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形品的制造方法、成形品、及成形品的制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4543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0 04:17
借助输送装置(12),将被加热装置(13)加热后的插入部件(100)输送至模具(51)内。接着,在模具(51)以微小距离打开的状态下,在模具(51)内将插入部件(100)赋形。将成形材料(91)射出至模具(51)内,将以微小距离打开的状态的模具(51)闭合并且按压,由此,成形出包括插入部件(100)的成形品(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成形品的制造方法、成形品、及成形品的制造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成形品的制造方法、被通过这样的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成形品、及成形品的制造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如下技术,将借助加热装置加热后而呈软化状态的片状的材料,插入被安装于成形装置的合模装置的模具内来赋形,之后,进行注射成形(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此外,以往,已知有如下技术,将预先被赋形的预成形体插入被安装于成形装置的合模装置的模具内,之后,进行基于压缩成形的注射成形、或基于使用活动型芯的型芯后退的注射成形,用树脂层将被预先赋形的预成形体的表面整体覆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3)。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098194号。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067135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284959号公报。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在模具内存在用于使树脂材料流动的空间,所以进行赋形也有难以赋形成以预浸件(插入部件)为目的的形状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下,若在赋形后进行注射成形,则容易在预浸件上产生扭曲的部分,有难以形成均匀的树脂层的困难。此外,在专利文献2、3的技术中,必须预先对预浸件赋形来加工成预成形体,所以有在成形品的生产上需要时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考虑这些方面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形品的制造方法、成形品、及成形品的制造装置,前述成形品的制造方法、成形品、及成形品的制造装置能够抑制由预浸件(插入部件)的扭曲、偏离、剥离等导致的成形品的强度下降、外观不良,并且能够实现成形品的生产性的提高。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以下步骤,借助输送装置,将被加热装置加热后的插入部件输送至模具内,在前述模具以微小距离打开的状态下,在前述模具内将前述插入部件赋形,将成形材料射出至前述模具内,将以微小距离打开的状态的前述模具闭合并且按压,由此,成形出包括前述插入部件的成形品。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以下步骤,借助输送装置,将被加热装置加热后的插入部件输送至模具内,在前述模具内将前述插入部件赋形,之后,使前述模具稍微开模,并且向前述模具内射出成形材料,由此成形出包括前述插入部件的成形品。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成形品,其特征在于,前述成形品通过前述成形品的制造方法被制造。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成形品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加热装置、输送装置、开闭装置、射出装置,前述加热装置将插入部件加热,前述输送装置输送前述插入部件,前述开闭装置供模具安装,前述射出装置向前述模具内射出成形材料,前述开闭装置具有第1驱动部和第2驱动部,前述第1驱动部使被安装于前述开闭装置的前述模具的一方移动,由此使前述插入部件在前述模具内赋形,前述第2驱动部使前述模具的一方以微小距离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抑制由插入部件的扭曲、偏离、剥离等导致的成形品的强度下降、外观不良,并且实现成形品的生产性的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执行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成形品的制造方法的成形品制造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成形品的概略剖视图。图3A~图3C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成形品的制造方法的概略剖视图。图4A~图4C是表示变形例的成形品的制造方法的概略剖视图。图5A~图5B是表示比较例的成形品的制造方法的概略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至图3,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至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另外,在以下的各图中,对相同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有时省略一部分详细的说明。(成形品制造装置的构成)首先,根据图1,对执行本实施方式的成形品的制造方法的成形品制造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成形品制造装置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成形品制造装置10例如具备保管部11、输送装置12、加热装置13、模具装置14、射出装置15、控制装置19。成形品制造装置10被配置于工厂内等的铺设范围16,并且模具装置14及射出装置15被配置于基部17上。成形品制造装置10构成为,将热塑性预浸件(插入部件、预浸件、强化部件、强化件)100加热后借助模具装置14来赋形,并且借助射出装置15来注射成形,由此能够制造成形品80(后述)。热塑性预浸件100被形成为片状。热塑性预浸件100在图1中将其平面形状形成为方形,但形成为适合赋形成成形品80的形状的形状。热塑性预浸件100也可以形成为例如方形、三角形及椭圆形等能够形成成形品80的形状。在保管部11处保管有多个热塑性预浸件100。保管部11也可以例如将热塑性预浸件100以纵向的姿势保管。另外,保管部11也可以构成为,例如将热塑性预浸件100以横向的姿势保管,并且能够从横向姿势改变成纵向姿势。这里,热塑性预浸件100的纵向的姿势(纵向姿势)是热塑性预浸件100的主面沿大致重力方向的姿势,即,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地设置的姿势,或与这些姿势等同的姿势。此外,热塑性预浸件100的横向的姿势(横向姿势)是热塑性预浸件100的主面沿大致水平方向的姿势,即,沿成形品制造装置10的设置面的姿势或与这些姿势等同的姿势。输送装置12构成为,能够将热塑性预浸件100以纵向的姿势,从热塑性预浸件100的保管部11向加热装置13及模具装置14依次输送。具体地,输送装置12具备例如夹头装置21、输送机构22。夹头装置21具备例如被设置于输送机构22的支承部31、多个夹头32、将夹头32开闭的开闭机构33、冷却装置34。夹头装置21借助多个夹头32,将热塑性预浸件100在多个位置夹持。支承部31将多个夹头32支承。支承部31构成为,能够借助输送机构22移动。夹头32被开闭机构33驱动,由此能够将其末端开闭。夹头32也可以构成为,末端的宽度变窄,使得至少保持热塑性预浸件100。开闭机构33是进行夹头32的开闭的驱动源,例如使用气压缸等。开闭机构33经由信号线S被电气地连接于控制装置19。冷却装置34将夹头32冷却。冷却装置34例如构成为,通过向夹头32喷射空气来冷却夹头32。冷却装置34经由信号线S被电气地连接于控制装置19。冷却装置34构成为,至少能够将夹头32的与热塑性预浸件100接触的部位及其周边部冷却。冷却装置34被支承于支承部31,或被配置于保管部11上夹头32移动之前的工序中能够将夹头32冷却的位置。另外,冷却装置34也可以构成为位于加热装置13的上部,在加热热塑性预浸件100时,在不影响热塑性预浸件100的范围内冷却。输送机构22是将夹头装置21的夹头32向保管部11、加热装置13及模具装置14依次输送的机构,也可以构成为例如使支承部31滑动移动。输送机构22例如是轨道。另外,输送机构22也可以是多关节机器人等。输送机构22经由信号线S被电气地连接于控制装置19。如图1所示,加热装置13例如具备能够将热塑性预浸件100加热的、隔开间隔互相相对的一对加热部41、支承加热部41的支承部(图中未示出)。一对加热部41例如配置成,将热塑性预浸件100加热的加热面41a沿着热塑性预浸件100的主面。即,一对加热部41例如与热塑性预浸件100同样地,被沿着纵向姿势(例如,沿着重力方向纵向较长的长方体)配置。一对加热部41具有夹头32的末端的一部分及被保持于夹头32的热塑性预浸件100能够穿过的间隔而相对。在加热部41的相对的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成形品的制造方法、成形品、及成形品的制造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以下步骤,借助输送装置,将被加热装置加热后的插入部件输送至模具内,在前述模具以微小距离打开的状态下,在前述模具内将前述插入部件赋形,将成形材料射出至前述模具内,将以微小距离打开的状态的前述模具闭合并且按压,由此,成形出包括前述插入部件的成形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0.20 JP 2014-2136101.一种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以下步骤,借助输送装置,将被加热装置加热后的插入部件输送至模具内,在前述模具以微小距离打开的状态下,在前述模具内将前述插入部件赋形,将成形材料射出至前述模具内,将以微小距离打开的状态的前述模具闭合并且按压,由此,成形出包括前述插入部件的成形品。2.一种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以下步骤,借助输送装置,将被加热装置加热后的插入部件输送至模具内,在前述模具内将前述插入部件赋形,之后,使前述模具稍微开模,并且向前述模具内射出成形材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浅沼伸行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