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装置、电池模组及电源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4059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2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支撑装置、电池模组及电源系统。该支撑装置包括:设置在电池模组中用于支撑所述单体电池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内包括第一腔体,所述支撑件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进液口,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出液口;外部输入的热管理液体通过所述进液口进入所述支撑件的第一腔体内,由所述出液口排出,对所述电池模组的单体电池进行热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撑装置、电池模组及电源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热管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支撑装置、电池模组及电源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的尾气排放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纯电动汽车的尾气排放量较少甚至没有,因此纯电动汽车的研发和设计越来越受到各大厂商的青睐。纯电动汽车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电池模组,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直接影响纯电动汽车的使用体验。现有的电池模组一般通过支撑装置将电池模组中的单体电池进行支撑和固定,由于支撑装置并不具有散热或吸热的热管理功能,若需要对电池模组进行热管理,则需要再增加其他的热管理装置(例如液冷扁管等)来实现对电池模组的热管理的目的,此种方式需要增加额外的组件,增加成本,同时会使得电池模组的结构变得更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装置、电池模组及电源系统。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应用于电池模组,该支撑装置包括:设置在电池模组中用于支撑所述单体电池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内包括第一腔体,所述支撑件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进液口,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出液口;外部输入的热管理液体通过所述进液口进入所述支撑件的第一腔体内,由所述出液口排出,对所述电池模组的单体电池进行热管理。优选地,所述支撑件还包括填充有储热材料的第二腔体。优选地,所述支撑件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腔体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夹设在两个第二腔体之间。优选地,还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多个支撑件,每个支撑件的进液口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通以通过该第一连接管接收外部输入的热管理液体,每个支撑件的出液口通过第二连接管将所述热管理液体排出。优选地,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层子模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多个所述支撑件,每个所述支撑件设于相邻两层子模组之间。优选地,所述支撑件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单体电池形状匹配的容置槽用于收容和支撑所述电池模组的单体电池。优选地,所述支撑件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所述单体电池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形状与所述单体电池的形状匹配。优选地,所述支撑件的一端设置多个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进液口,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设置多个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出液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单体电池及上述的支撑装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源系统,所述电源系统包括多个电池模组、连接管及储料罐;其中,每个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单体电池,设置在单体电池中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具有第一腔体,所述支撑件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进液口,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出液口;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支撑件的进液口,所述连接管与储料罐或相邻的电池模组上的连接管连通,以使多个电池模组连通一个储料罐,所述储料罐内的热管理液体通过所述进液口进入多个电池模组的支撑件的所述第一腔体内,并通过所述多个电池模组的支撑件的出液口排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支撑装置、电池模组及电源系统,通过在支撑件内设置第一腔体,支撑件上设置与所述第一腔体体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可以使用液体在支撑件内部流通起到为电池进行热管理(例如降温和加热)的效果。充分利用电池模组原来的结构实现电池模组的热管理,而无需额外增加其他的热管理元件。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支撑装置的支撑件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的支撑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的电池模组的爆炸图。图标:10-电池模组;100-支撑装置;110-支撑件;111-第一腔体;112-进液口;113-出液口;114-第二腔体;115-开口;116-容置槽;119-通孔;120-第一连接管;121-进液管;122-出液管;130-第二连接管;200-单体电池;300-侧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所述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拜访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解释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支撑装置100可包括至少一个支撑件110(图1中示出多个),优选包括多个支撑件110。所述支撑件110可用于支撑电池模组的单体电池。所述支撑件110的一端开设有进液口112,另一端开设有出液口113。外部提供的热管理液体可通过所述进液口112体流入所述支撑件110的内部,并通过所述出液口113流出,以为所述支撑件110上安装的单体电池进行热管理,例如散热或加热。本实施例中的支撑装置100能够支撑电池模组,还能够为电池模组中的单体电池进行热管理,可以充分利用电池模组的原有的配置实现电池模组热管理的目的。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支撑件110内部流通的液体可以是冷却液体也可以是加热液体,冷却液体可用于在单体电池处于高温时对单体电池进行散热,加热液体可用于在单体电池处于低温环境时,为单体电池进行加热,使单体电池处于较好的温度环境下,提升电池的性能。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装置100可包括多个支撑件110,所述多个支撑件110的进液口112通过第一连接管120与外部提供的储料罐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多个支撑件110的出液口1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支撑装置、电池模组及电源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应用于电池模组以支撑该电池模组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该支撑装置包括:设置在电池模组中用于支撑所述单体电池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内包括第一腔体,所述支撑件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进液口,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出液口;外部输入的热管理液体通过所述进液口进入所述支撑件的第一腔体内,由所述出液口排出,对所述电池模组的单体电池进行热管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应用于电池模组以支撑该电池模组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该支撑装置包括:设置在电池模组中用于支撑所述单体电池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内包括第一腔体,所述支撑件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进液口,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出液口;外部输入的热管理液体通过所述进液口进入所述支撑件的第一腔体内,由所述出液口排出,对所述电池模组的单体电池进行热管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还包括填充有储热材料的第二腔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腔体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夹设在两个第二腔体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多个支撑件,每个支撑件的进液口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通以通过该第一连接管接收外部输入的热管理液体,每个支撑件的出液口通过第二连接管将所述热管理液体排出。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层子模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多个所述支撑件,每个所述支撑件设于相邻两层子模组之间。6.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树民赵丽何赛劳力王扬周鹏
申请(专利权)人: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