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水分离滤清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3275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1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给出了一种油水分离滤清器,包括壳体和滤芯,壳体内设有腔室,壳体上端面开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滤芯安装在腔室内,油液依次经过壳体的进油口、壳体的腔室、滤芯和壳体的出油口构成油液通过的过滤通道;靠近壳体出油口位置的过滤通道处设有单向阀。单向阀限制油液的流动方向为从油箱至油泵及高压供轨系统,阻断油液回流的通道,避免因油流回到油箱而导致燃油系统管路里充满气体,空气在油路中形成气阻,导致发动机无法启动或启动后熄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水分离滤清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滤清器,特别是一种带油水分离、气体弥散功能的油水分离滤清器。
技术介绍
柴油汽车中滤清器的作用是滤除燃油系统中的有害杂质和水分,保护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减少磨损,避免堵塞,提高发动机寿命,油液从车辆的油箱至油泵及高压供轨系统一般经过两级滤清器,目前,柴油车辆的滤清器只具有过滤作用,车辆不运行时,在燃油系统内的部分油液经过油泵及滤清器向油箱方向流动,导致空气在油路中形成,当再次启动发动机时空气在输油泵中产生气阻,输油泵易空转,导致不供油或供油量过少,车辆再次启动时,发动机不易启动,即使启动了运转也不稳定,甚至自行熄火。另外,进入燃油系统中的油液可能含有少量空气,在负压状态下,气体从燃油中析出在滤清器中聚集,滤清器内的气体会越来越多,聚积形成大股气泡,大股气泡由油泵进入发动机中,也容易导致发动机供油不稳定导致熄火。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防止回油和大股的气泡进入燃油系统的油水分离滤清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水分离滤清器,包括壳体和滤芯,壳体内设有腔室,壳体上端面开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滤芯安装在腔室内,油液依次经过壳体的进油口、壳体的腔室、滤芯和壳体的出油口构成油液通过的过滤通道;靠近壳体出油口位置的过滤通道处设有单向阀。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单向阀限制油液的流动方向为从油箱至油泵及高压供轨系统,阻断油液回流的通道,避免因油流回到油箱而导致燃油系统管路里充满气体,空气在油路中形成气阻,导致发动机无法启动或启动后熄火。为了更清楚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以下将本油水分离滤清器简称为本滤清器。本滤清器的单向阀包括阀板和可发生形变的伞型阀盖,阀板固定在过滤通道中靠近壳体出油口位置处,阀板上开有若干导油孔,若干导油孔连通阀板两侧的过滤通道,伞型阀盖中部固定在阀板上,伞型阀盖遮盖阀板的导油孔,过滤通道中的油液先经过阀板的导油孔再经过伞型阀盖;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单向阀的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并且造价低廉。本滤清器的滤芯内孔固定有气体弥散管,气体弥散管上端口靠近壳体的出油口,气体弥散管将滤芯内孔和壳体的出油口隔开,油液通过气体弥散管的下端口进入气体弥散管内进而流入壳体的出油口,单向阀的阀板固定在气体弥散管靠近壳体出油口位置处;本滤清器使用一段时间后,腔室内聚积较多空气,空气由于密度较小,处于滤芯的上部,油液则处于空气下侧,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气体弥散管可以隔绝大股空气,避免大股空气直接到达壳体的出油口。本滤清器的气体弥散管为同心异径管,气体弥散管包括若干孔径不同的管体和至少一个缩径部,若干管体依次竖直分布且所述管体的孔径从上至下逐步减小,任意相邻两个的管体之间通过缩径部连接,缩径部开有连通滤芯内孔和气体弥散管内孔的导气孔,单向阀的阀板固定在气体弥散管上部靠近壳体出油口位置处;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空气聚积在滤芯的上部,大股的空气经过气体弥散装置的量孔,分散成小于0.8mm的小气泡和出油口处的燃油混合,进而跟随油液从壳体的出油口排出,避免大股空气直接进入油泵或高压供轨系统中,影响车辆正常使用。本滤清器的滤芯固定在壳体腔室上中部,气体弥散管下端固定有漏斗状的扩散锥,扩散锥伸入壳体腔室的下部内,扩散锥的上口的孔径小于扩散锥的下孔的孔径;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油从扩散锥的表面流过,速度越来越慢(扩散锥上部面积小,下部面积大),由于水的表面张力大于油的表面张力,细小的水滴在扩散锥表面积聚成大水滴,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到滤清器的底部,达到分离水的效果。本滤清器的扩散锥的下孔处安装有滤网;采用这样的结构后,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油中的大水滴被滤网过滤,进一步提高整个滤清器的过滤水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滤清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滤清器实施例气体弥散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滤清器实施例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3所示本滤清器包括壳体和滤芯2。壳体大体呈圆柱形,壳体包括上盖11和底座12,壳体上盖11和底座12之间配合封闭,底座12底部设有放水阀12a,上盖11和底座12内部之间形成腔室13,上盖11表面开有进油口11a和出油口11b,进油口11a处于上盖11靠近其边缘位置,出油口11b处于上盖11中心位置。滤芯2安装在腔室13的上中部,滤芯2底部与腔室13侧壁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滤芯2的滤纸结构为环状,滤芯2内孔上端口为油液流出的出口,滤芯2内孔上端口对准壳体的出油口11b,并且滤芯2内孔上端口与壳体的出油口11b之间通过密封垫环3封闭,滤芯2的侧壁与腔室13侧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滤芯2内孔固定(卡合)有气体弥散管4,气体弥散管4为同心异径管,气体弥散管4包括三个孔径不同的管体和两个缩径部,三个管体依次竖直分布且三个管体的孔径从上至下逐步减小,任意相邻两个的管体之间通过缩径部连接,处于下侧位置的径缩部上开有多个连通滤芯2内孔和气体弥散管4内孔的导气孔41,导气孔41的直径远小于气体弥散管4下部的直径,气体弥散管4上端卡合在滤芯2内孔的边缘位置,气体弥散管4下端卡合有漏斗状的扩散锥5,扩散锥5伸入壳体腔室13的下部内,扩散锥5的上口的孔径小于扩散锥5的下孔的孔径,扩散锥5的下孔处安装有滤网51。气体弥散管4上端口抵靠在滤芯2内孔上端口处,气体弥散管4将滤芯2内孔和壳体的出油口11b隔开,油液通过气体弥散管4的下端口进入气体弥散管4内进而流入壳体的出油口11b。靠近壳体出油口11b位置的气体弥散管4内设有单向阀6,单向阀6包括阀板61和伞型阀盖62,单向阀6的阀板61固定在气体弥散管4上部靠近壳体出油口11b位置处,阀板61上开有一个安装孔61b和多个导油孔61a,安装孔61b处于阀板61的中心位置,多个导油孔61a连通阀板61两侧的气体弥散管4内孔空间,伞型阀盖62采用可发生形变的软性材料(如:橡胶、软性塑料等),伞型阀盖62中部延伸有与阀板61安装孔61b配合的塞柱62a,伞型阀盖62遮盖阀板61的导油孔61a,伞型阀盖62处于阀板61上侧;油液从油箱至油泵方向流动时,气体弥散管4中的油液先经过阀板61的导油孔61a再经过伞型阀盖62。油液依次经过壳体的进油口11a、壳体的腔室13、滤芯2过滤、滤芯2内孔、气体弥散管4、单向阀6和壳体的出油口11b构成油液通过的过滤通道。使用时,本滤清器安装在车辆的燃油系统中导油孔61a和伞型阀盖62,油液经过过滤通道流向下一级滤清器或者油泵中,油液从壳体的进油口11a进入壳体内侧壁与滤芯2外侧壁之间的腔室13内,然后油液进入滤芯2,油液内可能含有小股空气和少量的水,小股空气在滤芯2内聚积形成大股空气,空气的密度较小,处于滤芯2的上部,由于气体弥散管4的径缩部上开有导气孔41,大股的空气经过导气孔41分散成小股空气直接进入气体弥散管4内,进而跟随油液从壳体的出油口11b排出,避免大股空气直接进入油泵或高压供轨系统中,影响车辆正常使用;同理水也聚积,由于水的密度比油液及空气的密度大,大的水滴经过滤芯2沉淀至腔室13的下部,较大的水滴在扩散锥5的作用下形成大水滴沉淀至腔室13,较小的水滴通过具有特殊涂层滤网56进一步过滤和聚集,达到一定大小后沉淀至腔室13的下部,一段时间后可以通过打开壳体底部的放水阀12a将水排出;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油水分离滤清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水分离滤清器,包括壳体和滤芯,壳体内设有腔室,壳体上端面开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滤芯安装在腔室内,油液依次经过壳体的进油口、壳体的腔室、滤芯和壳体的出油口构成油液通过的过滤通道;其特征为:靠近壳体出油口位置的过滤通道处设有单向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水分离滤清器,包括壳体和滤芯,壳体内设有腔室,壳体上端面开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滤芯安装在腔室内,油液依次经过壳体的进油口、壳体的腔室、滤芯和壳体的出油口构成油液通过的过滤通道;其特征为:靠近壳体出油口位置的过滤通道处设有单向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分离滤清器,其特征是:所述单向阀包括阀板和可发生形变的伞型阀盖,阀板固定在过滤通道中靠近壳体出油口位置处,阀板上开有若干导油孔,若干导油孔连通阀板两侧的过滤通道,伞型阀盖中部固定在阀板上,伞型阀盖遮盖阀板的导油孔,过滤通道中的油液先经过阀板的导油孔再经过伞型阀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水分离滤清器,其特征是:所述滤芯内孔固定有气体弥散管,气体弥散管上端口靠近壳体的出油口,气体弥散管将滤芯内孔和壳体的出油口隔开,油液通过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宋培清
申请(专利权)人:蚌埠国威滤清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