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对真空泵废气内的有机物料进行冷却回收,且回收效率高,实现了冷凝液的有效循环和冷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油真空泵冷凝回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无油真空泵

,具体涉及一种无油真空泵冷凝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化工领域某些反应需要真空环境,一般会使用无油真空泵给反应器内抽真空,用来抽真空的真空泵尾气中或多或少地含有部分有机物料和废气,如何对有机物料进行回收,对副反应和化学反应不完全所产生的废气进行处理是一个难题。一般情况下会将抽出来的废气直接排放于大气中或者送至尾气吸收系统处理。若能将无油真空泵排出的废气变成液体集中处理或者将有机物料回收再利用将利于环保又降低生产成本。传统的回收装置,多为结构复杂的大型机械设备,且回收效率低,冷凝剂无法实现自主循环,导致设备占用空间大,对废气的冷却耗能高,经济效益差,部分设备极易出现气液混合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油真空泵冷凝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有效地对真空泵废气中的有机物料进行回收,回收效率高,有效避免气液混合的现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油真空泵冷凝回收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左侧壁的夹层内嵌置有第一循环管路,所述主体右侧壁的夹层内嵌置有第二循环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无油真空泵冷凝回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油真空泵冷凝回收装置,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左侧壁的夹层内嵌置有第一循环管路(2),所述主体(1)右侧壁的夹层内嵌置有第二循环管路(3),所述主体(1)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集液箱(4),所述集液箱(4)的内腔中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循环箱(5)、第三循环管路(6)和对流扇(7),所述第一循环管路(2)顶部横向部分的右端通过第一L型管(8)与循环箱(5)的左侧壁连接,所述第一循环管路(2)底部横向部分的右端通过第二L型管(9)与第三循环管路(6)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二循环管路(3)顶部横向部分的左端通过第三L型管(10)与循环箱(5)的右侧壁连接,所述第二循环管路(3)底部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油真空泵冷凝回收装置,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左侧壁的夹层内嵌置有第一循环管路(2),所述主体(1)右侧壁的夹层内嵌置有第二循环管路(3),所述主体(1)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集液箱(4),所述集液箱(4)的内腔中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循环箱(5)、第三循环管路(6)和对流扇(7),所述第一循环管路(2)顶部横向部分的右端通过第一L型管(8)与循环箱(5)的左侧壁连接,所述第一循环管路(2)底部横向部分的右端通过第二L型管(9)与第三循环管路(6)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二循环管路(3)顶部横向部分的左端通过第三L型管(10)与循环箱(5)的右侧壁连接,所述第二循环管路(3)底部横向部分的左端通过第四L型管(11)与第三循环管路(6)的右端连接,所述主体(1)顶部的中心处固定安装有双轴驱动电机(12),所述双轴驱动电机(12)上设置有传动轴(13),所述传动轴(13)的顶端套设有扇叶(14),所述传动轴(13)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叶轮(15),且叶轮(15)设置在循环箱(5)的内腔中,所述集液箱(4)侧壁的底部均匀开设有第一通孔(16),所述集液箱(4)底部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二通孔(17),所述主体(1)顶部的外延均匀开设有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宾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莱诺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