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多层液晶材料的可调控二维光学隐身斗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多层液晶材料的可调控二维光学隐身斗篷的实现方法和装置,可应用于光场控制领域。
技术介绍
2006年,文献1:“J.B.Pendryetal,SCIENCE,2006(312):1780”首次提出利用异向介质能够操控光波的传播方向,实现光学隐身衣概念,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光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同年,文献2:“D.Schurigetal,SCIENCE,2006(314):977”在微波段首次实验验证了横电波二维超材料隐身斗篷。2007年,文献3:“Caietal,NaturePhotonics,2007(1):224”提出了横磁波二维超材料隐身斗篷。2010年,文献4:“Maetal,Naturecommunications,2010(1):124”提出了基于介质板的二维孔阵列实现了电磁波的隐身效果。但是,目前二维光学隐身结构的设计,还不具备可调谐的功能(即光学隐身的开/关功能),换句话说光学隐身斗篷的结构一旦确定以后其隐身性能将会一直存在是不能改变的,其主要原因是缺乏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系数可以被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多层液晶材料的可调控二维光学隐身斗篷,其特征在于,该可调控二维光学隐身斗篷包括衬底层、间隔环层、液晶材料环层、附于液晶材料环层底层的金属薄层贴片、控制单元和供能单元;该可调控二维光学隐身斗篷是将液晶材料环层以x‑y水平面中心为轴,在x、y轴线方向逐层延拓形成,每个液晶材料环层底部均贴有金属薄层贴片,每两个液晶材料环层之间均有间隔环层隔离;衬底层处于二维多层液晶材料环层下方,用于承载二维多层液晶材料环层,被隐藏的目标放置于二维多层液晶材料环层的中心位置;衬底层与金属薄层贴片接触,同时衬底层对应于每个金属薄层贴片处,都钻有小孔,小孔孔径为1μm~1cm、深度为1cm~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层液晶材料的可调控二维光学隐身斗篷,其特征在于,该可调控二维光学隐身斗篷包括衬底层、间隔环层、液晶材料环层、附于液晶材料环层底层的金属薄层贴片、控制单元和供能单元;该可调控二维光学隐身斗篷是将液晶材料环层以x-y水平面中心为轴,在x、y轴线方向逐层延拓形成,每个液晶材料环层底部均贴有金属薄层贴片,每两个液晶材料环层之间均有间隔环层隔离;衬底层处于二维多层液晶材料环层下方,用于承载二维多层液晶材料环层,被隐藏的目标放置于二维多层液晶材料环层的中心位置;衬底层与金属薄层贴片接触,同时衬底层对应于每个金属薄层贴片处,都钻有小孔,小孔孔径为1μm~1cm、深度为1cm~100cm;小孔内安装导线,导线一端连接在金属薄层贴片上,另一端依次经过控制单元和供能单元接地,通过操控控制单元,调控供能单元对每层液晶材料的加热时间,进而控制不同液晶材料环层中液晶材料的晶化程度,使每层液晶材料环层对应不同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系数,实现光学隐身所需的二维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系数分布,进而使光线绕过二维斗篷区域后,光场恢复原来分布,实现光学隐身功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控二维光学隐身斗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晶材料环层形状是圆环、椭圆环、正方环、矩形环或六边环,每一个液晶材料环层独立控制和工作;液晶材料环层是向列相液晶、近晶相液晶、胆甾相液晶、碟型液晶、热致液晶、重现性液晶、手性液晶、负性液晶、端烯类液晶、嘧啶类液晶、含氟类液晶、炔类液晶、乙烷类液晶或苯基环己烷类液晶,其宽度为1μm~10cm、厚度为20nm~10c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调控二维光学隐身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