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商用车用尾气加热车厢方消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7750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2 0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商用车用尾气加热车厢方消声器,包括壳体、前端盖和后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头部和尾端分别安装有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的内侧位于壳体内部各安装有一组网板,所述前端盖与网板之间、后端盖与网板之间各填充有玻璃纤维,所述壳体内部中线位置安装有前隔板和后隔板。本发明专利技术保持了抗性排气消声器对中、低频率噪声消声效果好的优点,并且气流通过多次转向及多次通气孔达到对高频噪音的消除效果,使发动机增压器哨声得到很好的消除,同时利用上排气管向上排气,实现了加热车厢的功能,对于不需要加热的车厢则使用下排气,加热与不加热之间可以调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商用车用尾气加热车厢方消声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排气消声器,具体涉及一种商用车用尾气加热车厢方消声器。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发动机排气消声器主要采用管道截面扩张和截面收缩的抗性排气消声器结构,利用声波在截面突变处由于声抗的变化,有一部分声波向声源反射回去,而不通过消声器的出口,从而达到消声的目的。这种抗性排气消声器对高、中、低频率的噪声消声有一定效果。而对于需要防冻保护的车厢,尾气向下排放就造成了热能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商用车用尾气加热车厢方消声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商用车用尾气加热车厢方消声器,包括壳体、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壳体的头部和尾端分别安装有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的内侧位于壳体内部各安装有一组网板,所述前端盖与网板之间、后端盖与网板之间各填充有玻璃纤维,所述壳体内部中线位置安装有前隔板和后隔板,所述前隔板和后隔板之间安装有贯穿其中的第一中间管,所述第一中间管的右下方位于后隔板上安装有第二中间管,所述第一中间管的右上方和右下方位于后隔板上分别安装有一组第二中间管,所述进气扩散管向左依次穿过靠左的网板、玻璃纤维和前端盖,所述前隔板与靠左的网板之间形成第一腔体,前隔板与后隔板之间形成第二腔体,后隔板与靠右的网板之间形成第三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外部位于壳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有上出气管和下出气管。作为优选,所述进气扩散管位于壳体外部的一端开口,位于壳体内部的另一端被前隔板封闭,其外壁上设有多个散气孔,所述第一中间管位于前隔板左侧的部分和位于后隔板右侧的部分均为开口,其表面没有散气孔,所述第二进气管右端位于第三腔体内,左端位于第二腔体内,其表面没有散气孔。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保持了抗性排气消声器对中、低频率噪声消声效果好的优点,并且气流通过多次转向及多次通气孔达到对高频噪音的消除效果,使发动机增压器哨声得到很好的消除,同时利用上排气管向上排气,实现了加热车厢的功能,对于不需要加热的车厢则使用下排气,加热与不加热之间可以调换,在实际装车使用中,得到了很好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A-A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B-B视图。图中:1、壳体,2、前端盖,3、后端盖,4、网板,5、玻璃纤维,6、前隔板,7、后隔板,8、第一中间管,9、第二中间管,10、进气扩散管,11、第一腔体,12、第二腔体,13、第三腔体,14、上出气管,15、下出气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商用车用尾气加热车厢方消声器,包括壳体1、前端盖2和后端盖3,所述壳体1的头部和尾端分别安装有前端盖2和后端盖3,所述前端盖2和后端盖3的内侧位于壳体1内部各安装有一组网板4,所述前端盖2与网板4之间、后端盖3与网板4之间各填充有玻璃纤维5,所述壳体1内部中线位置安装有前隔板6和后隔板7,所述前隔板6和后隔板7之间安装有贯穿其中的第一中间管8,所述第一中间管8的右上方和右下方位于后隔板7上分别安装有一组第二中间管9,所述第一中间管8的左上方位于前隔板6上安装有进气扩散管10,所述进气扩散管10向左依次穿过靠左的网板4、玻璃纤维5和前端盖2,所述前隔板6与靠左的网板4之间形成第一腔体11,前隔板6与后隔板7之间形成第二腔体12,后隔板7与靠右的网板4之间形成第三腔体13,所述第二腔体12外部位于壳体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有上出气管14和下出气管15。所述进气扩散管10位于壳体1外部的一端开口,位于壳体1内部的另一端被前隔板6封闭,其外壁上设有多个散气孔,所述第一中间管8位于前隔板6左侧的部分和位于后隔板7右侧的部分均为开口,其表面没有散气孔,所述第二进气管9右端位于第三腔体13内,左端位于第二腔体12内。通过以上设置,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从发动机排气管进入消声器的噪声经进气扩散管10,经前隔板6的阻隔作用,通过进气管10上的散气孔,进入第一腔体11,实现一级扩张,消除部分低、中、高频噪声,同时噪声方向的转变以及在小通气孔的振动摩擦,消除部分高频噪声;噪声在从第一腔体11通过第一中间管8进入第三腔体13时,实现第二级扩张,消除部分低、中、高频噪声,噪声从第三腔体13经第二中间管9进入第二腔体12时,实现三级扩张,消除部分低、中、高频噪声,第一腔体11和第三腔体13内的玻璃纤维5实现消除部分高频噪声,噪声经上出气管14和下出气管15上的小通气孔排出消声器时,由于噪声的转向及小通气孔附近的摩擦,又消除部分高频噪声,同时由于第一中间管8、第二中间管9和上出气管14、下出气管15上有扩口管结构,有利于降低整个消声器的排气背压,利用上出气管14排气时,可对车厢进行加热,减少加热车厢的能源损耗,不需要加热车厢时,使用下出气管15排气。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专利技术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商用车用尾气加热车厢方消声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商用车用尾气加热车厢方消声器,包括壳体、前端盖和后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头部和尾端分别安装有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的内侧位于壳体内部各安装有一组网板,所述前端盖与网板之间、后端盖与网板之间各填充有玻璃纤维,所述壳体内部中线位置安装有前隔板和后隔板,所述前隔板和后隔板之间安装有贯穿其中的第一中间管,所述第一中间管的右上方和右下方位于后隔板上分别安装有一组第二中间管,所述第一中间管的左上方位于前隔板上安装有进气扩散管,所述进气扩散管向左依次穿过靠左的网板、玻璃纤维和前端盖,所述前隔板与靠左的网板之间形成第一腔体,前隔板与后隔板之间形成第二腔体,后隔板与靠右的网板之间形成第三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外部位于壳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有上出气管和下出气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商用车用尾气加热车厢方消声器,包括壳体、前端盖和后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头部和尾端分别安装有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的内侧位于壳体内部各安装有一组网板,所述前端盖与网板之间、后端盖与网板之间各填充有玻璃纤维,所述壳体内部中线位置安装有前隔板和后隔板,所述前隔板和后隔板之间安装有贯穿其中的第一中间管,所述第一中间管的右上方和右下方位于后隔板上分别安装有一组第二中间管,所述第一中间管的左上方位于前隔板上安装有进气扩散管,所述进气扩散管向左依次穿过靠左的网板、玻璃纤维和前端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培海岳广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艾泰克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