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孔导管的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968626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1 2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孔导管的成型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形成微孔结构且微孔大小均匀,微孔不易堵塞的微孔导管加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钢丝和高分子材料共同挤出成型,使得钢丝表面包覆高分子材料,即钢丝植入在导管中心,待钢丝抽出后形成微孔,通过控制钢丝直径控制微孔大小,同时通过在钢丝表面喷涂或浸润医用级硅油,解决了由于材料的特性,材料包裹在钢丝外表后,材料与钢丝容易粘连,造成钢丝无法抽出的问题,使得不仅在导管中能够形成微孔结构,而且微孔大小均匀,微孔壁光滑无粘连。

Method for processing microporous cathete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edical instruments, in particular to a forming process of a microporous catheter. The object of the invention is to provide a microporous pipe processing method capable of forming a microporous structure, having uniform pore size and difficult clogging of micropores. The steel wire and polymer material co extrusion molding, the steel wire is coated on the surface of polymer material, namely steel wire into the catheter to be pulled out after the center wire micropores formed by controlling the wire diameter control pore size,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infiltration of medical grade silicone oil on the surface of steel wire or spraying, solved due to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material wrapped in after the appearance of steel material and steel wire, easy adhesion caused by wire can not find the problem, which not only in the conduit to form porous structure, pore size and pore uniformity, smooth without adhe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孔导管的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微孔导管的成型工艺。
技术介绍
用于临床微量注液治疗使用的输注泵,是利用硅胶囊的张力作为动力,通过毛细管的微孔限流,达到均匀给液的目的。连接输注泵的微孔导管是控制药液流量的重要部件,微孔导管内孔大小不均匀无法准确控制药液的流量。采用现有的挤出工艺无法加工微孔孔径为0.05-0.20mm的微孔导管,急需一种新的微孔导管成型方法,使得导管中能够形成0.05-0.20mm孔径的微孔结构,且微孔大小控制均匀,微孔不会出现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形成微孔结构且微孔大小均匀,微孔不易堵塞的微孔导管加工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微孔导管的加工方法,它包括如下具体步骤:1、材料准备:选取与所需微孔孔径大小一致的钢丝,在钢丝表面先进行硅化处理,硅化工艺如下:采用医用级针尖硅油,并用稀释剂稀释到浓度为2~20%后,直接灌装到喷雾罐,喷射到钢丝表面;或直接采用浸蘸、涂抹方式进行硅化处理;完成后,钢丝通过烘干装置烘干,烘干温度70~100℃,时间5~10S;2、共挤加工:经表面硅化处理后的钢丝和高分子材料共同挤出成型,使得钢丝表面包覆高分子材料,即钢丝植入在导管中心;挤出模具包括相互垂直的主模头和分流型芯,主模头中设置高分子材料流道,分流型芯中设置导引针管,分流型芯出料端设置口模,口模外侧设置口模压板,口模压板上设有调节螺母;挤出时,钢丝通过模具分流型芯上导引针管的内孔中导入,高分子材料从主模头的流道中进入,挤出工艺主要根据材料的热塑性性能控制;挤出时,通过调节口模压板上的调节螺母调整口模的位置,控制钢丝在导管的中心位置,导管挤出后通过冷却水槽冷却,并通过切管机裁切到300~600cm的合适长度;3、后处理:为了保证导管的稳定性,挤出后的导管在烘箱内进行定形处理,烘干温度为50~80℃,保温3~24小时后自然冷却;4、微孔成型:将导管中心的钢丝抽出形成内芯微孔。作为优选,所述的高分子材料为EVA或TPE或TPU,其中:EVA材料的挤出温度为160~220℃,螺杆转速10~20HZ,牵引速度5~20m/min。常用的微孔导管加工材料为PVC材料,由于PVC材料中含有的增塑剂具有吸附和迁移现象,对药液降低疗效及造成污染,危害人体健康。采用EVA或TPE或TPU材料替代传统的PVC材料,由于不含增塑剂,可以解决药液吸附和污染问题;同时钢丝在挤出前经过了表面处理,使得材料包裹在钢丝外表后,材料与钢丝不容易粘连,不会出现钢丝无法抽出的现象,因而能够形成完整、均匀的微孔结构。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的医用级针尖硅油为医用级二甲基硅油。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的稀释剂为HCFC141B。作为优选,步骤1中将医用级针尖硅油用稀释剂稀释到浓度为5%后,直接通过专用喷射器喷射到钢丝表面。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这样的,钢丝预先用浓度为2-20%的医用级硅油浸润,不经过烘干处理,直接进入模具,与高分子材料一同挤出成型。本工艺同时可以进行多层微孔导管的加工,如双层或3层,通过模具设计,材料分2层或3层,用2台或3台挤出机共挤实现。现有技术中在导管中植入钢丝的方法,如申请号为201120430889.9和201210389863.3的中国专利,是将钢丝植入在导管的管壁内,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导管的耐弯折和耐扭曲性能,其中导管内孔的成型仍采用的是传统挤出工艺。本专利技术通过将钢丝和高分子材料共同挤出成型,使得钢丝表面包覆高分子材料,即钢丝植入在导管中心,待钢丝抽出后形成微孔,通过控制钢丝直径控制微孔大小,同时通过在钢丝表面喷涂或浸润医用级硅油,解决了由于材料的特性,材料包裹在钢丝外表后,材料与钢丝容易粘连,造成钢丝无法抽出的问题,使得不仅在导管中能够形成微孔结构,而且微孔大小均匀,微孔壁光滑无粘连。附图说明图1为微孔导管的挤出模具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微孔导管的加工方法1、材料准备:选取与所需微孔孔径大小一致的钢丝,在钢丝表面先进行硅化处理,硅化工艺如下:采用医用级针尖硅油,即医用级二甲基硅油(美国道康宁公司),并用稀释剂HCFC141B稀释到浓度为2%后,直接灌装到喷雾罐,喷射到钢丝表面;或直接采用浸蘸、涂抹方式进行硅化处理;完成后,钢丝通过烘干装置烘干,烘干温度70℃,时间10S;2、共挤加工:经表面硅化处理后的钢丝和高分子材料共同挤出成型,使得钢丝表面包覆高分子材料,即钢丝植入在导管中心;挤出模具如图1所示:包括相互垂直的主模头1和分流型芯2,主模头中设置高分子材料流道3,分流型芯中设置导引针管4,分流型芯出料端设置口模5,口模外侧设置口模压板6,口模压板上设有调节螺母7;挤出时,钢丝通过模具分流型芯上导引针管的内孔中导入,EVA或TPE或TPU高分子材料从主模头的流道中进入;挤出工艺主要根据材料的热塑性性能控制,其中:EVA材料的挤出温度为160℃,螺杆转速20HZ,牵引速度5m/min;挤出时,通过调节口模压板上的调节螺母调整口模的位置,控制钢丝在导管的中心位置,导管挤出后通过冷却水槽冷却,并通过切管机裁切到300~600cm的合适长度;3、后处理:为了保证导管的稳定性,挤出后的导管在烘箱内进行定形处理,烘干温度为50℃,保温24小时后自然冷却。4、微孔成型:将导管中心的钢丝抽出形成内芯微孔。实施例2一种微孔导管的加工方法1、材料准备:选取与所需微孔孔径大小一致的钢丝,在钢丝表面先进行硅化处理,硅化工艺如下:采用医用级针尖硅油,即医用级二甲基硅油(美国道康宁公司),并用稀释剂HCFC141B稀释到浓度为20%后,直接灌装到喷雾罐,喷射到钢丝表面;或直接采用浸蘸、涂抹方式进行硅化处理;完成后,钢丝通过烘干装置烘干,烘干温度100℃,时间5S;2、共挤加工:经表面硅化处理后的钢丝和高分子材料共同挤出成型,使得钢丝表面包覆高分子材料,即钢丝植入在导管中心;挤出模具如图1所示:包括相互垂直的主模头1和分流型芯2,主模头中设置高分子材料流道3,分流型芯中设置导引针管4,分流型芯出料端设置口模5,口模外侧设置口模压板6,口模压板上设有调节螺母7;挤出时,钢丝通过模具分流型芯上导引针管的内孔中导入,EVA或TPE或TPU高分子材料从主模头的流道中进入;挤出工艺主要根据材料的热塑性性能控制,其中:EVA材料的挤出温度为220℃,螺杆转速10HZ,牵引速度20m/min;挤出时,通过调节口模压板上的调节螺母调整口模的位置,控制钢丝在导管的中心位置,导管挤出后通过冷却水槽冷却,并通过切管机裁切到300~600cm的合适长度;3、后处理:为了保证导管的稳定性,挤出后的导管在烘箱内进行定形处理,烘干温度为80℃,保温3小时后自然冷却。4、微孔成型:将导管中心的钢丝抽出形成内芯微孔。实施例3一种微孔导管的加工方法1、材料准备:选取与所需微孔孔径大小一致的钢丝,在钢丝表面先进行硅化处理,硅化工艺如下:采用医用级针尖硅油,即医用级二甲基硅油(美国道康宁公司),并用稀释剂HCFC141B稀释到浓度为5%后,直接灌装到喷雾罐,喷射到钢丝表面;或直接采用浸蘸、涂抹方式进行硅化处理;完成后,钢丝通过烘干装置烘干,烘干温度85℃,时间7S;2、共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微孔导管的加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孔导管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具体步骤:(1)材料准备:选取与所需微孔孔径大小一致的钢丝,在钢丝表面先进行硅化处理,硅化工艺如下:采用医用级针尖硅油,并用稀释剂稀释到浓度为2~20%后,直接灌装到喷雾罐,喷射到钢丝表面;或直接采用浸蘸、涂抹方式进行硅化处理;完成后,钢丝通过烘干装置烘干,烘干温度70~100℃,时间5~10S;(2)共挤加工:经表面硅化处理后的钢丝和高分子材料共同挤出成型,使得钢丝表面包覆高分子材料,即钢丝植入在导管中心;挤出模具包括相互垂直的主模头和分流型芯,主模头中设置高分子材料流道,分流型芯中设置导引针管,分流型芯出料端设置口模,口模外侧设置口模压板,口模压板上设有调节螺母;挤出时,钢丝通过模具分流型芯上导引针管的内孔中导入,高分子材料从主模头的流道中进入,挤出工艺主要根据材料的热塑性性能控制;挤出时,通过调节口模压板上的调节螺母调整口模的位置,控制钢丝在导管的中心位置,导管挤出后通过冷却水槽冷却,并通过切管机裁切到300~600cm的合适长度;(3)后处理:为了保证导管的稳定性,挤出后的导管在烘箱内进行定形处理,烘干温度为50~80℃,保温3~24小时后自然冷却;(4)微孔成型:将导管中心的钢丝抽出形成内芯微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孔导管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具体步骤:(1)材料准备:选取与所需微孔孔径大小一致的钢丝,在钢丝表面先进行硅化处理,硅化工艺如下:采用医用级针尖硅油,并用稀释剂稀释到浓度为2~20%后,直接灌装到喷雾罐,喷射到钢丝表面;或直接采用浸蘸、涂抹方式进行硅化处理;完成后,钢丝通过烘干装置烘干,烘干温度70~100℃,时间5~10S;(2)共挤加工:经表面硅化处理后的钢丝和高分子材料共同挤出成型,使得钢丝表面包覆高分子材料,即钢丝植入在导管中心;挤出模具包括相互垂直的主模头和分流型芯,主模头中设置高分子材料流道,分流型芯中设置导引针管,分流型芯出料端设置口模,口模外侧设置口模压板,口模压板上设有调节螺母;挤出时,钢丝通过模具分流型芯上导引针管的内孔中导入,高分子材料从主模头的流道中进入,挤出工艺主要根据材料的热塑性性能控制;挤出时,通过调节口模压板上的调节螺母调整口模的位置,控制钢丝在导管的中心位置,导管挤出后通过冷却水槽冷却,并通过切管机裁切到300~600cm的合适长度;(3)后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建强朱磊峰苏卫东李慎贵沈钰琴祝尔加夏胜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伏尔特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