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静电复合绝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029038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1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静电复合绝缘材料,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水合氧化铝颗粒8~10份、乙烯基硅橡胶80~100份、沉淀法白炭黑40~50份、对二苯磺酸3~5份、水合氧化镁颗粒5~8份、环氧树脂30~40份、聚醚胺类固化剂15~20份、醚类稀释剂8~10份、硅酸铝纤维棉5~16份、纳米级水合氧化铝颗粒25~30份、醚类促进剂1.5~2.5份、阻燃剂15~24份、抗氧剂1~2份、硅烷偶联剂6~8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工艺简便,容易实现,所制备的绝缘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综合性能和超低的表面电阻率,能有效预防绝缘材料使用过程中静电的产生,且具有抗静电性能持久,不改变绝缘材料电绝缘性能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静电复合绝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工电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静电复合绝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硅橡胶因具有优异的耐热性、抗寒性和电气绝缘性等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等行业。然而,正是由于这种突出的电绝缘性能,使硅橡胶基绝缘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表面容易积累电荷,产生严重的静电现象,降低了使用的安全性。现有技术通常采用表面涂布抗静电剂和在材料内部添加导电填料(如乙炔炭黑)两种方法来消除静电。前者效果虽好,但持续性差,使用过程中经擦拭成水洗得容易失去抗静电性;后者的持久性好,但从根本上改变了材料的电绝缘性能,在电绝缘要求较高的场合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静电复合绝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防静电效果持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静电复合绝缘材料,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水合氧化铝颗粒8~10份、乙烯基硅橡胶80~100份、沉淀法白炭黑40~50份、对二苯磺酸3~5份、水合氧化镁颗粒5~8份、环氧树脂30~40份、聚醚胺类固化剂15~20份、醚类稀释剂8~10份、硅酸铝纤维棉5~16份、纳米级水合氧化铝颗粒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静电复合绝缘材料,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水合氧化铝颗粒8~10份、乙烯基硅橡胶80~100份、沉淀法白炭黑40~50份、对二苯磺酸3~5份 、水合氧化镁颗粒5~8份、环氧树脂30~40份、聚醚胺类固化剂15~20份、醚类稀释剂8~10份、硅酸铝纤维棉5~16份、纳米级水合氧化铝颗粒25~30份、醚类促进剂1.5~2.5份、阻燃剂15~24份、抗氧剂1~2份、硅烷偶联剂6~8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静电复合绝缘材料,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水合氧化铝颗粒8~10份、乙烯基硅橡胶80~100份、沉淀法白炭黑40~50份、对二苯磺酸3~5份、水合氧化镁颗粒5~8份、环氧树脂30~40份、聚醚胺类固化剂15~20份、醚类稀释剂8~10份、硅酸铝纤维棉5~16份、纳米级水合氧化铝颗粒25~30份、醚类促进剂1.5~2.5份、阻燃剂15~24份、抗氧剂1~2份、硅烷偶联剂6~8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静电复合绝缘材料,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水合氧化铝颗粒8份、乙烯基硅橡胶80份、沉淀法白炭黑40份、对二苯磺酸3份、水合氧化镁颗粒5份、环氧树脂30份、聚醚胺类固化剂15份、醚类稀释剂8份、硅酸铝纤维棉5份、纳米级水合氧化铝颗粒25份、醚类促进剂1.5份、阻燃剂15份、抗氧剂1份、硅烷偶联剂6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静电复合绝缘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级水合氧化铝颗粒的直径为100~500n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静电复合绝缘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偶合剂选自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环氧丙烷基丙基三甲氧硅烷、γ-环氧丙烷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β-氨基乙基)-γ-氨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N-(β-氨基乙基)-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基乙基)-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环氧丙烷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及其彼此组合中的其中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文慧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励仙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