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气红外检测设备红外发射装置及红外接收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大气红外检测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大气红外检测设备红外发射装置及红外接收装置。
技术介绍
大气污染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对环境空气进行连续在线监测、掌握污染气体排放、扩散及演变规律,实现精确溯源对于制定减排政策、评估减排方案、彻底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待测气体的“红外指纹”吸收特征进行光谱定量分析,从而获取待测气体浓度在气体在线检测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基于红外光谱技术的气体浓度检测分为抽取式检测和开放光路式检测两种方法,抽取式检测需将待测气体抽入样品池内,因此该方法只能进行点源检测,在开放光路式检测方法中红外辐射信号直接穿过待测区域。相比于抽取式检测方法,开放光路式检测可实现大范围的区域化检测。而开放光路式的区域化检测则对光学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简单、高效的光学系统来保证红外光谱检测系统稳定性。在设备对光阶段,若设备的稳定性较差或调节精度不够,就很难将红外光束的收发端正确调整到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大气红外检测设备红外发射装置及红外接收装置。为实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气红外检测设备的红外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红外光源(14)和一个卡氏反射望远镜(20),红外光源(14)发出的红外光束经卡氏反射望远镜(20)扩束后投射出去;所述红外光源(14)和卡氏反射望远镜(20)安装在一转台上,所述转台包括托板(10)、支架(11)和底座(12),所述托板(10)用于安装红外光源(14)和卡氏反射望远镜(20),所述托板(10)沿垂直于卡氏反射望远镜(20)轴线的水平方向转动设置在支架(11)上,以实现卡氏反射望远镜(20)的俯仰调节,所述支架(11)沿竖直轴线转动设置在底座(12)上,以实现卡氏反射望远镜(20)的左右调节;所述卡氏反射望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气红外检测设备的红外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红外光源(14)和一个卡氏反射望远镜(20),红外光源(14)发出的红外光束经卡氏反射望远镜(20)扩束后投射出去;所述红外光源(14)和卡氏反射望远镜(20)安装在一转台上,所述转台包括托板(10)、支架(11)和底座(12),所述托板(10)用于安装红外光源(14)和卡氏反射望远镜(20),所述托板(10)沿垂直于卡氏反射望远镜(20)轴线的水平方向转动设置在支架(11)上,以实现卡氏反射望远镜(20)的俯仰调节,所述支架(11)沿竖直轴线转动设置在底座(12)上,以实现卡氏反射望远镜(20)的左右调节;所述卡氏反射望远镜(20)的后端设有一燕尾块(202),所述托板(10)上设有一安装座(103),所述安装座(103)上设有一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燕尾槽(1031),所述燕尾块(202)与燕尾槽(1031)构成插接配合;所述燕尾块(202)和安装座(103)均上开设有与卡氏反射望远镜(20)后端通光孔同轴的通孔;所述托板(10)上还设有一支撑块(106),所述支撑块(106)支撑在卡氏反射望远镜(20)的外环面底部,且两者之间为非连接式接触;所述支撑块(106)在转台(10)上的上下高度可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气红外检测设备的红外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1)上设有第一滑块(17)和第一丝杆(18),所述第一滑块(17)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所述第一丝杆(18)沿竖直方向转动设置在支架(11)上,所述第一丝杆(18)与第一滑块(17)上开设的螺纹孔构成螺纹配合,所述第一丝杆(18)上设有与第一丝杆(18)同步转动连接的旋钮(181);所述托板(10)的底部设有引导块(16),所述引导块(16)上开设有腰型孔(161),所述腰型孔(161)的孔深方向与托板(10)的转轴方向平行,所述第一滑块(17)上设有一滚轴(19),所述滚轴(19)的轴线也与托板(10)的转轴方向平行,所述滚轴(19)凸伸至所述腰型孔(161)内与腰型孔(161)构成导向配合;所述第一滑块(17)上设有锁紧销(171),所述锁紧销(171)水平设置,锁紧销(171)与第一滑块(17)螺纹连接,所述支架(11)上设有一竖直条形孔(111),所述锁紧销(171)穿过该竖直条形孔(111)设置,锁紧销(171)的悬伸端设有台肩,台肩与竖直条形孔(111)的与第一滑块(17)相背的一侧孔口断面挡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气红外检测设备的红外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1)与底座(12)之间设有一限位盘(15),所述限位盘(15)转动设置在支架(11)与底座(12)之间的转轴上,所述限位盘(15)与底座(12)之间设有第一锁紧机构,所述限位盘(15)与支架(11)之间设有第二锁紧机构;所述第一锁紧机构包括限位盘(15)上开设的弧形孔(151),以及底座(12)上端设置的与底座(12)螺纹连接的压紧螺栓(121),所述弧形孔(151)的弧心位于限位盘(15)的回转中心,所述压紧螺栓(121)穿过所述弧形孔(151)设置,且压紧螺栓(121)的螺栓头压在限位盘(15)的上端面上;所述第二锁紧机构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宗佳,樊汇川,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徽智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