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椭球模型的非刚性医学图像抗旋转配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98385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2 05: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椭球模型的非刚性医学图像抗旋转配准方法。所述方法在对图像进行初始变换,获取图像特征点和最小特征矩形域的前提下,采用椭球模型对图像的最小特征矩形域进行划分,求取每个划分内像素灰度的平均值,作为该区域像素灰度的代表;依托像素灰度序列,采用傅里叶变换算法,求取图像旋转变换参数;对图像进行旋转变换,完成一次配准过程;通过减少椭球模型的划分参数,对图像进行再次划分和变换,逐步提升图像配准精度;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图像划分块数为1,此时对图像进行插值运算,实现图像配准。与现有的图像配准方法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方法的配准速度更快、精度更高,鲁棒性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椭球模型的非刚性医学图像抗旋转配准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图像处理
,特别是医学图像配准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椭球模型的非刚性医学图像抗旋转配准方法。
技术介绍
图像配准(Imageregistration)就是将不同时间、不同传感器(成像设备)或不同条件下(天候、照度、摄像位置和角度等)获取的两幅或多幅图像进行匹配、叠加的过程,它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遥感数据分析、计算机视觉、医学图像处理等领域。图像配准是图像分析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主要通过寻找某种变换,使两幅图像的对应点达到空间位置的一致,在医学诊断过程中,由于存在不同模式图像表现不同性质的物理机制、患者摆位的差异、成像参数的变化、不同成像设备间空间分辨率不同等现实问题,所以单单凭借医生手动将两张或两组不同模式的图像在空间上做对准受到很多局限,且常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其可靠性往往不高,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误差。特别是在定向放射外科和颅脑手术可视化等应用领域,对图像配准的精度要求很高,使得医学图像配准成为一项必要而又相当困难的任务。配准技术的流程如下:首先对两幅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得到特征点;通过进行相似性度量找到匹配的特征点对;然后通过匹配的特征点对得到图像空间坐标变换参数;最后由坐标变换参数进行图像配准。图像配准技术的基本过程主要分为三个步骤:①寻找图像中的对应特征量并提取出来;②根据特征量寻找最佳匹配变换;③利用得到的最佳变换对待配准图像进行变换和参考图像进行匹配。其中第二步是配准过程的关键,也是配准算法研究的核心内容。当前常用的基于B样条的FFD模型,可应用于乳腺增强型MRI图像的非刚性配准,但此方法因为采用互信息的配准度量并不适用于MRI外某些图像,同时计算耗费时间相对较长;流体映射模型,用两组反映待配准图像轮廓信息的对应控制点集,对头颅,肝,脾等各种器官进行非刚性匹配,但如果不能实现流体模型的控制点的严格一致,图像配准有一定的失真;基于“de-mons-base”的算法,在判断出待配准图像上各个像素点运动的基础上,通过对各个象素点的移动来实现基于非刚性配准,但这种方法仅能在小参量下实现非刚性配准,当待配准图像有一定的旋转角度时,配准效果就比较差了。如何建立合理的变形模型,适应各种组织变形,尤其是如何解决图像的旋转和平移问题,是图像处理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本专利技术在总结前期非刚性领域已有的配准、融合研究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全新的改进模型——椭球模型,改变传统近刚性的组织图像的配准方法,解决特征点自动选取后、图像大旋转问题,提高现有算法鲁棒性差的问题,提高融合精度,并实现多模医学图像配准、融合与远程医疗信息系统的结合。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医学图像配准方法存在的抗旋转差,不适应大角度变换,和配准速度慢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椭球模型的非刚性医学图像抗旋转配准方法。所述方法在获取图像特征点和最小特征矩形域的前提下,采用椭球模型对图像的最小特征矩形域进行划分,求取每个划分内像素灰度的平均值,作为该区域像素灰度的代表;依托像素灰度序列,采用傅里叶变换算法,求取图像旋转变换参数;对图像进行一次旋转变换,如此完成一次配准过程;然后递减图像划分的子区域块数,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图像划分块数为1,此时对图像进行插值运算,实现图像配准。所述方法与一般的配准方法比较,减少了搜索位置,大幅提高了配准速度;抗旋转性好,配准更为准确。为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椭球模型的非刚性医学图像抗旋转配准方法,所述方法在对图像进行初始变换,获取图像特征点和最小特征矩形域的前提下,采用椭球模型对图像的最小特征矩形域进行划分,求取每个划分内像素灰度的平均值,作为该区域像素灰度的代表;依托像素灰度序列,采用傅里叶变换算法,求取图像旋转变换参数;对图像进行旋转变换,完成一次配准过程;通过减少椭球模型的划分参数,对图像进行再次划分和变换,逐步提升图像配准精度;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图像划分块数为1,此时对图像进行插值运算,实现图像配准。一种基于椭球模型的非刚性医学图像抗旋转配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图像基本变换:对原始图像进行某种变换,其目的就是为了求取图像的特征点;所述基本变换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基于小波变换的边缘检测”,所述“基于小波变换的边缘检测”就是将原始图像进行小波变换,将其分解在不同频段,找出高频部分模的极大值后,进行筛选从而得到图像特征点。2)、构建图像的包含最有价值特征点的最小矩形域:构建最小矩形包含图像的特征点,以此作为确定待配准图像与参考图像的包含最有价值特征点的最小矩形域。3)、以椭球模型对图像的包含最有价值特征点的最小矩形域进行划分:以特征矩形域模板的中心为对称中心,以a(n-i)/n(i=0,1,2,...,n-1)和b(n-i)/n(i=0,1,2,...,n-1)为长短焦半径,画同对称中心等离心率的椭圆,这样在特征矩形域的基础上,画出了n个椭圆环,分别记作Ci(i=0,1,2,...,n-1)。以特征矩形域模板的中心为圆心,并作为起始点,设定起始位置,对每个椭圆环再进行划分,将椭圆环Ci按角度均分成n个扇形区域,这样就将椭圆形模板划分为n2个扇形区,并将椭圆环内每个扇形区按顺时针方向做好标记,将其记为n2个扇形区Sij(i,j=0,1,2,...,n-1)。将每个扇形区内截取的环作为一个单位,每个单位对应的灰度值为该扇形区域内所包含的像素灰度的平均值fij。这样,每一圆环便输出n个灰度值,并将其构成一维数组fn(x)。靠近圆心的圆环包含像素少,中心部分用扇形区代替扇形环。4)、确定旋转系数,实现初次旋转:对旋转前和旋转后得到的一维数组分别进行傅立叶变换,求其幅度谱,根据傅立叶变换的平移不变性,可知一维数组平移前和平移后其幅度谱是不变的,作为图像匹配的旋转不变量,用傅立叶变换的幅度谱进行相关计算,寻求各相关系数的平均值的最大值,这就是确定第一组旋转系数fn,对待配准图像进行第一次旋转变换得到图像In。5)、多次重复旋转:减小椭球划分模型的参数n,例如但不限于取n=n/2,对In待配准图像进行椭球模型拆分,重复步骤3)和4),确定第二组旋转系数fn/2,对待配准图像In进行旋转变换得到图像In/2。重复步骤5),直至n=1。6)、当n=1时,对待配准图像进行最后一次旋转变换得到图像I1,对图像进行插值等处理后即得到配准后图像。所述步骤2)中构建包含最有价值特征点的最小矩形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对图像初始变换如小波变换中确定的特征点进行判别,如果确是特征点,则将其加入特征点集合A中,构建待选点集合B,B初始为空集;b)、选取特征点a1和a2作为左上角和右下角,构建矩形Rn-1,将A中选中的点移入B中;c)、判断集合A是否为空集,如果集合A为空集,则得到最小矩形域,算法结束;如果集合A不为空集,则进入下一步;d)、从集合A中选择点ai并将其移入集合B中;e)、选择特征点ai和集合B中的另一点作为左上角和右下角,构建矩形Rn-1,返回步骤c)。所述计算图像旋转参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最小矩形区域按照椭球模型拆分成同中心椭圆环;b)、按角度均等拆分椭圆环为扇形区域;c)、计算每个扇形区域的像素灰度平均值f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基于椭球模型的非刚性医学图像抗旋转配准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椭球模型的非刚性医学图像抗旋转配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在对图像进行初始变换,获取图像特征点和最小特征矩形域的前提下,采用椭球模型对图像的最小特征矩形域进行划分,求取每个划分内像素灰度的平均值,作为该区域像素灰度的代表;依托像素灰度序列,采用傅里叶变换算法,求取图像旋转变换参数;对图像进行旋转变换,完成一次配准过程;通过减少椭球模型的划分参数,对图像进行再次划分和变换,逐步提升图像配准精度;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图像划分块数为1,此时对图像进行插值运算,实现图像配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椭球模型的非刚性医学图像抗旋转配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在对图像进行初始变换,获取图像特征点和最小特征矩形域的前提下,采用椭球模型对图像的最小特征矩形域进行划分,求取每个划分内像素灰度的平均值,作为该区域像素灰度的代表;依托像素灰度序列,采用傅里叶变换算法,求取图像旋转变换参数;对图像进行旋转变换,完成一次配准过程;通过减少椭球模型的划分参数,对图像进行再次划分和变换,逐步提升图像配准精度;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图像划分块数为1,此时对图像进行插值运算,实现图像配准。2.一种基于椭球模型的非刚性医学图像抗旋转配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图像基本变换:对原始图像进行某种变换,其目的是为了求取图像的特征点;2)构建图像的包含最有价值特征点的最小矩形域:构建最小矩形包含图像的特征点,以此作为确定待配准图像与参考图像的包含最有价值特征点的最小矩形域;3)以椭球模型对图像包含最有价值特征点的最小矩形域进行划分:以特征矩形域模板的中心为对称中心,以a(n-i)/n和b(n-i)/n,为长短焦半径,画同对称中心等离心率的椭圆,在特征矩形域的基础上,画出n个椭圆环,分别记作Ci,i=0,1,2,...,n-1;以特征矩形域模板的中心为圆心,并设置为起始点,对每个椭圆环再进行划分,将椭圆环Ci按角度均分成n个扇形区域,共将椭圆形模板划分为n2个扇形区,并将椭圆环内每个扇形区按顺时针方向做好标记,将其记为n2个扇形区Sij,i,j=0,1,2,...,n-1;将每个扇形区内截取的环作为一个单位,每个单位对应的灰度值为该扇形区域内所包含的像素灰度的平均值fij,每一圆环输出n个灰度值,将其构成一维数组fn(x);靠近圆心的圆环包含像素少,中心部分用扇形区代替扇形环;4)确定旋转系数,实现初次旋转:对旋转前和旋转后得到的一维数组分别进行傅立叶变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永鹏刘朝霞顼聪郭鹏刘建鑫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外国语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