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信号控制电路、EM信号控制方法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39733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21:44
各个实施方式涉及EM信号控制电路、EM信号控制方法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EM信号控制电路包括附加元件(例如,晶体管和电容器),所述附加元件被配置为将置位信号与联接到输出节点的晶体管的栅极分离,并且稳定地保持与所述输出节点联接的晶体管的截止。第一发射电源和第一选通电源的电压电平可以被设置为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而彼此不同。因此,尽管与输出节点联接的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变化,晶体管也可以稳定地保持截止,从而提高EM信号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EM信号控制电路、EM信号控制方法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各个实施方式涉及EM(发射)信号控制电路、EM信号控制方法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包括移动电话、平板PC、笔记本计算机等在内的各种类型的电子设备使用平板显示装置(FPD)。FPD的示例是液晶显示装置(LCD)、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PDP)、有机发光显示装置(OLED)和电泳显示装置(EPD)。在平板显示装置当中,有机发光显示装置是能够通过利用空穴和电子的再聚合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来显示图像的自发发光装置。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具有高速响应和低功耗的特性。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由于使用自发发光元件而显示出优异的视角。因此,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作为下一代平板显示装置而受到重视。常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具有设置在面板上的多个像素。多个像素中的每一个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元件和各自被配置为向有机发光二极管元件施加电流的多个晶体管。被施加到相应像素的晶体管的是用于控制OLED元件的接通/关断的扫描信号、数据信号和EM信号。图1是例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包括在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中的移位寄存器和EM信号控制电路的配置图。如图1所示,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移位寄存器SR1和SR2以及联接到移位寄存器SR1和SR2的EM信号控制电路INV。如图1所例示,移位寄存器SR1和SR2通过使用栅极电源电压G1VGH、G1VGL、G2VGH和G2VGL、栅极起始电压G1VST和G2VST以及时钟信号G1CLK1至G1CLK4和G2CLK1至G2CLK4产生扫描信号Scan1和Scan2。EM信号控制电路INV通过使用发射电源(emissionpowersource)电压EVGH和EVGL、时钟信号G1CLK2和扫描信号Scan1产生EM信号EM。图2是例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EM信号控制电路的配置图,并且图3是例示了根据图2的EM信号控制电路的操作的相应信号的波形图。在下文中假定第一发射电源EVGH的电压和第一选通电源(gatepowersource)GVGH的电压分别为14V,并且第二发射电源的电压EVGL和第二选通电源GVGL的电压分别为-6V。另外,假定置位信号SET和复位信号RESET分别是-6V的低电压电平和14V的高电压电平。参照图2和图3,-6V的扫描信号Scan1在时间区段“t1”期间作为置位信号SET被施加到QB节点。由于在时间区段“t1”期间施加置位信号SET,导致在QB节点上产生-6V的电压电平并且使晶体管T11导通,并且第一发射电源EVGH作为EM信号EM通过输出节点NOUT被输出。由于QB节点上的-6V的电压电平也使晶体管T13导通,因此在Q节点上产生第一选通电源GVGH的电压电平(即,14V的电压电平),因此晶体管T12截止。相应地,如图3所例示,具有与-6V的置位信号SET相反的电平的14V的第一发射电源EVGH在时间区段“t1”期间作为EM信号EM被输出。接下来,在时间区段“t2”期间,-6V的时钟信号CLK2作为复位信号RESET被施加到晶体管T14的栅极,并且14V的置位信号SET被施加到QB节点。因此,晶体管T14导通并且在Q节点上产生-6V的电压电平。因此,晶体管T12导通并且-6V的第二发射电源EVGL作为EM信号EM被输出。此时,Q节点上的-6V的电压电平通过电容器C而保持。因此,尽管在时间区段“t2”之后周期性地施加复位信号RESET,然而EM信号EM的电压电平由于通过电容器C保持的-6V的电压电平而保持为-6V。根据现有技术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能够根据外部照度来调整面板的亮度,以便在低照度环境下改进功耗和图像质量。这种亮度调整可以通过施加到面板的数据电压或者通过如上所述产生的EM信号EM来实现。也就是说,可以通过调整EM信号EM的导通时间区段(例如,参照图3描述的时间区段“t1”)来调整相应像素的截止时间区段。这种驱动被称为EM占空比驱动。图4是例示了根据依照现有技术的EM信号控制电路的EM占空比驱动的相应信号的波形图。参照图2和图4,如上所述,-6V的置位信号SET在时间区段“t1”期间被施加到QB节点。因此,晶体管T11导通,并且14V的第一发射电源EVGH作为EM信号EM通过输出节点NOUT被输出。接下来,在时间区段“t2”期间,EM信号EM的电压电平保持为14V,以便使有机发光二极管元件保持关断达预定时间。为此,均具有14V的电压电平的置位信号SET和复位信号RESET被施加到图2的EM信号控制电路。然而,在将置位信号SET和复位信号RESET二者保持为14V的电压电平的情况下,图2的晶体管T11和晶体管T12两者都截止并且因此输出节点NOUT浮置。因此,在时间区段“t2”期间不能确保EM信号EM通过输出节点NOUT的正常输出。在时间区段“t3”期间,-6V的复位信号RESET被施加到晶体管T14并且因此晶体管T12导通。因此,EM信号EM的电压电平为-6V。在时间区段“t3”之后,在不考虑应用复位信号RESET的情况下,置位信号SET的电压电平应保持为14V,并且EM信号EM的电压电平应保持为-6V。然而,晶体管T11的阈值电压易受到在制造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同时晶体管的工艺条件的变化、在驱动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同时外部温度的变化、晶体管的劣化等的影响。因此,尽管施加到图2的QB节点的置位信号SET的电压电平(即,14V),但是EM信号EM的电压电平由于晶体管T11的阈值电压变化而在如图4所例示的时间区段“t4”或时间区段“t6”期间错误地上升。因此,需要这样一种EM信号控制电路:该EM信号控制电路能够防止参照图4讨论的输出节点NOUT在时间区段“t2”期间的浮置以及EM信号EM在时间区段“t4”或时间区段“t6”期间的电压电平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各个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能够防止由于联接到输出节点的晶体管在其EM占空比驱动操作期间的截止而导致输出节点的浮置的EM信号控制电路、EM信号控制方法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各个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能够防止由于联接到输出节点的晶体管在其EM占空比驱动操作期间的变化而导致EM信号的电压电平变化的EM信号控制电路、EM信号控制方法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虽然上面已经描述了特定目标,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所描述的目的仅仅是示例性的。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应该基于所描述的目的进行限制。相反,本文中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应该仅根据在结合以上描述和附图时遵循的权利要求来进行限制。如上所述,常规EM信号控制电路不能确保EM信号EM在联接到输出节点NOUT的所有晶体管截止的时间区段期间通过输出节点NOUT的正常输出,并且因此输出节点NOUT在EM占空比驱动操作期间浮置。为了克服这种问题并提高EM信号的可靠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EM信号控制电路可以包括附加元件(例如,晶体管和电容器),所述附加元件被配置为将置位信号与联接到输出节点的晶体管的栅极分离,并且稳定地保持与该输出节点联接的晶体管的截止。还如上所述,常规EM信号控制电路由于在制造过程、驱动过程等中发生的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变化而错误地改变EM信号的电压电平。为了克服这种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第一发射电源和第一选通电源的电压电平可以彼此不同地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EM信号控制电路、EM信号控制方法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发射EM信号控制电路,该EM信号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联接到第一发射电源,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联接到QB节点,并且所述第一晶体管被配置为响应于置位信号而将所述第一发射电源的电压输出到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联接的输出节点;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联接到第二发射电源,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联接到Q节点,并且所述第二晶体管被配置为响应于复位信号而将所述第二发射电源的电压输出到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漏极联接的所述输出节点;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源极联接到第二选通电源,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漏极联接到所述QB节点,并且所述第三晶体管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置位信号而将所述第二选通电源的电压传送到所述QB节点;第四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漏极联接到第一选通电源,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源极联接到所述QB节点,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联接到所述Q节点,并且所述第四晶体管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复位信号而将所述第一选通电源的电压传送到所述QB节点;以及第一电容器,所述第一电容器联接在所述QB节点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2.30 KR 10-2015-01892231.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发射EM信号控制电路,该EM信号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联接到第一发射电源,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联接到QB节点,并且所述第一晶体管被配置为响应于置位信号而将所述第一发射电源的电压输出到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联接的输出节点;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联接到第二发射电源,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联接到Q节点,并且所述第二晶体管被配置为响应于复位信号而将所述第二发射电源的电压输出到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漏极联接的所述输出节点;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源极联接到第二选通电源,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漏极联接到所述QB节点,并且所述第三晶体管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置位信号而将所述第二选通电源的电压传送到所述QB节点;第四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漏极联接到第一选通电源,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源极联接到所述QB节点,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联接到所述Q节点,并且所述第四晶体管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复位信号而将所述第一选通电源的电压传送到所述QB节点;以及第一电容器,所述第一电容器联接在所述QB节点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M信号控制电路,其中,当所述第三晶体管通过所述置位信号导通时,所述第一晶体管导通,所述第一发射电源的电压被输出到所述输出节点,并且所述第一电容器保持所述第二选通电源的电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EM信号控制电路,其中,当所述第三晶体管通过所述置位信号截止时,所述第一晶体管由于所述第一电容器所保持的所述第二选通电源的电压而保持导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M信号控制电路,其中,当所述第二晶体管通过所述复位信号导通时,所述第二发射电源的电压被输出到所述输出节点,所述第四晶体管导通,并且所述第一晶体管由于第一栅极的电压而截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M信号控制电路,该EM信号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五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源极联接到所述第二选通电源,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漏极联接到所述Q节点,并且所述第五晶体管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复位信号而将所述第二选通电源的电压传送到所述Q节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EM信号控制电路,该EM信号控制电路还包括联接在所述Q节点与所述输出节点之间的第二电容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EM信号控制电路,其中,当所述第五晶体管通过所述复位信号导通时,所述第二晶体管导通,并且所述第二电容器保持所述第二选通电源的电压。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EM信号控制电路,其中,当所述第五晶体管通过所述复位信号截止时,所述第二晶体管由于所述第二电容器所保持的所述第二选通电源的电压而保持导通。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M信号控制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发射电源的电压电平和所述第一选通电源的电压电平彼此不同。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EM信号控制电路,其中,所述第一选通电源的电压电平和所述第一发射电源的电压电平之差是根据所述第一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变化量来确定的。11.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发射EM信号控制方法,该EM信号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施加置位信号以将第一发射电源的电压输出到输出节点,来使第三晶体管和在QB节点处与所述第三晶体管联接的第一晶体管导通;使所述第三晶体管截止并且使用由第一电容器保持的电压来将所述第一发射电源的电压输出到所述输出节点,所述第一电容器联接在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QB节点之间;以及通过施加复位信号以将第二发射电源的电压输出到所述输出节点,来使第五晶体管和在Q节点处与所述第五晶体管联接的第二晶体管导通。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EM信号控制方法,其中,当所述第三晶体管导通时,所述第一电容器保持第二选通电源的电压。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EM信号控制方法,其中,当所述第五晶体管导通时,在所述Q节点处联接到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四晶体管导通,并且所述第一晶体管由于通过所述第四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炯洙金义泰申起燮郑用敏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