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板和板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4810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0 07:35
传热板,包括:第一端口开口(22)和第二端口开口(23),以便允许第一流体(F1)流动于传热板的顶面上;第一侧面开口(24)和相反的第二侧面开口(25),以便允许第二流体(F2)流动于传热板的底面(89)上;许多行的交替的顶部和槽,沿着传热板延伸,其中,顶部与相邻槽之间的过渡由倾斜部分形成;以及板部分,在多行顶部与槽之间沿着传热板延伸,从而在多行顶部与槽之间形成流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传热板和板式换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所谓的过山车的图案的传热板,该传热板包括许多行,其中,各行具有在传热板的顶部平面与底部平面之间沿着传热板的中心平面延伸的交替的顶部和槽。顶部平面和底部平面大体上与中心平面平行,并且,定位于中心平面的相应侧,其中,通过相对于中心平面而倾斜的一部分传热板而形成同一行中的各顶部与相邻槽之间的过渡。
技术介绍
当今,存在许多不同的类型的板式换热器,并且,取决于类型而在各种应用中采用板式换热器。一些类型的板式换热器具有形成密封围护结构的壳体,其中,布置有联结的传热板。传热板形成传热板的叠组,其中,在传热板之间形成交替的用于第一及第二流体的第一及第二流路。由于传热板被壳体围绕,因而与许多其它类型的板式换热器比较,换热器可以承受高压水平。在专利文献EP2508831和EP2527775中找到具有围绕传热板的壳体的换热器的一些示例。这些文献所公开的板式换热器良好地处理高压水平。然而,在一些应用中,壳体必须相对较厚,从而能够处理期望的压力水平,这增加换热器的总重量以及总成本。同样地,壳体内的传热板必须设计成用于承受高压水平。然而,同时,传热板必须能够高效地传热。通常,传热板为所谓的人字形的类型,即,具有带有相对于另一组细长脊和槽而倾斜的一组细长脊和槽的图案(有时被称为人字斜纹的图案)。需要可以承受高压水平的新类型的板式换热器以及传热板。在仍然确保在传热板之间高效地传热的同时,换热器和传热板应当优选地要求相对较少的用于其结构的材料。概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至少部分地克服现有技术的上文所识别的局限性中的一者或更多。具体而言,目的是,提供在仍然允许高效传热的同时,可以承受高压水平的新传热板。将从以下的详述且从附图看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其它目的、特征、方面以及优点。因而,提供传热板,传热板配置成布置于板式换热器中,并且,包括:形成传热板的外周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以及第四侧面,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相对,并且,第三侧面与第四侧面相对;第一端口开口和第二端口开口,布置于彼此相距的一定的距离处,以便允许第一流体在传热板的顶面上从第一端口开口流动至第二端口开口,其中,传热板的轴线延伸穿过第一端口开口的中心,并且,延伸穿过第二端口开口的中心;位于第一侧面处的第一侧面开口和位于第二侧面处的第二侧面开口,用于允许第二流体在传热板的底面上从第一侧面开口流动至第二侧面开口;以及许多行,其中,各行具有在传热板的顶部平面与底部平面之间沿着传热板的中心平面延伸的交替的顶部和槽,顶部平面和底部平面大体上与中心平面平行,并且,定位于中心平面的相应侧,其中,同一行中的顶部与相邻槽之间的过渡由相对于中心平面而倾斜的传热板的一部分形成。传热板具有板部分,这些板部分在多行顶部与槽之间沿着传热板的中心平面延伸,使得其中至少一些行的顶部和槽彼此分开,并且,板部分从而在多行顶部与槽之间形成流道。传热板由于多行顶部与槽之间的流道而具有所谓的过山车的图案。传热板是有利的,因为,传热板给形成流道的板部分提供强度。具有传统的板轮廓的传热板,诸如人字形的类型的那些传热板,倾向于在压力之下变平。另一方面,过山车的图案能够将相邻的板之间的恒定的间隔维持于相对较高的压力水平。传热板可以具有带有形成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两个切割侧面的圆形板的形状,其中,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具有弯曲侧面的形式。该形状是有利的,例如,因为,该形状在所谓的多通配置中允许流体流过端口开口且流动于侧面开口上(流动沿相反方向转向),而不需要任何另外的偏流器。同样地,形状可以容易地匹配其中布置有板的换热器壳体的内部侧面,并且,可以提供两个切割侧面上的良好的流动分配。多行的顶部和槽中的至少三者可以沿着延伸穿过第一及第二端口开口的中心的轴线对称地彼此相邻地延伸,从而形成中心一组沿轴向延伸的多行的顶部和槽。许多行顶部和槽可以沿从第一端口开口的中心沿径向向外的方向延伸,从而形成沿径向延伸的多行的顶部和槽。沿径向延伸的多行的顶部和槽可以围绕第一端口开口的圆周。许多行顶部和槽可以沿与延伸穿过第一及第二端口开口的中心的轴线平行的纵向延伸,从而形成沿纵向延伸的多行的顶部和槽。多行的顶部和槽的上述的延伸部分全都单独地且组合地有助于流体在传热板的两个侧面上的良好分配。试验显示出,有可能实现板的传热区的完全的或几乎完全的润湿(流体流动)。许多行顶部和槽可以与第三侧面平行地延伸且具有曲率,从而形成弯曲的多行的顶部和槽。弯曲的多行的顶部和槽是有利的,因为,这创建来自定位成最接近于第三侧面的端口开口的流体的伞状分配,促进横过传热板的流体的均匀分配。传热板可以包括沿着第一侧面开口定位的第一侧面的一行顶部和沿着第二侧面开口定位的第二侧面的一行顶部,其中,第一及第二侧面的多行的顶部具有与通过形成流道的板部分而彼此分开的多行的顶部和槽中的顶部不同的行距。这是有利的,因为,使得从第一侧面开口流动至第二侧面开口的第二流体的分配更均匀。传热板可以包括第一流体阻塞器和第二流体阻塞器,这些流体阻塞器布置于传热板的顶面上,并且,定位于第一端口开口与第二端口开口之间,其中,第一流体阻塞器为楔形,且具有面向第一端口开口的渐缩形区段,并且,第二流体阻塞器为楔形,且具有面向第二端口开口的渐缩形区段。传热板可以包括第三流体阻塞器和第四流体阻塞器,这些阻塞器布置于传热板的底面上,第三流体阻塞器横过沿着第三侧面延伸的流体通道而布置于第一端口开口与第三侧面之间,并且,第四流体阻塞器横过沿着第四侧面延伸的流体通道而布置于第二端口开口与第四侧面之间。传热板可以包括第五流体阻塞器和第六流体阻塞器,这些阻塞器布置于传热板的底面上,第五流体阻塞器沿着第三侧面延伸,并且,第六流体阻塞器沿着第四侧面延伸。第五和第六流体阻塞器是有利的,因为,它们提供板上的良好的流动分配,而不需要任何另外的偏流器(诸如,配合于板与布置有板的板式换热器壳体之间的套筒)。传热板可以包括第一减流器和第二减流器,这些减流器布置于传热板的底面上,第一减流器从第一端口开口延伸至第三侧面,第二减流器从第二端口开口延伸至第四侧面。流体阻塞器和减流器各自单独地或组合地为有利的,因为,它们确保流体在传热板上,包括围绕端口开口的均匀分配。使多行的顶部和槽分开的许多板部分首先可以沿从第一端口开口向外的方向延伸,然后,沿与第三侧面平行的方向延伸,并且,具有曲率,使得板部分包括弯曲板部分。这些板部分可以延续有沿与从第一端口开口至第二端口开口的方向平行的方向的延伸部分。使多行的顶部和槽分开的许多板部分可以首先沿从第一端口开口向外的径向方向延伸,然后,沿与从第一端口开口至第二端口开口的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且最后,沿径向方向向内延伸至第二端口开口。第三侧面可以包括两个切口,并且,第四侧面包括两个切口。这些切口中的每个布置成用于接纳相应的密封元件,该密封元件提供板与布置有传热板的板式换热器的壳体之间的密封。这是有利的,因为,促进壳体与板之间的流体的旁通流动的排除,而不需要任何另外的偏流器。在仍然许可对径向热膨胀的一些灵活性的同时,当将传热板安装至壳体中时,还可以提供对板和与板联结的任何板的支撑(以形成传热板的叠组)。传热板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侧面可以配置成以定位于传热板的顶部侧面处的类似的传热板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传热板和板式换热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传热板,其配置成布置于板式换热器(2)中,所述传热板包括:第一侧面(101)、第二侧面(102)、第三侧面(103)以及第四侧面(104),形成所述传热板的外周,所述第一侧面(101)与所述第二侧面(102)相对,并且所述第三侧面(103)与所述第四侧面(104)相对,第一端口开口(22)和第二端口开口(23),布置于彼此相距的一定的距离处,以便允许第一流体(F1)在所述传热板的顶面(88)之上从所述第一端口开口(22)流动至所述第二端口开口(23),其中,所述传热板的轴线(A1)延伸穿过所述第一端口开口的中心(C2),并且延伸穿过所述第二端口开口(23)的中心(C3),位于所述第一侧面(101)处的第一侧面开口(24)和位于所述第二侧面(102)处的第二侧面开口(25),用于允许第二流体(F2)在所述传热板的底面(89)上从所述第一侧面开口(24)流动至所述第二侧面开口(25),许多行(73、74),其中,各行(73、74)具有在所述传热板的顶部平面(P2)与底部平面(P3)之间沿着所述传热板的中心平面(P1)延伸的交替的顶部(76)和槽(77),所述顶部平面(P2)和底部平面(P3)大体上与所述中心平面(P1)平行,并且定位于所述中心平面(P1)的相应侧,其中,同一行(73)中的顶部(76)与相邻槽(77)之间的过渡由所述传热板(21)的相对于所述中心平面(P1)而倾斜的部分(78)形成,其特征在于,板部分(80、81),其在多行(73、74)的顶部(76)与槽(77)之间沿着所述传热板的所述中心平面(P1)延伸,使得使所述多行(73、74)的顶部(76)和槽(77)中的至少一些彼此分开,并且所述板部分(80、81)由此在所述多行(73、74)的顶部(76)与槽(77)之间形成流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8.22 EP 14181947.4;2014.09.15 EP 14184805.11.一种传热板,其配置成布置于板式换热器(2)中,所述传热板包括:第一侧面(101)、第二侧面(102)、第三侧面(103)以及第四侧面(104),形成所述传热板的外周,所述第一侧面(101)与所述第二侧面(102)相对,并且所述第三侧面(103)与所述第四侧面(104)相对,第一端口开口(22)和第二端口开口(23),布置于彼此相距的一定的距离处,以便允许第一流体(F1)在所述传热板的顶面(88)之上从所述第一端口开口(22)流动至所述第二端口开口(23),其中,所述传热板的轴线(A1)延伸穿过所述第一端口开口的中心(C2),并且延伸穿过所述第二端口开口(23)的中心(C3),位于所述第一侧面(101)处的第一侧面开口(24)和位于所述第二侧面(102)处的第二侧面开口(25),用于允许第二流体(F2)在所述传热板的底面(89)上从所述第一侧面开口(24)流动至所述第二侧面开口(25),许多行(73、74),其中,各行(73、74)具有在所述传热板的顶部平面(P2)与底部平面(P3)之间沿着所述传热板的中心平面(P1)延伸的交替的顶部(76)和槽(77),所述顶部平面(P2)和底部平面(P3)大体上与所述中心平面(P1)平行,并且定位于所述中心平面(P1)的相应侧,其中,同一行(73)中的顶部(76)与相邻槽(77)之间的过渡由所述传热板(21)的相对于所述中心平面(P1)而倾斜的部分(78)形成,其特征在于,板部分(80、81),其在多行(73、74)的顶部(76)与槽(77)之间沿着所述传热板的所述中心平面(P1)延伸,使得使所述多行(73、74)的顶部(76)和槽(77)中的至少一些彼此分开,并且所述板部分(80、81)由此在所述多行(73、74)的顶部(76)与槽(77)之间形成流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热板,具有带有形成所述第一侧面(101)和所述第二侧面(102)的两个切割侧面的圆形板的形状,其中,所述第三侧面(103)和所述第四侧面(104)具有弯曲侧面的形式。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热板,其中,所述多行的顶部和槽中的至少三者沿着延伸穿过所述第一及第二端口开口(22、23)的所述中心(C2、C3)的所述轴线(A1)对称地彼此相邻地延伸,从而形成中心一组沿轴向延伸的多行的顶部和槽(375)。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传热板,其中,许多所述多行的顶部和槽在从所述第一端口开口(22)的中心(C2)沿径向向外的方向上延伸,从而形成沿径向延伸的多行的顶部和槽(37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热板,其中,所述沿径向延伸的多行的顶部和槽(373)围绕所述第一端口开口(22)的圆周。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传热板,其中,许多所述多行的顶部和槽沿与延伸穿过所述第一及第二端口开口(22、23)的所述中心(C2、C3)的所述轴线(A1)平行的纵向延伸,从而形成沿纵向延伸的多行的顶部和槽(374)。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传热板,其中,许多所述多行的顶部和槽与所述第三侧面(103)平行地延伸且具有曲率,从而形成弯曲的多行的顶部和槽(376)。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传热板,包括沿着所述第一侧面开口(24)定位的第一侧面的一行(311)顶部(313)和沿着所述第二侧面开口(25)定位的第二侧面的一行(312)顶部,其中,所述第一及第二侧面的多行(311、312)的所述顶部(313)具有与通过形成流道的所述板部分(80、81)而彼此分开的所述多行(73、74)的顶部(76)和槽(77)中的所述顶部(76)不同的行距。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传热板,包括第一流体阻塞器(210)和第二流体阻塞器(212),这些阻塞器布置于所述传热板的所述顶面(88)上,并且定位于所述第一端口开口(22)与所述第二端口开口(23)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流体阻塞器(210)为楔形且具有面向所述第一端口开口(22)的渐缩形区段(211),并且,所述第二流体阻塞器(212)为楔形且具有面向所述第二端口开口(23)的渐缩形区段(213)。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传热板,包括布置于所述传热板的所述底面(89)上的第三流体阻塞器(214)和第四流体阻塞器(218),所述第三流体阻塞器(214)横过沿着所述第三侧面(103)延伸的流体通道(301)而布置于所述第一端口开口(22)与所述第三侧面(103)之间,并且,所述第四流体阻塞器(218)横过沿着所述第四侧面(104)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O诺伊巴龙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法拉瓦尔股份有限公司阿尔法拉瓦尔维卡布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典,S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