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双换向器单芯片组双独立绕组的电机转子绕线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41805 阅读:3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0 0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双换向器单芯片组双独立绕组的电机转子绕线工艺,所述换向器A1铜钩与换向器B1铜钩与硅钢芯片R绕线槽R1中心线角度一致,所述换向器A铜钩A2与换向器B铜钩B2与硅钢芯片R绕线槽R1中心线角度一致,所述换向在A、B上所有的铜钩与硅钢芯片R绕线槽全部对应,所述步骤(1)绕线从换向器A端A1铜钩位入线后,顺时针绕电机轴绕至铜钩对面的硅钢片槽,所述步骤(4)换向器A端顺时针方向转动硅钢芯片R一个槽位,所述步骤(5)换向器B端逆时针方向转动硅钢芯片R一个槽位,可以使所有的绕组A与绕组B对应的铜钩与硅钢芯片槽一致,采用此种绕线工艺,使转子的能耗低、功能全的优点,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用双换向器单芯片组双独立绕组的电机转子绕线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机领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用双换向器单芯片组双独立绕组的电机转子绕线工艺。
技术介绍
现有直流永磁电机转子普遍采用单换向器、单绕组、单芯片组结构,采用该转子结构的直流永磁电机缺点在于效率低下,能耗过高;在高转速工作状态下,火花过大。为解决以上电机转子的缺陷,现有技术有采用双换向器、双绕组、双芯片组结构,采用该转子结构的直流永磁电机缺点在于体积过大,工艺复杂,成本高。为了解决以上电机转子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采用双换向器单芯片组双独立绕组的电机转子最新的绕线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一种采用双换向器单芯片组双独立绕组的电机转子,包括电机轴、换向器A、绕组线圈A、硅钢芯片R、换向器B、绕组线圈B,所述硅钢芯片R位于电机轴上,所述换向器A、换向器B位于硅钢芯片R4的两端,所述硅钢芯片R与有两个换向器间设有绕组线圈A和绕组线圈B。一种采用双换向器单芯片组双独立绕组的电机转子绕线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换向器A端第一钩绕线绕线从换向器A端A1铜钩位入线,顺时针绕电机轴绕至铜钩对面的硅钢片槽,从硅钢片R7槽入跨至R13槽位出进行绕线完成线圈圈数后,再顺时针绕至与绕线槽对面挂至换向器A端的A2铜钩;(2)换向器B端第一钩绕线从换向器B端B1铜钩位入线,逆时针绕电机轴绕至铜钩对面的硅钢片槽,从硅钢片R13槽入跨至R7槽位出进行绕线,完成线圈圈数后,再逆时针绕至与绕线槽对面挂至换向器B端的B2铜钩;(3)第二钩绕线两端完成第一钩的绕线后再绕换向器A端A2钩的绕线,方法与位置同A1铜钩相同,将绕线挂至换向器A端A3钩,换向器A端A2钩绕完后,换向器B端绕线同B1钩绕法相同,将绕线挂至换向器B端B3钩;(4)换向器A端第三钩绕线绕完两钩后漆皮线从换向器A端A3钩,顺时针绕轴芯绕至铜钩对面的硅钢片槽,从硅钢片R8槽入跨至R14槽位出进行绕线,完成线圈圈数后,再顺时针绕至与绕线槽对面挂至换向器A端的A4铜钩;(5)换向器B端第三钩绕线从换向器B端B3钩,逆时针绕电机轴绕至铜钩对面的硅钢片槽,从硅钢片R14槽入跨至R8槽位出进行绕线,完成线圈圈数后,再逆时针绕至与绕线槽对面挂至换向器B端的B4铜钩;(6)第四钩绕线两端完成第4钩的绕线后再绕换向器A端A5钩的绕线,方法与位置同A4铜钩相同,将绕线挂至换向器A端A5钩,换向器A端A5钩绕完后,换向器B端绕线同B4钩绕法相同,将绕线挂至换向器B端B5钩;(7)第n钩绕线换向器A端顺时针方向每绕完两个铜钩转动硅钢芯片一个槽位,按此方法完成换向器A端的An钩、换向器B端的An钩,及硅钢芯片Rn槽。优选的,所述换向器A1铜钩与换向器B1铜钩与硅钢芯片R绕线槽R1中心线角度一致。优选的,所述换向器A铜钩A2与换向器B铜钩B2与硅钢芯片R绕线槽R1中心线角度一致。优选的,所述换向器A、B上所有的铜钩与硅钢芯片R绕线槽全部对应。优选的,所述步骤(1)绕线从换向器A端A1铜钩位入线后,顺时针绕轴芯绕至铜钩对面的硅钢片槽。优选的,所述步骤(4)换向器A端顺时针方向转动硅钢芯片R一个槽位。优选的,所述步骤(5)换向器B端逆时针方向转动硅钢芯片R一个槽位。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用双换向器单芯片组双独立绕组的电机转子绕线工艺,所述换向器A1铜钩与换向器B1铜钩与硅钢芯片R绕线槽R1中心线角度一致,所述换向器A铜钩A2与换向器B铜钩B2与硅钢芯片R绕线槽R1中心线角度一致,所述换向器A、B上所有的铜钩与硅钢芯片R绕线槽全部对应,所述步骤(1)绕线从换向器A端A1铜钩位入线后,顺时针绕轴芯绕至铜钩对面的硅钢片槽,所述步骤(4)换向器A端顺时针方向转动硅钢芯片R一个槽位,所述步骤(5)换向器B端逆时针方向转动硅钢芯片R一个槽位,可以使所有的绕组A与绕组B对应的铜钩与硅钢槽一致,采用此种绕线工艺,使转子的能耗低、功能全的优点,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电机转子结构图。图2为电机转子绕线工艺图。一种采用双换向器单芯片组双独立绕组的电机转子,包括电机轴1、换向器A2、绕组线圈A3、硅钢芯片R4、换向器B5、绕组线圈B6,所述硅钢芯片R4位于电机轴1上,所述换向器A2、换向器B5位于硅钢芯片R4的两端,所述硅钢芯片R4与有两个换向器间设有绕组线圈A3和绕组线圈B6。一种采用双换向器单芯片组双独立绕组的电机转子绕线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换向器A端第一钩绕线所述换向器A1铜钩与换向器B1铜钩与硅钢芯片R绕线槽R1中心线角度一致,所述换向器A铜钩A2与换向器B铜钩B2与硅钢芯片R绕线槽R1中心线角度一致,所述换向器A、B上所有的铜钩与硅钢芯片R绕线槽全部对应,从换向器A端A1铜钩位入线,绕电机轴绕至铜钩对面的硅钢片槽,从硅钢片R7槽入跨至R13槽位出进行绕线完成线圈圈数后,再顺时针绕至与绕线槽对面挂至换向器A端的A2铜钩;(2)换向器B端第一钩绕线从换向器B端B1铜钩位入线,逆时针绕电机轴绕至铜钩对面的硅钢片槽,从硅钢片R13槽入跨至R7槽位出进行绕线,完成线圈圈数后,再逆时针绕至与绕线槽对面挂至换向器B端的B2铜钩;(3)第二钩绕线两端完成第一钩的绕线后再绕换向器A端A2钩的绕线,方法与位置同A1铜钩相同,将绕线挂至换向器A端A3钩,换向器A端A2钩绕完后,换向器B端绕线同B1钩绕法相同,将绕线挂至换向器B端B3钩;(4)换向器A端第三钩绕线绕完两钩后换向器A端顺时针方向转动硅钢芯片R一个槽位,漆皮线从换向器A端A3钩,顺时针绕电机轴绕至铜钩对面的硅钢片槽,从硅钢片R8槽入跨至R14槽位出进行绕线,完成线圈圈数后,再顺时针绕至与绕线槽对面挂至换向器A端的A4铜钩;(5)换向器B端第三钩绕线换向器B端逆时针方向转动硅钢芯片R一个槽位,从换向器B端B3钩,逆时针绕电机轴绕至铜钩对面的硅钢片槽,从硅钢片R14槽入跨至R8槽位出进行绕线,完成线圈圈数后,再逆时针绕至与绕线槽对面挂至换向器B端的B4铜钩;(6)第四钩绕线两端完成第4钩的绕线后再绕换向器A端A5钩的绕线,方法与位置同A4铜钩相同,将绕线挂至换向器A端A5钩,换向器A端A5钩绕完后,换向器B端绕线同B4钩绕法相同,将绕线挂至换向器B5;(7)第n钩绕线换向器A端顺时针方向转动硅钢芯片一个槽位,按此方法完成换向器A端的An钩、换向器B端的An钩,及硅钢芯片Rn槽。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用双换向器单芯片组双独立绕组的电机转子绕线工艺,所述换向器A1铜钩与换向器B1铜钩与硅钢芯片R绕线槽R1中心线角度一致,所述换向器A铜钩A2与换向器B铜钩B2与硅钢芯片R绕线槽R2中心线角度一致,所述硅钢芯片R上所有的铜钩与硅钢芯片R绕线槽全部对应,所述步骤(1)绕线从换向器A端A1铜钩位入线后,顺时针绕轴芯绕至铜钩对面的硅钢片槽,所述步骤(4)换向器A端顺时针方向转动硅钢芯片R一个槽位,所述步骤(5)换向器B端逆时针方向转动硅钢芯片R一个槽位,可以使所有的绕组A与绕组B对应的铜钩与硅钢槽一致,采用此种绕线工艺,使转子的能耗低、功能全的优点,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采用双换向器单芯片组双独立绕组的电机转子绕线工艺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用双换向器单芯片组双独立绕组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轴、换向器A、绕组线圈A、硅钢芯片R、换向器B、绕组线圈B,所述硅钢芯片R位于电机轴上,所述换向器A、换向器B位于硅钢芯片R的两端,所述硅钢芯片R与两个换向器间设有绕组线圈A和绕组线圈B。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双换向器单芯片组双独立绕组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轴、换向器A、绕组线圈A、硅钢芯片R、换向器B、绕组线圈B,所述硅钢芯片R位于电机轴上,所述换向器A、换向器B位于硅钢芯片R的两端,所述硅钢芯片R与两个换向器间设有绕组线圈A和绕组线圈B。2.一种加工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换向器单转子双独立绕组的电机转子绕线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换向器A端第一钩绕线绕线从换向器A端A1铜钩位入线,顺时针绕电机轴绕至铜钩对面的硅钢芯片槽,从硅钢芯片R7槽入跨至R13槽位出进行绕线完成线圈圈数后,再顺时针绕至与绕线槽对面挂至换向器A端的A2铜钩;(2)换向器B端第一钩绕线从换向器B端B1铜钩位入线,逆时针绕电机轴绕至铜钩对面的硅钢芯片槽,从硅钢片R13槽入跨至R7槽位出进行绕线,完成线圈圈数后,再逆时针绕至与绕线槽对面挂至换向器B端的B2铜钩;(3)第二钩绕线两端完成第一钩的绕线后再绕换向器A端A2钩的绕线,方法与位置同A1铜钩相同,将绕线挂至换向器A端A3钩,换向器A端A2钩绕完后,换向器B端绕线同B1钩绕法相同,将绕线挂至换向器B端B3钩;(4)换向器A端第三钩绕线绕完两钩后漆皮线从换向器A端A3钩,顺时针绕电机轴绕至铜钩对面的硅钢片槽,从硅钢片R8槽入跨至R14槽位出进行绕线,完成线圈圈数后,再顺时针绕至与绕线槽对面挂至换向器A端的A4铜钩;(5)换向器B端第三钩绕线从换向器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东张琴李霞胡银锋蒋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汤普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