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斜顶的二次顶出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0131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5 15: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斜顶的二次顶出模具,包括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设置在后模上,所述后模包括底板(1)、B板(3)、顶针板、顶针(12)以及斜顶(13),所述顶针板包括上下设置的上顶针板、下顶针板,所述斜顶(13)设置在下顶针板上,所述顶针(12)设置在上顶针板上,所述顶针(12)、斜顶(13)的顶部均通向所述B板(3)上端面的模腔,所述上顶针板与下顶针板之间设置有控制两者能发生相对移动的控制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次顶出由注塑机顶棍控制顶针板整体上移,将注塑产品从B板的模腔顶出;接着控制件控制上顶针板再向上顶,使产品脱离完全脱离斜顶结构,使产品顺利脱离模具。

Two times ejection die with inclined roof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belt inclined top two time ejection mold, including ejection mechanism, the ejection mechanism is arranged on the back mold, the mold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1), B (3), and a thimble thimble plate (12) and oblique top (13), the the thimble plate comprises an upper set on the thimble plate and the lower thimble plate, the inclined top (13) is arranged on the lower thimble plate, the thimble (12)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thimble plate, the thimble (12) and oblique top (13) are the top to the B board (3 the upper end surface of the cavity), there are two control can control the occurrence relative to mobile set the upper thimble plate and the lower thimble plate between. The utility model is a top by injection machine control stick ejector plate up, injection molding products from the mold cavity B plate ejector; then control control of the upper thimble plate to the top, make the product out completely from the inclined roof structure, make the products smooth out of the mo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斜顶的二次顶出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尤其涉及一种带斜顶的二次顶出模具。
技术介绍
常规的现有产品一般都是一次顶出;无特殊要求情况下可满足大多数产品需求;现有结构是常规的结构,针对常规的产品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产品的结构是有斜顶和顶针同步顶出的问题,产品会吸附到斜顶上,不易取出,继而影响到产品的良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产品良率的带斜顶的二次顶出模具。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斜顶的二次顶出模具,包括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设置在后模上,所述后模包括底板、B板、顶针板、顶针以及斜顶,所述底板的上端面设置有方铁,所述方铁设置有两个并位于底板的两端,所述B板设置在方铁上方,所述顶针板位于底板上并位于两个方铁内,所述底板下方设置有注塑机,所述注塑机的顶棍穿过底板并控制顶针板上下移动,所述顶针板包括上下设置的上顶针板、下顶针板,所述斜顶设置在下顶针板上,所述顶针设置在上顶针板上,所述顶针、斜顶的顶部均通向所述B板上端面的模腔,所述上顶针板与下顶针板之间设置有控制两者能发生相对移动的控制件,当所述上顶针板与下顶针板发生相对移动时,所述顶针高于斜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次顶出由注塑机顶棍控制顶针板整体上移,将注塑产品从B板的模腔顶出;接着控制件控制上顶针板再向上顶,此时,顶针高于斜顶,实现二次顶出,使产品脱离完全脱离斜顶结构,使产品顺利脱离模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结构简单,制造安装方便,提高产品良率。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控制件包括旋转块、旋转轴、凹槽,所述旋转块设置在下顶针板的一端,所述旋转块通过旋转轴与下顶针板转动连接,所述凹槽设置在靠近所述下顶针板的方铁的内侧,所述旋转块的一端位于凹槽内,且所述凹槽的高度大于位于凹槽内的旋转块的宽度,所述旋转块的另一端能与上顶针板的底部端面接触并能将上顶针板顶起。在顶针板被迫上移的过程中,通过旋转块一端与凹槽的配合,旋转块的一端被凹槽限制,无法上移,而旋转块的另一端则会被迫上移,将上顶针板向上顶,与下顶针板发生相对移动,实现第二次顶出,采用机械结构配合,连贯性较强。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旋转块呈长方形,呈长方形的旋转块的四个角均设置呈圆弧状。通过圆弧状结构的设置,避免旋转块的拐角磕坏方铁。优选地,所述斜顶顶部位于模腔的一端,所述顶针位于模腔的底部。斜顶与顶针的配合设置,能将产品完整的顶出。优选地,所述下顶针板一端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旋转轴设置在通孔内,所述旋转块套设在旋转轴上,所述凹槽的位置与通孔的位置对应。将旋转块设置在下顶针板一端的中部,使得上顶针板受力均匀,保证了第二次顶出的效果。优选地,所述斜顶的下端与下顶针板转动连接,所述上顶针板上设置有供斜顶通过斜顶孔,所述斜顶穿过斜顶孔通向所述模腔。优选地,所述上顶针板包括上顶针板上板、上顶针板下板,所述上顶针板上板与上顶针板下板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顶针的底部设置在上顶针板下板上,并穿过所述上顶针板上板。顶出时,上顶针板结构牢固。优选地,所述下顶针板包括下顶针板上板、下顶针板下板,所述下顶针板上板与下顶针板下板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旋转轴设置在下顶针板下板的通孔内。顶出时,结构牢固。顶出时,下顶针板结构牢固。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顶针板整体上移X距离后,且上顶针板被顶起Y距离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下顶针板的俯视图。图中:1-底板;2-方铁;3-B板;4-凹槽;5-旋转块;6-旋转轴;7-下顶针板下板;8-下顶针板上板;9-上顶针板上板;10-上顶针板下板;11-螺栓;12-顶针;13-斜顶;14-顶棍;15-注塑产品;16-圆弧状;17-通孔;18-斜顶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参见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带斜顶的二次顶出模具,包括顶出机构,顶出机构设置在后模上,后模包括底板1、B板3、顶针板、顶针12以及斜顶13,底板1的上端面设置有方铁2,方铁2设置有两个并位于底板1的两端,B板3设置在方铁2上方,顶针板位于底板1上并位于两个方铁2内,底板1下方设置有注塑机,注塑机的顶棍14穿过底板1并控制顶针板上下移动,顶针板包括上下设置的上顶针板、下顶针板,斜顶13设置在下顶针板上,顶针12设置在上顶针板上,顶针12、斜顶13的顶部均通向B板3上端面的模腔,当注塑完成后,模腔内有注塑产品15,斜顶13顶部位于模腔的一端,顶针位于模腔的底部;上顶针板与下顶针板之间设置有控制两者能发生相对移动的控制件,当上顶针板与下顶针板发生相对移动时,顶针12高于斜顶13。本实施例中的控制件包括旋转块5、旋转轴6、凹槽4,旋转块5设置在下顶针板的一端,旋转块5通过旋转轴6与下顶针板转动连接,凹槽4设置在靠近下顶针板的方铁2的内侧,旋转块5的一端位于凹槽4内,且凹槽4的高度H大于位于凹槽4内的旋转块5的宽度W,旋转块5的另一端能与上顶针板的底部端面接触并能将上顶针板顶起。其中,旋转块5呈长方形,呈长方形的旋转块5的四个角均设置呈圆弧状16。制作两层顶针板(上顶针板、下顶针板),如图2所示,顶出时,顶针板整体先运行一段距离X后,旋转块5的一端被凹槽4限位,无法再继续上移,旋转块5被迫旋转,旋转块5的另一端向上顶起上顶针板,此时,下顶针板不再运动,而上顶针板再会向上运行一段距离Y,由于顶针12是设置在上顶针板上的,则顶针12带动注塑产品15脱离斜顶13。为了能保证旋转块5能较为平稳的顶起上顶针板,如图3所示,下顶针板一端的中部设置有通孔17,旋转轴6设置在通孔17内,旋转块5套设在旋转轴6上,凹槽4的位置与通孔17的位置对应。斜顶13的下端与下顶针板转动连接,上顶针板上设置有供斜顶13通过斜顶孔18,斜顶13穿过斜顶孔18通向模腔,用以顶出注塑产品15。上顶针板包括上顶针板上板9、上顶针板下板10,上顶针板上板9与上顶针板下板10通过螺栓11连接固定,顶针12的底部设置在上顶针板下板10上,并穿过上顶针板上板9。下顶针板包括下顶针板上板8、下顶针板下板7,下顶针板上板8与下顶针板下板7通过螺栓11连接固定,旋转轴6设置在下顶针板下板7的通孔17内。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带斜顶的二次顶出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斜顶的二次顶出模具,包括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设置在后模上,所述后模包括底板(1)、B板(3)、顶针板、顶针(12)以及斜顶(13),所述底板(1)的上端面设置有方铁(2),所述方铁(2)设置有两个并位于底板(1)的两端,所述B板(3)设置在方铁(2)上方,所述顶针板位于底板(1)上并位于两个方铁(2)内,所述底板(1)下方设置有注塑机,所述注塑机的顶棍(14)穿过底板(1)并控制顶针板上下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板包括上下设置的上顶针板、下顶针板,所述斜顶(13)设置在下顶针板上,所述顶针(12)设置在上顶针板上,所述顶针(12)、斜顶(13)的顶部均通向所述B板(3)上端面的模腔,所述上顶针板与下顶针板之间设置有控制两者能发生相对移动的控制件,当所述上顶针板与下顶针板发生相对移动时,所述顶针(12)高于斜顶(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斜顶的二次顶出模具,包括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设置在后模上,所述后模包括底板(1)、B板(3)、顶针板、顶针(12)以及斜顶(13),所述底板(1)的上端面设置有方铁(2),所述方铁(2)设置有两个并位于底板(1)的两端,所述B板(3)设置在方铁(2)上方,所述顶针板位于底板(1)上并位于两个方铁(2)内,所述底板(1)下方设置有注塑机,所述注塑机的顶棍(14)穿过底板(1)并控制顶针板上下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板包括上下设置的上顶针板、下顶针板,所述斜顶(13)设置在下顶针板上,所述顶针(12)设置在上顶针板上,所述顶针(12)、斜顶(13)的顶部均通向所述B板(3)上端面的模腔,所述上顶针板与下顶针板之间设置有控制两者能发生相对移动的控制件,当所述上顶针板与下顶针板发生相对移动时,所述顶针(12)高于斜顶(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斜顶的二次顶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件包括旋转块(5)、旋转轴(6)、凹槽(4),所述旋转块(5)设置在下顶针板的一端,所述旋转块(5)通过旋转轴(6)与下顶针板转动连接,所述凹槽(4)设置在靠近所述下顶针板的方铁(2)的内侧,所述旋转块(5)的一端位于凹槽(4)内,且所述凹槽(4)的高度(H)大于位于凹槽(4)内的旋转块(5)的宽度(W),所述旋转块(5)的另一端能与上顶针板的底部端面接触并能将上顶针板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军钟辉许玉平蔡敏钰于委委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傲尔林格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