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转子的绕线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041806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0 0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转子的绕线方法,转子的绕线经过四个步骤,在步骤S1中,线头段沿电机的转轴绕360°后挂入电机转子的换向器上的绕线挂钩F,再沿电机的转轴绕180°后挂入绕线挂钩A上;在步骤S2中,线尾段从起始绕线槽中绕入矽钢片槽④后沿电机的转轴绕360°,绕完线后挂入绕线挂钩G中,再沿电机的转轴绕180°后挂入绕线挂钩B中,再沿电机的转轴绕180°后线尾段绕入矽钢片槽⑦中,且矽钢片槽⑦在起始绕线槽的相对位置与绕线挂钩G在绕线挂钩F的相对位置相同;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提高了电机的堵转力矩,从而使电机的起动速度快,启动电流小,同时使电机在换向的过程中电压稳定,避免产生换向火花,提高了电机的电磁兼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转子的绕线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转子的绕线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在所见各种电机中,定子绕组均由矽钢片组和漆包线(或者铜排)组成,矽钢片组由多个间隔设置的矽钢片构成,相邻的矽钢片之间的间隔形成矽钢片槽,漆包线按指定的规律缠绕在矽钢片的开槽内,漆包线的有效部位均缠绕在矽钢片的朝向圆心方向的卡槽里面。这种绕线方法保持了导线平行于磁场,使导线能够做“切割磁力线”运动。同时,矽钢片这种高导磁材料,在提高电机的运转效率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电机缠绕漆包线的方式,使电机在运行的过程中,电机的堵转力矩小,从而导致电机的起动速度慢,启动电流大;且在电机换向的过程中存在着电流不稳定,易产生换向火花,从而使电机的电磁兼容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转子的绕线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机运行堵转力矩小,从而导致电机的起动速度慢,启动电流大以及在电机换向的过程中存在着电流不稳定,易产生换向火花,从而使电机的电磁兼容性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机转子的绕线方法,转子的绕线步骤如下:S1:以电机转子的其中一个矽钢片槽为起始绕线槽,将漆包线放入起始绕线槽中形成线头段和线尾段;线头段置于起始绕线槽后,线头段为位于起始绕线槽外靠近电机的换向器的一段漆包线;线头段沿电机的转轴绕360°后挂入电机转子的换向器上的绕线挂钩F,再沿电机的转轴绕180°后挂入与绕线挂钩F对称设置的绕线挂钩A上;S2:首先,线尾段从起始绕线槽中绕入矽钢片槽④后沿电机的转轴与线头段初始绕线方向反向绕360°后,挂入与绕线挂钩F相邻的绕线挂钩G中;然后,再沿电机的转轴绕180°后挂入与绕线挂钩G对称设置的绕线挂钩B中;最后,再沿电机的转轴绕180°后线尾段绕入与起始绕线槽相邻的矽钢片槽⑦中,且起始绕线槽与矽钢片槽④之间间隔有多个矽钢片,矽钢片槽⑦在起始绕线槽的相对位置与绕线挂钩G在绕线挂钩F的相对位置相同。S3:按照步骤S2中的绕线方法,依次进行绕线直到漆包线线圈绕线完成为止;S4:步骤S3完成后将线尾段沿电机的转轴绕线后挂入绕线挂钩A上,且线尾段的绕线方向与线头段初始绕线方向相反。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此绕线方法,在转子上缠绕形成有均压线和漆包线线圈,提高了电机的堵转力矩,从而使电机的起动速度快,启动电流小;同时均压线使电机在换向的过程中电压稳定,避免产生换向火花,提高了电机的电磁兼容性。附图说明图1为通过本专利技术一种电机转子的绕线方法制得的转子结构示意图;图2为部分均压线的绕线示意图;图3为漆包线线圈的绕线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转轴1、矽钢片2、换向器3、绝缘槽4、绕线挂钩5、直角凹台6。实施例1参考图1~图3所示:一种电机转子的绕线方法,该电机转子包括转轴1,转轴1的中部周向方向开有绝缘槽4,绝缘槽4周向均布有间隔设置的10个矽钢片2;绝缘槽4的设置起到防护绝缘的作用,避免绕线直接与转轴1连接,造成短路;矽钢片2能够减小发热以及对周围环境的电磁干扰的作用,通过矽钢片2的设置方式,使矽钢片2之间形成有10个绕线槽,绕线槽分别为矽钢片槽①、矽钢片槽②、矽钢片槽③、矽钢片槽④、矽钢片槽⑤、矽钢片槽⑥、矽钢片槽⑦、矽钢片槽⑧、矽钢片槽⑨和矽钢片槽⑩;转轴1上位于矽钢片2的一侧安装有换向器3,转轴1靠近换向器3的一侧以转轴1的直径为对称轴开有对称设置的直角凹台6,直角凹台6为了将转子安装在电机上的时候,能够形成键连接的方式,能够稳定的进行动力传递,同时便于拆卸;换向器3靠近矽钢片2的端部周向布置有与矽钢片2数量及位置相匹配的绕线挂钩5,绕线挂钩5包括绕线挂钩A、绕线挂钩B、绕线挂钩C、绕线挂钩D、绕线挂钩E、绕线挂钩F、绕线挂钩G、绕线挂钩H、绕线挂钩I和绕线挂钩J,绕线挂钩5是夹角为30°—45°的挂钩,且绕线挂钩5的转折处光滑过渡,使绕线能够稳定的挂在绕线挂钩5上,避免绕线从绕线挂钩5上脱落,同时还避免绕线卡死在绕线挂钩5上,以免将绕线从转子上拆下来的过程中,绕线因卡死发生断裂;转子的绕线步骤如下:S1:以电机转子的其中一个矽钢片槽为起始绕线槽,起始绕线槽可以为矽钢片槽⑥或者矽钢片槽⑦,线头段置于起始绕线槽后,线头段为位于起始绕线槽外靠近电机的换向器3的一段漆包线,将漆包线线尾段放入起始绕线槽中,漆包线线头段顺时针沿电机的转轴绕360°后挂入绕线挂钩F,挂完线后线头段再顺时针沿电机的转轴绕180°后挂入绕线挂钩A,绕线挂钩A与绕线挂钩F对称设置在换向器3上,挂完线后将多余的线头剪掉;S2:首先,线尾段从起始绕线槽中绕入矽钢片槽④后沿电机的转轴逆时针绕360°,绕完线后挂入与绕线挂钩F相邻的绕线挂钩G中;然后,再逆时针沿电机的转轴绕180°后挂入与绕线挂钩G对称设置的绕线挂钩B中;最后,再逆时针沿电机的转轴绕180°后线尾段绕入与起始绕线槽相邻的矽钢片槽⑦中,且矽钢片槽⑦在起始绕线槽的相对位置与绕线挂钩G在绕线挂钩F的相对位置相同;S3:按照步骤S2中的绕线方法,依次进行绕线直到漆包线线圈绕线完成为止;S4:步骤S3完成之后,当起始绕线槽为矽钢片槽⑥时,最后一次绕线在矽钢片槽⑤和矽钢片槽③中绕完线圈后线尾段沿电机的转轴逆时针绕180°后挂入绕线挂钩A中;当起始绕线槽为矽钢片槽⑦时,最后一次绕线在矽钢片槽⑥和矽钢片槽③中绕完线圈后线尾段沿电机的转轴逆时针绕线后挂入绕线挂钩A中;挂完线后剪掉线尾,此时线尾和线头在换向器同一个绕线挂钩上绕线结束,绕完均压线的转子的换向器上的绕线挂钩上应有2根漆包线挂在上面;通过步骤S1、S2和S3制得均压线和漆包线线圈,均压线与漆包线线圈由一根漆包线进行绕线制得,使用此绕线方法制得的电机,经检测,电机在换向的过程中,提高了电机的稳定性,减少扭矩偏差;且换向电流稳定,避免了换向火花的产生,提高了电机的电磁兼容性;提升了电机的额定性能,增加了电机的堵转扭矩。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机转子的绕线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机转子的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转子的绕线步骤如下:S1:以电机转子的其中一个矽钢片槽为起始绕线槽,将漆包线放入起始绕线槽中形成线头段和线尾段;线头段置于起始绕线槽后,线头段为位于起始绕线槽外靠近电机的换向器的一段漆包线;线头段沿电机的转轴绕360°后挂入电机转子的换向器上的绕线挂钩F,再沿电机的转轴绕180°后挂入与绕线挂钩F对称设置的绕线挂钩A上;S2:首先,线尾段从起始绕线槽中绕入矽钢片槽④后沿电机的转轴与线头段初始绕线方向反向绕360°后,挂入与绕线挂钩F相邻的绕线挂钩G中;然后,再沿电机的转轴绕180°后挂入与绕线挂钩G对称设置的绕线挂钩B中;最后,再沿电机的转轴绕180°后线尾段绕入与起始绕线槽相邻的矽钢片槽⑦中,且起始绕线槽与矽钢片槽④之间间隔有多个矽钢片,矽钢片槽⑦在起始绕线槽的相对位置与绕线挂钩G在绕线挂钩F的相对位置相同。S3:按照步骤S2中的绕线方法,依次进行绕线直到漆包线线圈绕线完成为止;S4:步骤S3完成后将线尾段沿电机的转轴绕线后挂入绕线挂钩A上,且线尾段的绕线方向与线头段初始绕线方向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转子的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转子的绕线步骤如下:S1:以电机转子的其中一个矽钢片槽为起始绕线槽,将漆包线放入起始绕线槽中形成线头段和线尾段;线头段置于起始绕线槽后,线头段为位于起始绕线槽外靠近电机的换向器的一段漆包线;线头段沿电机的转轴绕360°后挂入电机转子的换向器上的绕线挂钩F,再沿电机的转轴绕180°后挂入与绕线挂钩F对称设置的绕线挂钩A上;S2:首先,线尾段从起始绕线槽中绕入矽钢片槽④后沿电机的转轴与线头段初始绕线方向反向绕360°后,挂入与绕线挂钩F相邻的绕线挂钩G中;然后,再沿电机的转轴绕180°后挂入与绕线挂钩G对称设置的绕线挂钩B中;最后,再沿电机的转轴绕180°后线尾段绕入与起始绕线槽相邻的矽钢片槽⑦中,且起始绕线槽与矽钢片槽④之间间隔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健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奥兴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