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轴距的悬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0177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5 15: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轴距的悬挂。悬架(1)端部的拉力座(2)上开设条形的可调孔;拉臂(5)的一端穿设于拉力座(2)内,并通过销(4)及顶丝(3)固定于可调控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可调通孔的结构,使悬挂轴距可调节。

Suspension capable of adjusting wheel bas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uspension with adjustable wheel base. A tension bar (2) is arranged on the pull end seat (1) of the suspension (3); one end of the pull arm (5) is penetrated in the tension base (2) and is fixed at the adjustable position through the pin (4) and the top wire (2). The utility model can adjust the suspension wheelbase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adjustable through ho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轴距的悬挂
本技术涉及挂车
,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轴距的悬挂。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挂车的悬挂轴距不可调节。而随着挂车轻量化进程的发展,要求挂车在轻量化的同时,保持应有的强度;因此,挂车各部件的轻量化,对于整车的轻量化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轴距的悬挂。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轴距的悬挂。悬架端部的拉力座上开设条形的可调孔;拉臂的一端穿设于拉力座内,并通过销及顶丝固定于可调控处。其中,拉臂的连接臂上设置纵向贯穿连接臂的通孔。其中,所述通孔向内凹陷,为台阶式。其中,所述台阶高度H1小于等于连接臂厚度的1/4。其中,通孔的面积小于等于连接臂横截面积的3/4。其中,所述轻量化拉臂的材质为铝合金。其中,在连接臂两端的固定孔中分别套设一个拉力套;所述拉力套由内套与外套紧密结合组成;所述内套外周设置多条锯齿,所述外套内环设置与锯齿相配合的凹槽,锯齿插入凹槽并紧密结合;所述外套的材质是高弹性聚氨酯。其中,所述锯齿的高度为内套厚度的1/5。其中,所述内套外周设置多条凹陷条纹,所述外套内环设置与凹陷条纹相配合的凸条,凸条插入凹陷条纹并紧密结合。其中,所述凹陷条纹的深度为内套厚度的1/5。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可调通孔的结构,使悬挂轴距可调节;此外,拉臂的通孔结构使拉臂既减少了重量,又使其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安装配套的拉力套,与销轴摩擦力小,使用寿命长,安全性能有显著提高。拉力套与销轴摩擦力小,使用寿命长,安全性能有显著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调节轴距的悬挂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调节轴距的悬挂的悬架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调节轴距的悬挂的悬架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调节轴距的悬挂的悬架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调节轴距的悬挂使用状态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调节轴距的悬挂的拉臂主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调节轴距的悬挂的拉臂俯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调节轴距的悬挂的拉臂侧视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调节轴距的悬挂的力套轴向截面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调节轴距的悬挂的力套周向截面图。附图标识:1、悬架;2、拉力座;3、顶丝;4、销;5、拉臂;5-1、连接臂;5-2、通孔;6、拉力套;6-1、内套;6-2、外套;7、螺栓;8、拉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调节轴距的悬挂。两个悬架1通过拉管8横向连接;每个悬架1端部的拉力座2上开设条形的可调孔;拉臂5的一端穿设于拉力座2内,并通过销4及顶丝3固定于可调控处。其中,拉臂5的连接臂5-1上设置纵向贯穿连接臂5-1的通孔5-2。其中,所述通孔5-2向内凹陷,为台阶式。其中,所述台阶高度H1小于等于连接臂5-1厚度的1/4。其中,通孔5-2的面积小于等于连接臂5-1横截面积的3/4。其中,所述轻量化拉臂的材质为铝合金。其中,在连接臂5-1两端的固定孔中分别套设一个拉力套6;所述拉力套6由内套6-1与外套6-2紧密结合组成;所述内套6-1外周设置多条锯齿,所述外套6-2内环设置与锯齿相配合的凹槽,锯齿插入凹槽并紧密结合;所述外套6-2的材质是高弹性聚氨酯。其中,所述锯齿的高度为内套6-1厚度的1/5。其中,所述内套6-1外周设置多条凹陷条纹,所述外套6-2内环设置与凹陷条纹相配合的凸条,凸条插入凹陷条纹并紧密结合。其中,所述凹陷条纹的深度为内套6-1厚度的1/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调节轴距的悬挂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节轴距的悬挂,其特征在于,悬架(1)端部的拉力座(2)上开设条形的可调孔;拉臂(5)的一端穿设于拉力座(2)内,并通过销(4)及顶丝(3)固定于可调控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轴距的悬挂,其特征在于,悬架(1)端部的拉力座(2)上开设条形的可调孔;拉臂(5)的一端穿设于拉力座(2)内,并通过销(4)及顶丝(3)固定于可调控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轴距的悬挂,其特征在于,拉臂(5)的连接臂(5-1)上设置纵向贯穿连接臂(5-1)的通孔(5-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轴距的悬挂,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5-2)向内凹陷,为台阶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调节轴距的悬挂,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高度H1小于等于连接臂(5-1)厚度的1/4。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轴距的悬挂,其特征在于,通孔(5-2)的面积小于等于连接臂(5-1)横截面积的3/4。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调节轴距的悬挂,其特征在于,所述拉臂的材质为铝合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松军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金天马专用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