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山东大学专利>正文

7‑羟基香豆素吡唑啉衍生物在制备稳定动脉硬化斑块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21685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0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1,5‑二苯基‑4,5‑二氢‑1H‑吡唑‑3‑基)‑7‑羟基‑2H‑色烯‑2‑酮在制备稳定动脉硬化斑块药物中的应用;其中:有效稳定动脉硬化斑块的3‑(1,5‑二苯基‑4,5‑二氢‑1H‑吡唑‑3‑基)‑7‑羟基‑2H‑色烯‑2‑酮剂量为1mg/kg/day。实验证实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3‑(1,5‑二苯基‑4,5‑二氢‑1H‑吡唑‑3‑基)‑7‑羟基‑2H‑色烯‑2‑酮可显著降低主动脉斑块内皮细胞的凋亡率和主动脉根斑块中细胞的凋亡率,显著改善斑块的结构,提高斑块的稳定性,提示其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用于动脉硬化斑块不稳定的分子机制研究,同时也为研制治疗动脉硬化的药物奠定了基础。

7 hydroxycoumarin pyrazoline derivatives in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therosclerotic plaque stability in drug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3 1,5 two 4,5 two phenyl hydrogen 1H pyrazole 3 base) 7 2H chromen hydroxy 2 ketone in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therosclerotic plaque stability in drugs; the effective and stable atherosclerotic plaque (3 1,5 two 4,5 two phenyl hydrogen 1H pyrazole 3 base) 7 2H chromen hydroxy ketone 2 dose is 1mg/kg/day. The experiment confirmed that the invention provides 3 (1,5 two 4,5 two phenyl hydrogen 1H pyrazole 3 base) 7 2H chromen hydroxy ketone 2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apoptosis of aortic plaque endothelial cell apoptosis and aortic root plaque rat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laque the structure,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the plaque, suggesting that it may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tool for the study of molecular mechanism of atherosclerotic plaque instability, but also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rugs for treating arterioscleros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7-羟基香豆素吡唑啉衍生物在制备稳定动脉硬化斑块药物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香豆素吡唑啉衍生物的药物用途,尤其涉及7-羟基香豆素吡唑啉衍生物即3-(1,5-二苯基-4,5-二氢-1H-吡唑-3-基)-7-羟基-2H-色烯-2-酮在制备稳定动脉硬化斑块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3-(1,5-二苯基-4,5-二氢-1H-吡唑-3-基)-7-羟基-2H-色烯-2-酮的结构式为:分子式:C24H18N2O3分子量:382.1317,性状:固体粉末香豆素是自然界中重要的一类天然有机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其作用机理主要有清除氧自由基,阻断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钠、钙等离子通道,调节人体内细胞因子、黏附分子、酶等蛋白的表达等。以7-苄氧基香豆素为基础合成的4-席夫碱-7-苄氧基香豆素及其衍生物体外抑制DPPH的作用强于丁羟甲苯和叔丁基羟基茴香醚。一系列香豆素类似物可体外抑制DPPH和脂质过氧化反应,并有一定的抗炎作用。研究表明香豆素衍生物可以抑制ROS的作用,保护细胞对抗ROS介导的蛋白质损伤,苯环上羟基数目与其对ROS的抑制有关。此外,香豆素中具有儿茶酚基,在自由基清除和抑制脂质过氧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吡喃酮环增强其抗氧化作用。吡唑啉衍生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含氮五元杂环化合物,具有优良的生物活性和重要的应用,可用作抗菌消炎、止痛、抗癌和抗惊厥等药物。某些具有抗高血压和抗抑郁活性的药物分子具有吡唑啉结构单元,该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等作用。吡唑啉衍生物对由单氨氧化酶比例失调引起的疾病的治疗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一些多取代的吡唑啉衍生物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质,可作为分子探针和荧光开关等。基于香豆素和吡唑啉衍生物的多种生物活性,设计开发能够抑制氧化损伤进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新型药物具有重大意义。经权威机构检索,有关3-(1,5-二苯基-4,5-二氢-1H-吡唑-3-基)-7-羟基-2H-色烯-2-酮的生物活性,尤其在稳定动脉硬化斑块中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3-(1,5-二苯基-4,5-二氢-1H-吡唑-3-基)-7-羟基-2H-色烯-2-酮在制备稳定动脉硬化斑块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所述3-(1,5-二苯基-4,5-二氢-1H-吡唑-3-基)-7-羟基-2H-色烯-2-酮在制备稳定动脉硬化斑块药物中的应用。其中:有效稳定动脉硬化斑块的3-(1,5-二苯基-4,5-二氢-1H-吡唑-3-基)-7-羟基-2H-色烯-2-酮的剂量1mg/kg/day。所述小鼠优选是apoE-/-小鼠。本专利技术提供的3-(1,5-二苯基-4,5-二氢-1H-吡唑-3-基)-7-羟基-2H-色烯-2-酮为研制开发稳定动脉硬化斑块的药物奠定了基础。本专利技术提供的3-(1,5-二苯基-4,5-二氢-1H-吡唑-3-基)-7-羟基-2H-色烯-2-酮还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用于动脉硬化斑块不稳定的分子机制的研究。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实质,下面用3-(1,5-二苯基-4,5-二氢-1H-吡唑-3-基)-7-羟基-2H-色烯-2-酮的药理实验及结果来阐明其在制备稳定动脉硬化斑块药物中的用途。采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观察本专利技术所述3-(1,5-二苯基-4,5-二氢-1H-吡唑-3-基)-7-羟基-2H-色烯-2-酮在稳定动脉硬化斑块中的作用。其中所述3-(1,5-二苯基-4,5-二氢-1H-吡唑-3-基)-7-羟基-2H-色烯-2-酮在以下实验中简称HCP1。1.HCP1对动脉硬化斑块组成成分的影响体外实验表明HCP1可以有效地抑制饥饿、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等刺激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保护血管内皮细胞(见附图1)。取动脉硬化模型小鼠apoE-/-小鼠作为实验材料,检测HCP1处理对动脉硬化斑块组成成分的影响。对主动脉根冰冻切片进行Masson染色检测斑块中胶原的含量;进行免疫荧光法检测斑块中平滑肌细胞、具有促炎性的M1型巨噬细胞以及具有抗炎性的M2型巨噬细胞的含量;利用原位明胶酶谱法检测斑块中MMP2/9的活性。结果表明:与基准组相比,对照组斑块中M1型巨噬细胞的含量以及MMP2/9的活性均显著提高,胶原、平滑肌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的含量均显著降低,斑块趋于不稳定。与对照组相比,HCP1组可显著降低斑块中M1型巨噬细胞的含量以及MMP2/9的活性,提高胶原、平滑肌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的含量。综上,HCP1处理可以显著改善斑块的结构,提高斑块的稳定性(见附图2)。2.HCP1对动脉硬化斑块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enfaceTUNEL染色检测主动脉斑块内皮细胞的凋亡情况。通过冰冻切片TUNEL染色检测主动脉根斑块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表明:与基准组相比,对照组主动脉斑块内皮细胞的凋亡率和主动脉根斑块细胞的凋亡率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比,HCP1组可显著降低主动脉斑块内皮细胞的凋亡率和主动脉根斑块细胞的凋亡率。说明HCP1处理可以抑制斑块细胞的凋亡,提高斑块的稳定性(见附图3,附图4)。上述的实验数据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以平均值±标准误差表示,经t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示有极显著性差异。由上述实验及其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斑块的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斑块的组成成分和斑块细胞的凋亡情况。提高斑块的稳定性将大大降低临床急性事件的发生,具有重大临床意义。本专利技术表明,在高脂喂养培养条件下,剂量为1mg/kg/day的HCP1腹腔注射处理apoE-/-小鼠可以有效地改善斑块结构,抑制斑块细胞的凋亡,提高斑块的稳定性。剂量为1mg/kg/day的HCP1处理的效果已比较明显。因此本专利技术涉及的3-(1,5-二苯基-4,5-二氢-1H-吡唑-3-基)-7-羟基-2H-色烯-2-酮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用于动脉硬化斑块不稳定的分子机制研究,同时本专利技术为研制开发有关动脉硬化治疗药物奠定了基础。附图说明图1,HCP1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其中:A:HCP1对饥饿处理条件下内皮细胞形态的影响。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CP1(1μM)对饥饿处理条件下(24h,48h)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形态的影响。B:HCP1对饥饿处理条件下内皮细胞存活率的影响。SRB法检测不同浓度的HCP1(0.01μM、0.1μM、0.25μM、0.5μM、0.75μM、1μM、2.5μM和5μM)对饥饿处理条件下(24h,48h)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存活率的影响。C:HCP1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处理条件下内皮细胞存活率的影响。SRB法检测HCP1(0.5μM,1μM,2μM)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150μg/ml)处理条件下(48h)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图2,HCP1处理对apoE-/-小鼠斑块组成成分的影响。其中:A:Masson染色检测主动脉根处斑块中胶原的含量。B:免疫荧光法检测主动脉根处斑块中平滑肌细胞的含量。C:免疫荧光法检测主动脉根处斑块中M1型巨噬细胞的含量。D:免疫荧光法检测主动脉根处斑块中M2型巨噬细胞的含量。E:原位明胶酶谱法检测主动脉根处斑块中MMP2/9的活性。图3,HCP1处理对apoE-/-小鼠主动脉斑块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其中:A:enfac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05/201710481615.html" title="7‑羟基香豆素吡唑啉衍生物在制备稳定动脉硬化斑块药物中的应用原文来自X技术">7‑羟基香豆素吡唑啉衍生物在制备稳定动脉硬化斑块药物中的应用</a>

【技术保护点】
3‑(1,5‑二苯基‑4,5‑二氢‑1H‑吡唑‑3‑基)‑7‑羟基‑2H‑色烯‑2‑酮在制备稳定动脉硬化斑块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1.3-(1,5-二苯基-4,5-二氢-1H-吡唑-3-基)-7-羟基-2H-色烯-2-酮在制备稳定动脉硬化斑块药物中的应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是:有效稳定小鼠动脉硬化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俊英赵宝祥张尚立苏乐魏群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