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2562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07: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维持适当的排水性的同时通过抑制发热、发挥良好的散热性而使高速耐久性优异的充气轮胎。在胎面部(1)上具备: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地延伸的主槽(24)、从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心侧向侧方延伸的副主槽(9)、将主槽(24)和副主槽(9)连通的连通部(10)。连通部(10)构成为截面积随着从副主槽(9)朝向主槽(24)而逐渐变小。

Pneumatic tire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n inflated tire with excellent high speed durability, while maintaining proper drainage and preventing heat generation and good heat dissipation. In the tread (1) with a channel in the tir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continuously extending (24), extending from the center of the lateral lateral tir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side channel (9), (24) the main channel and main channel side (9) connected with (10). The communicating part (10) is composed of cross-sectional area from the main channel with side (9) towards the main channel (24) decreas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气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一种充气轮胎,其结构为:在胎面上设置在胎面中心的两侧沿着轮胎周向呈直线状延伸的左右一对周向主槽、以及从胎面中心朝向周向主槽向轮胎周向的一侧倾斜的多条倾斜主槽,并使这些倾斜主槽在胎面中心的两侧沿着轮胎周向交替配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但是,在上述以往的充气轮胎中,只是公开了仅使倾斜主槽的朝向周向主槽的开口部狭窄的结构,关于提高排水性内容的记载、用于提高排水性的结构,没有进行任何公开及提示。另外,在上述以往的充气轮胎中,在形成有周向主槽之间的倾斜主槽的胎面中心上的陆部的尺寸大型化,容易发热,由于该热,会引起所谓的爆胎(轮胎的破裂)。即,在高速耐久性方面存在问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2-31651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在维持适当的排水性的同时通过抑制发热、发挥良好的散热性而使高速耐久性优异的充气轮胎。(二)技术方案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胎面部上具备: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地延伸的主槽、从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心侧向侧方延伸的副主槽、将所述主槽和所述副主槽连通的连通部;所述连通部构成为截面积随着从所述副主槽朝向所述主槽而逐渐变小。通过该结构,能够提高通过连通部的排水速度,并使主槽中的排水流动顺畅。优选地,由所述连通部和所述主槽形成的三角部具有:构成所述连通部一部分的第一倾斜面、以及构成所述主槽一部分的第二倾斜面。通过该结构,能够提高三角部的刚性并增大其表面积。其结果是,能够提高三角部上的散热性,并提高高速耐久性。优选地,所述副主槽和所述连通部延伸的方向交叉。优选地,所述连通部在两处将所述副主槽和所述主槽连通,从而形成由所述副主槽、所述主槽及所述连通部包围的陆部。通过该结构,能够在比主槽更靠近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心侧形成陆部。由此,不仅能够由副主槽形成在轮胎周向上连续的肋条花纹,而且也能够形成独立的多个陆部,能够抑制发热并提高散热性,进一步提高高速耐久性。优选地,所述陆部具备从所述副主槽延伸并随着远离所述副主槽逐渐地宽度变窄且深度变浅的锥部。通过该结构,能够通过提高陆部的刚性并增大表面积,从而提高散热性。优选地,所述锥部具备第一锥部和第二锥部,所述第一锥部和所述第二锥部由具有锥面的槽部连通。通过该结构,能够维持陆部的刚性并进一步提高散热性。优选地,所述陆部具备在轮胎周向上分割的刀槽花纹。通过该结构,能够在不降低刚性的前提下抑制花纹噪音的发生。(三)有益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使将主槽和副主槽连接的连通部的截面积构成为随着从副主槽朝向主槽逐渐变小,因此能够提高从连通部流入主槽的排水的流速,提高排水性。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一部分的展开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胎面部;2-中心区域;3-居间(mediate)区域;4-胎肩区域;5-肋条花纹;6-凹部;7a、7b-倾斜面;8-尖端部;9-副主槽;10-第一横槽(连通部);11-第一窄幅部;12-第二窄幅部;13-第一倾斜肋条花纹部;14-第二倾斜肋条花纹部;15-三角部;16-第一倾斜面;17-第二倾斜面;18-居间块;19-第一锥部;20-第二锥部;21-第三锥部;22-刀槽花纹;23-胎肩块;24-主槽;25-第二横槽;26-细槽;27-胎肩加强部;28-周向槽;29-突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的说明在本质上仅为例示,其目的不是对本专利技术、其适用物或者其用途进行限制。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1的展开图。虽未图示,该充气轮胎构成为:在一对胎圈芯之间架设胎体(carcass),并利用在胎体的中间部的外周侧卷绕的带进行补强,在该轮胎外径方向上具有胎面部1。胎面部1由占据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的中心区域2、其两侧的居间区域3、胎面部1两侧的胎肩区域4构成。在中心区域2形成有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地延伸的肋条花纹5(在图1中,由实线阴影表示)。在肋条花纹5上沿着轮胎周向以一定间隔形成有多个凹部6。凹部6形成为在展开观察时其宽度尺寸从轮胎周向的一端(踏入)侧的顶点朝向另一端(踢出)侧逐渐变大的箭尾状。一并参照图2可知,凹部6的底面由夹持着轮胎中心线的两侧的倾斜面7a、7b构成。与倾斜面7a、7b的斜边相当的部分(倾斜部)最深,中心线朝向踢出侧逐渐接近胎面。由此,能够利用一对倾斜面7a、7b使被凹部6回收的水分别顺畅地向左右分配并排出。凹部6的踢出侧的开口端缘部以形成为大致V字形的方式从中心线朝向轮胎周向踢出侧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逐渐延伸。由此,形成尖端部8,该尖端部8在轮胎周向相邻的凹部6的顶点侧呈尖状,即宽度尺寸从轮胎周向的踏入侧朝向踢出侧逐渐变大。该尖端部8在轮胎与路面抵接时发挥使路面的水向左右分开而提高排水性的作用。沿着凹部6的一个倾斜部形成有槽部(副主槽9)。该副主槽9越过凹部6朝向轮胎周向的踢出侧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倾斜地延伸。从各凹部6起的副主槽9的延长方向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凹部6之间夹持轮胎中心线恰好位于相反侧。即,从在轮胎周向上依次并设的各凹部6延伸的副主槽9的延长方向在轮胎宽度方向的一侧(右侧)和另一侧(左侧)交替地不同。另外,副主槽9的宽度尺寸随着朝向延长方向逐渐变大。由此,流入副主槽9内的水不易受到流动阻力,会顺畅地从踏入侧向踢出侧流动。在副主槽9上,在凹部6的附近部分进一步连通有向轮胎侧方延伸的第一横槽10,副主槽9的终端部与后述的主槽24连接。如后所述,第一横槽10由居间块18的侧面和肋条花纹侧的第一倾斜面16构成。第一横槽10形成为宽度尺寸随着朝向尖端逐渐变小。并且,第一横槽10介由宽度尺寸最小的第一窄幅部11与在周向上相邻的副主槽9的终端部分连通。通过设置从副主槽9分支的第一横槽10,与仅由副主槽9构成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排水性。另外,由于使第一横槽10的宽度尺寸逐渐变小,从而能够提高通过第一窄幅部11时的流速,提高向副主槽侧的流出速度。由此,能够补偿在宽度尺寸变大的副主槽9内流动的水的流速降低,使其流入第二横槽25。与所述第一横槽10同样地,副主槽9的后端部的宽度尺寸随着朝向尖端逐渐变小,并介由宽度尺寸最小的第二窄幅部12与主槽24连通。由于使副主槽9的后端部的宽度尺寸逐渐变小,从而能够在主槽24内使水高速地流出。由此,能够促进主槽24中的水的流动而提高排水性。另外,以使副主槽9的后端部与主槽24的连通位置、和连通第一横槽10的位置大致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方式进行配置。由此,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流速而提高排水性。这样,肋条花纹5构成为具备从凹部6、副主槽9及第一横槽10向两侧延伸的第一倾斜肋条花纹部13及第二倾斜肋条花纹部14。第一倾斜肋条花纹部13的尖端由第一横槽10和副主槽9构成了呈三角形状的尖锐的三角部15。三角部15具备构成第一横槽10一部分的第一倾斜面16以及主槽24侧的第二倾斜面17。由此,能够提高三角部15的刚性。在居间区域3上,在轮胎周向并设有多个居间块18。各居间块18由副主槽9、第一横槽10及主槽24形成。在居间块18上从副主槽9起分别形成有第一锥部19及第二锥部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充气轮胎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胎面部上具备: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地延伸的主槽、从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心侧向侧方延伸的副主槽、将所述主槽和所述副主槽连通的连通部;所述连通部构成为截面积随着从所述副主槽朝向所述主槽而逐渐变小。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0.30 JP 2015-2149171.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胎面部上具备: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地延伸的主槽、从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心侧向侧方延伸的副主槽、将所述主槽和所述副主槽连通的连通部;所述连通部构成为截面积随着从所述副主槽朝向所述主槽而逐渐变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由所述连通部和所述主槽形成的三角部具有:构成所述连通部一部分的第一倾斜面、以及构成所述主槽一部分的第二倾斜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芳树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