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装置及停车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8116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2 05: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停车装置及停车系统,属于立体停车设备技术领域。停车装置包括底座、停车平台;停车平台为可折叠结构,包括底座上的底部停车平台,以及安装于底座上的、位于所述底部停车平台上方的至少一层上部停车平台;所述至少一层上部停车平台中的每一层可相对于底座横向移动以远离或靠近所述底座,所述至少一层上部停车平台中的每一层可相对于底座竖向升降以折叠或展开;在底部停车平台和/或上部停车平台上,对应着车轮设置有多个车轮支撑结构,车轮支撑结构之间至少设置有一处间隔区域,通过所述车轮支撑结构承载车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合用户独自操作,在降低钢材用量同时保证了必要的承载能力,经济可靠。

Parking device and parking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arking device and a parking system, belong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hree-dimensional parking equipment. The parking device comprises a parking platform; parking platform for folding structure, including at the bottom of the parking platform on the base, and is mounted on the base, the bottom of the parking platform at the top of the at least one layer of the upper parking platform; wherein at least one layer at the upper part of the parking platform in each layer relative to the base can move laterally to near or far from the base, wherein at least one layer of the upper part of the parking platform in each layer relative to the base of vertical lifting to collapse or expand; at the bottom of the parking platform and / or the upper part of the parking platform, corresponding to the wheel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wheel supporting structure, a wheel supporting structure between at least set interval the structure, supported by the wheel bearing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is suitable for users to operate independently, reduces the amount of the steel and ensures the necessary carrying capacity, and is economical and reli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停车装置及停车系统
本技术涉及立体停车设备

技术介绍
汽车数量的迅猛增加,使得城市内的用地变得越来越紧张,特别是很多已建住宅小区、办公区以及休闲服务区,没有足够的停车位满足用户要求。因此汽车停车场所,开始由平面停车位向立体式复合车位演变。目前,立体式复合车位设备已成为解决停车位不足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案。目前立体式复合车位设备大多都是双层无避让形式的,底层车位无载车台,由车辆直接自由进出,上层停车平台为立柱悬臂式结构,然后通过横移、升降机构完成上层停车平台上的汽车的驶入或驶出,市场上该结构方式的设备具有机械结构复杂、操作繁琐缺点。较常见的还有一种双层避让式复合车位设备,其结构为多个底层平台共用一组导轨,实现车位的左右平移,为了实现车位移动操作,需要始终空出一个底层停车位;上层平台在升降驱动系统的驱动下实现升降运动,当下方停车位使用中,且需要将汽车驶入或驶出上层停车位时,下层多辆汽车要依次沿导轨平移,使待驶出的上层汽车的正下方停车位空出,然后降落上层停车平台;该结构方式的停车设备具有空间利用率低、上下层车位相互影响、操作复杂等缺点。此外,现有停车设备采用实心整块板材制作车辆承载平台,由此不但造成了停车设备自重大,造成了其组装、运输和移动均较为困难,且不可避免地导致制造材料用量多,造价高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量型的立体停车装置,上下层停车平台之间的操作互不影响,适合用户独自操作,且根据车辆的结构,在降低钢材用量同时保证了必要的承载能力。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停车装置。为实现上述目标,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停车装置,包括底座、停车平台。停车平台为可折叠结构,包括底座上的底部停车平台,以及安装于底座上的、位于所述底部停车平台上方的至少一层上部停车平台。所述至少一层上部停车平台中的每一层可相对于底座横向移动以远离或靠近所述底座,所述至少一层上部停车平台中的每一层可相对于底座竖向升降以折叠或展开。在底部停车平台和/或上部停车平台上,对应着车轮设置有多个车轮支撑结构,车轮支撑结构之间至少设置有一处间隔区域,通过所述车轮支撑结构承载车辆。优选的,所述车轮支撑结构为固定安装于停车平台上的板构件。进一步,将所述车轮支撑结构滑动安装于停车平台上,此时,停车装置包括可识别车辆轮距的轮距识别单元,根据所述轮距识别单元识别的轮距自动调节多个车轮支撑结构的距离以满足不同轮距的车辆停放。优选的,为减轻装置自重,所述车轮支撑结构为多根间隔分布的轮支撑条。所述间隔分布的轮支撑条固定安装或可滑动地安装于停车平台上。进一步,所述轮支撑条可收回和伸出。轮支撑条采用折叠式结构,比如通过旋转或传动杆实现折叠,在无需使用使控制轮支撑条收回,使用时控制轮支撑条伸出;或者轮支撑腿采用伸缩式结构,比如采用液压伸缩杆控制轮支撑腿缩进,在无需使用使控制轮支撑条收回,使用时控制轮支撑条伸出。底部停车平台包括可相对于底座收回和伸出的轮支撑条,上部停车平台包括安装于可相对上部框架收回和伸出的轮支撑条。进一步,根据车轮的数量,通过四组轮支撑条承载车轮。第一轮支撑条与第二轮支撑条组成前轮支撑结构,第三轮支撑条和第四轮支撑条组成后轮支撑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轮支撑条、第二轮支撑条、第三轮支撑条和第四轮支撑条均具有两根支撑臂,所述两根支撑臂用于承载车轮。所述支撑臂通过固定铰支座安装于相应的底座或上部框架中,可做旋转运动;或者,所述支撑臂通过滑移铰支座安装于相应的底座或上部框架中,可做旋转运动和水平滑移。优选的,轮支撑条包括横梁,两根支撑臂安装于横梁的一侧的两个端部,在横梁的另一侧通过连接块将横梁安装于相应的底座或上部框架中,所述支撑臂可相对于横梁旋转。进一步,为便于对所述停车装置进行移动,在所述停车装置的底座上安装有移位结构,所述移位结构可以为固定脚轮,也可以为活动脚轮(也称万向轮)。进一步,由于车轮支撑结构之间的间隔区域可能会导致车辆被其上方的车辆弄脏,在所述车轮支撑结构的间隔区域设置有防污结构。所述防污结构,可以为防污布或防污板,其安装与所述间隔区域,阻挡停车平台上的车辆被其他车辆的污物弄脏。进一步,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滑槽,上部停车平台通过位于第一滑槽内的第一横向滑移机构和位于第一滑槽内的竖向升降机构安装在底座上,竖向升降机构支撑所述上部停车平台,并控制停车平台沿立柱竖向升降;电路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横向滑移机构和所述竖向升降机构电连接,用以控制所述第一横向滑移机构的横向位移,以及控制所述竖向升降机构的竖向位移。所述第一横向滑移机构包括电机、动力传输机构和导轨,导轨位于底座的第一滑槽中,通过动力传输机构连接电机与底部停车平台。进一步,所述竖向升降机构包括成对设置的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与两升降杆相连的动力传输机构、与动力传输机构相连的电机;所述第一升降杆、第二升降杆的一端安装在第一横向滑移机构上,所述第一升降杆、第二升降杆的另一端安装在对应的上部停车平台上;所述电机通过所述动力传输机构控制两个升降杆端部的相对位移,从而控制所述上部停车平台上升或下降。优选的,成对设置的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在中部铰接连接。进一步,第一横向滑移机构的一端设置有下滑孔,该第一横向滑移机构对应的上部停车平台的一端设置有上滑孔,第一升降杆的一端与所述上部停车平台铰接,另一端通过滚轮安装于所述第一横向滑移机构的下滑孔中;第二升降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向滑移机构铰接,另一端通过滚轮安装于所述上部停车平台上的上滑孔中。或者,第一横向滑移机构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下滑孔,该第一横向滑移机构对应的上部停车平台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滑孔,第一、第二升降杆的端部,均通过滚轮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横向滑移机构的下滑孔或所述上部停车平台上的上滑孔中,并与所述动力传输机构相连接。优选的,所述底部停车平台可相对于底座横向移动以远离或靠近所述底座。优选的,所述上部停车平台和/或底层停车平台上安装至少一个转向机构,用于调整车辆的车身方向。当然,为便于车辆进出停车平台,可以设置所述底部停车平台和/或上部停车平台端部为弧面结构或斜面结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利用前述停车装置的停车系统:一种停车系统,其停车装置由本技术所限定的停车装置排列组成;此停车系统包括至少一排停车装置,每排的多个停车装置的对角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或者每排的多个停车装置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本技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作为举例,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1)具有多层停车平台,通过在底座上设置横向滑移机构和竖向升降机构,使上部停车平台可相对于底座在横向、竖向上运动,上部停车平台停车操作独立、便捷,该承载结构合理,操作简单;(2)由于不采用整块板材作为车位称重材料,而是只局部设置支撑板或支撑条,从而大幅度降低装置自重,有利于装置的组装和运输,且在降低钢材用量同时保证了必要的承载能力,经济可靠;(3)底座上还可设置有控制底部停车平台横向滑进或滑出的横向滑移机构,使底部停车平台不受底座的限制,停车平台上下层之间互不影响,便于车辆进、出停车平台;(4)通过在停车平台设置车辆转向机构,使汽车能更便捷地驶入、驶出停车位,提高了用户体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停车装置及停车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停车装置,包括底座、停车平台,其特征在于:停车平台为可折叠结构,包括底座上的底部停车平台,以及安装于底座上的、位于所述底部停车平台上方的至少一层上部停车平台;所述至少一层上部停车平台中的每一层可相对于底座横向移动以远离或靠近所述底座,所述至少一层上部停车平台中的每一层可相对于底座竖向升降以折叠或展开;在底部停车平台和/或上部停车平台上,对应着车轮设置有多个车轮支撑结构,车轮支撑结构之间至少设置有一处间隔区域,通过所述车轮支撑结构承载车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停车装置,包括底座、停车平台,其特征在于:停车平台为可折叠结构,包括底座上的底部停车平台,以及安装于底座上的、位于所述底部停车平台上方的至少一层上部停车平台;所述至少一层上部停车平台中的每一层可相对于底座横向移动以远离或靠近所述底座,所述至少一层上部停车平台中的每一层可相对于底座竖向升降以折叠或展开;在底部停车平台和/或上部停车平台上,对应着车轮设置有多个车轮支撑结构,车轮支撑结构之间至少设置有一处间隔区域,通过所述车轮支撑结构承载车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支撑结构为多根间隔分布的轮支撑条,间隔分布的轮支撑条固定安装或可滑动地安装于停车平台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底部停车平台包括可相对于底座收回和伸出的轮支撑条;和/或上部停车平台包括安装于可相对上部框架收回和伸出的轮支撑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轮支撑条与第二轮支撑条组成前轮支撑结构,第三轮支撑条和第四轮支撑条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宇尘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涂思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