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2913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20
一种挂车,包括四个首尾依次连接围成矩形框状结构的边梁,所述边梁内设有呈左右平行分布的两个纵梁、多个沿前后方向呈直线阵列分布的横梁。其有益效果是:所述纵梁、横梁上设有多个通孔,两个所述纵梁之间设有多组加强件,所述纵梁的底部设有角梁,所述角梁、纵梁通过悬挂组件与车轴连接,所述角梁与纵梁之间、两个所述纵梁之间、所述纵梁与加强件之间均设有角钢、加强件。钢、加强件。钢、加强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挂车


[0001]本技术涉及货车配件领域,特别是一种挂车。

技术介绍

[0002]货车的挂车用于连接货车与货箱,即将货箱搭载在挂车的上方,再将挂车与货车连接。挂车的性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挂车的强度,二是挂车的重量,挂车的强度越大,就越结实,而重量越轻,在采用相同材质的情况下,相对就更节省成本且降低运输过程中的油耗,在货车限重相同的情况下拉更多的货物,提高运货率。但现有技术中,强度和重量理论上是成正比的,不能达到轻质与高强度坚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挂车。设计思路为:货车并不是所有的补位均需要增加强度,在形式过程中,只是有部分位置的强度需求比较大,在设计时,可以整体采用轻质的框架,如在型材上打孔或采用C型钢、工型钢、矩型钢袋体矩形实心钢柱,然后在整体框架中,在需要增加强度的部位,以角钢、加强件的形式增加强度。
[0004]具体设计方案为:
[0005]一种挂车,包括四个首尾依次连接围成矩形框状结构的边梁,矩形框状结构内设有呈左右平行分布的两个纵梁、多个沿前后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挂车,包括四个首尾依次连接围成矩形框状结构的边梁(1),矩形框状结构内设有呈左右平行分布的两个纵梁(2)、多个沿前后方向呈直线阵列分布的横梁(3),所述纵梁(2)的前后两端与所述边梁(1)固定连接,所述横梁(3)贯穿两个所述纵梁(2)且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侧的边梁(1)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2)、横梁(3)上设有多个通孔(18),两个所述纵梁(2)之间设有多组加强件,所述纵梁(2)的底部设有角梁(5),所述角梁(5)、纵梁(2)通过悬挂组件与车轴(6)连接,所述横梁(3)与纵梁(2)之间、两个所述纵梁(2)之间、所述纵梁(2)与边梁(1)之间、所述纵梁(2)与悬挂组件之间均设有角钢、加强件,所述纵梁(2)呈“Z”形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梁(1)的下部径向截面呈“C”形结构,所述边梁(1)的上沿设有L形结构的凸起(7),所述边梁(1)上设有多个安装槽(8)。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挂车,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边梁(1)之间连接有第五加强件(10)、第二角钢(11),所述第五加强件(10)与纵梁(2)之间连接有第十角钢(12),所述边梁(1)与纵梁(2)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加强件(13),第一加强件(13)、第二加强件(14)分别位于所述纵梁(2)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3)与边梁(1)的连接处连接有第三加强件(15),所述横梁(3)包括贯穿横梁(16)、断横梁(17),所述贯穿横梁(16)与断横梁(17)交错分布,所述纵梁(2)的顶部、底部弯折呈水平方向,所述纵梁(2)的侧壁上安装有第九角钢(19),所述贯穿横梁(16)的两端通过第三加强件(15)与边梁(1)连接,所述贯穿横梁(16)的中部贯穿所述纵梁(2),所述贯穿横梁(16)的前后两侧均通过第四角钢(20)与所述纵梁(2)连接,所述贯穿横梁(16)的径向截面呈“工”或“C”形结构,所述贯穿横梁(16)还通过第六加强件(38)与所述纵梁(2)连接,所述第六加强件(38)的水平截面呈“T”形结构,所述贯穿横梁(16)依次贯穿所述第六加强件(38)、纵梁(2),所述第六加强件(38)“T”形结构的两边分别与纵梁(2)、贯穿横梁(16)的一侧螺栓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松军蒋玉龙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金天马专用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