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9054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2 0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可降低位于扇出区的信号线引线的电阻。阵列基板划分为驱动电路区、扇出区和显示区,包括:衬底基板,依次形成在衬底基板上的第二导电层、绝缘层和第一导电层;第一导电层包括位于显示区的多条第一信号线、位于扇出区的第一子走线、位于驱动电路区的第二子走线,第二导电层包括连接部,第一子走线和第二子走线均贯穿绝缘层与连接部电连接,第一子走线、第二子走线和连接部共同构成第一信号线引线,第一信号线引线与第一信号线相连;其中,连接部延伸至扇出区的部分在第一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至少占扇出区在第一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宽度的1/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阵列基板是显示面板的主要组成部分,如图1所示,阵列基板包括驱动电路区01、扇出区(fanout区)02和显示区03。图1示意出了显示面板中驱动电路区01、扇出区02和显示区03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其中,显示区03包括多条绝缘交叉设置的栅线和数据线,且在栅线和数据线之间设置有绝缘层,这些栅线和数据线均延伸至扇出区02。驱动电路区01可以包括用于为各栅线提供栅极扫描信号的栅极驱动电路(例如,可以是多个栅极驱动芯片)以及用于为各数据线提供数据电压信号的源极驱动电路(例如,可以是多个源极驱动芯片)。其中,位于显示区03的信号线通过位于扇出区02的信号线引线与驱动电路区01的驱动芯片相连。现有技术中位于驱动电路区01与扇出区02交界位置处的信号线引线一般采用跳线的设计方式。具体的,如图2所示,在驱动电路区01靠近扇出区02的位置形成连接部10,在连接部10上形成绝缘层30,在绝缘层30上、且位于扇出区02的位置形成第一子走线201,在绝缘层30上、且位于驱动电路区01的位置形成第二子走线202,第一子走线201和第二子走线202通过绝缘层30上的过孔与连接部10连接,第一子走线201、第二子走线202、连接部10共同构成信号线引线。由于扇出区02的布线比较密集,从而使得扇出区02的信号线引线的宽度很窄,因而导致位于扇出区02的信号线引线的电阻较大,而电阻较大则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就越大,进而在信号经过扇出区02的密集布线区会导致信号有较大的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可降低位于扇出区的信号线引线的电阻。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阵列基板,该阵列基板划分为驱动电路区、扇出区和显示区,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依次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第二导电层、绝缘层和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多条第一信号线、位于所述扇出区的第一子走线、位于所述驱动电路区的第二子走线,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连接部,所述第一子走线和所述第二子走线均贯穿所述绝缘层与所述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一子走线、所述第二子走线和所述连接部共同构成第一信号线引线,所述第一信号线引线与所述第一信号线相连;其中,所述连接部延伸至所述扇出区的部分在所述第一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至少占所述扇出区在所述第一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宽度的1/10。优选的,所述第二导电层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多条与所述第一信号线交叉且绝缘的第二信号线。优选的,所述连接部延伸至所述扇出区与所述显示区的交界位置处。优选的,所述第一信号线为栅线,所述第二信号线为数据线;或者,所述第一信号线为数据线,所述第二信号线为栅线。优选的,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扇出区的部分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界在所述第一子走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以内。优选的,所述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子走线和所述连接部之间的部分镂空。优选的,沿所述第一信号线的延伸方向,所述连接部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子走线的端部平齐。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二子走线与所述连接部之间的部分镂空。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述的阵列基板。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由于连接第一子走线和第二子走线的连接部延伸至扇出区,且连接部延伸至扇出区的部分在第一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至少占扇出区在第一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宽度的1/1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实施例将连接部延长,相当于给第一子走线并联了一个电阻,这样便可以减小位于扇出区的第一信号线引线的电阻,从而可以使得信号传输经过扇出区时损耗降低,进而确保了信号可以较好地传输至显示区内。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的组成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b)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三;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四;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五。附图标记:01-驱动电路区;02-扇出区;03-显示区;10-连接部;201-第一子走线,202-第二子走线;30-绝缘层;40-衬底基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该阵列基板划分为驱动电路区01、扇出区02和显示区03,如图3-图6所示,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基板40,依次形成在衬底基板40上的第二导电层、绝缘层30和第一导电层;第一导电层包括:位于显示区03的多条第一信号线(本技术附图3-图6中未示意出第一信号线)、位于扇出区02的第一子走线201、位于驱动电路区01的第二子走线202,第二导电层包括:连接部10,第一子走线201和第二子走线202均贯穿绝缘层30与连接部10电连接,第一子走线201、第二子走线202和连接部10共同构成第一信号线引线,第一信号线引线与第一信号线相连;其中,连接部10延伸至扇出区02的部分在第一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至少占扇出区02在第一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宽度的1/1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第一导电层包括:第一信号线、第一子走线201和第二子走线202,由于第一信号线、第一子走线201和第二子走线202位于同一层,因此第一信号线、第一子走线201和第二子走线202可以同时形成,从而可以简化阵列基板的制作工艺。第二,第二子走线202与驱动芯片相连,第一子走线201与第一信号线相连,第一子走线201、第二子走线202和连接部10共同构成第一信号线引线,从驱动芯片上输出的驱动信号通过第一信号线引线传输至第一信号线。第三,连接部10可以和位于显示区03的膜层同时形成,也可以额外单独形成。此处,对于连接部10的形状不进行限定,只要可以将第一子走线201和第二子走线202电连接在一起即可。优选的,连接部10的形状为条状。第四,连接部10延伸至扇出区02的部分在第一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可以是如图3(a)所示,等于扇出区02在第一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宽度的1/10,也可以是如图3(b)所示,大于扇出区02在第一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宽度的1/10。由于显示区03包括多层信号线,为了避免连接部10对显示区03内信号线的影响,因而如图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阵列基板,该阵列基板划分为驱动电路区、扇出区和显示区,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基板,依次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第二导电层、绝缘层和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多条第一信号线、位于所述扇出区的第一子走线、位于所述驱动电路区的第二子走线,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连接部,所述第一子走线和所述第二子走线均贯穿所述绝缘层与所述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一子走线、所述第二子走线和所述连接部共同构成第一信号线引线,所述第一信号线引线与所述第一信号线相连;其中,所述连接部延伸至所述扇出区的部分在所述第一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至少占所述扇出区在所述第一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宽度的1/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阵列基板,该阵列基板划分为驱动电路区、扇出区和显示区,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基板,依次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第二导电层、绝缘层和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多条第一信号线、位于所述扇出区的第一子走线、位于所述驱动电路区的第二子走线,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连接部,所述第一子走线和所述第二子走线均贯穿所述绝缘层与所述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一子走线、所述第二子走线和所述连接部共同构成第一信号线引线,所述第一信号线引线与所述第一信号线相连;其中,所述连接部延伸至所述扇出区的部分在所述第一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至少占所述扇出区在所述第一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宽度的1/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层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多条与所述第一信号线交叉且绝缘的第二信号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延伸至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培荣方业周徐敬义孙世成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源盛光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