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科专利>正文

一种化工原料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6718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1 2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化工原料反应装置,涉及化工反应装置领域。它包括底座、反应釜和螺旋杆;底座内底端中部安装有动力电机;在反应釜内,中心轴上固定有若干搅拌叶片;反应釜内沿内壁固定有多个竖直的套管,螺旋杆在套管内转动配合;辅助电机输出端与螺旋杆下端固定连接;反应釜内顶端转动连接有多个扰流杆,扰流杆上端与反应釜内顶端转动连接;套管外套接有环形的填料管,填料管内侧与套管连通;填料管的外侧连通有导管,导管另一端与外部供料装置相连;所述的套管管壁为双层结构,外层为隔热层,内层为加热层,加热层与外部供热装置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搅拌叶片和螺旋杆同时作用使原料进行充分的混合,加热和加料均较为均匀。

Chemical raw material reac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eaction device for chemical raw materials, which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chemical reaction devices. It comprises a base, a reaction kettle and a screw rod; the base bottom is arranged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motor; in a reaction kettle, a plurality of mixing blades fixed on the central shaft; the reaction kettle along the inner wall is fixed with a plurality of upright casing, screw rod in the sleeve to rotate together; lower output auxiliary motor end and the screw rod fixation connection; reactor top rotation is connected with a plurality of spoiler rod spoiler rod is rotatably connected with the reaction kettle inside the top; casing is sheathed with a circular tube filler, filler pipe inside and outside casing connected; filler pipe communicated with the pipe, connected to the other end of the catheter and the outer casing of the feeding device; the wall is a double-layer structure, the outer layer is a heat insulation layer, the inner layer is a heating layer, a heating layer is connected with external heating device.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hat the mixing blade and the spiral rod act simultaneously to make the raw materials fully mixed, and the heating and feeding are more uni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化工原料反应装置
本技术涉及化工反应装置领域。
技术介绍
在制作化工材料时,有些原料反应需要控制在合适的温度和实现均匀搅拌,传统的温控方法是通过介质燃烧获得热量从底部对原料进行升温,这种方法不仅使得热量分布不均匀,而且温度控制困难,极易造成原料加热温度不均和过热最终导致原料烘干不良甚至损坏,传统的搅拌方法多采用人工,费事费力,且搅拌不均匀,而一般通过单独的搅拌电机进行搅拌,仍然存在内部原料无法全部参与均匀混合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化工原料反应装置。搅拌叶片和螺旋杆同时作用使原料进行充分的混合,加热和加料均较为均匀。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化工原料反应装置,包括底座、反应釜和螺旋杆;反应釜固定在底座上表面中部;底座内底端中部安装有动力电机;动力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减速器;减速器的输出端连接有中心轴,中心轴穿过底座上端和反应釜下端延伸进反应釜内;在反应釜内,中心轴上固定有若干搅拌叶片;反应釜的顶端设置有进料口;进料口螺纹连接有密封盖;反应釜内沿内壁固定有多个竖直的套管,螺旋杆在套管内转动配合,螺旋杆长于套管;底座内安装有与套管位置一一对应的辅助电机,辅助电机输出端与螺旋杆下端固定连接;反应釜内顶端转动连接有多个扰流杆,扰流杆上端与反应釜内顶端转动连接;套管外套接有环形的填料管,填料管内侧与套管连通;填料管的外侧连通有导管,导管另一端与外部供料装置相连;所述的套管管壁为双层结构,外层为隔热层,内层为加热层,加热层与外部供热装置相连。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一种化工原料反应装置的扰流杆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输出端与外部显示设备相连。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一种化工原料反应装置的扰流杆下端固定有摆球。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一种化工原料反应装置的反应釜外壁设有保温层。本技术与传统化工反应装置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1、动力电机壳带动搅拌叶片转动,对反应釜内部的原料进行搅拌,中心轴上固定多个搅拌叶片,扩大搅拌范围,使搅拌更加充分,套管内转动配合设置螺旋杆,辅助电机可带动螺旋杆转动,螺旋杆与套管转动配合,在螺旋杆转动时,能够上下方向运输原料,同时起到搅拌混合的作用,原料在套管内稳定通过,螺旋杆长于套管,可以保证原料经过套管内部时,处于移动状态,不会发生堆积等现象。通过导管向填料管内注入反应所需的添加料,可随时进行添加,且传统一次性加入相比,添加料的加入更加均匀,原料在套管内移动更新,并随之加入添加料,便于反应物的充分混合。套管的管壁内层与螺旋杆运输的原料向接触,将加热层设置在套管的内层,在加热过程中,原料一定处于移动状态下,加热均匀,且可避免长时间的对固定的原料一直加热,外层为隔热层,能够使贴合与套管外壁的原料受到加热的影响较小,即使搅拌力度无法使原料充分流动,也不会造成原料加热过渡的情况。扰流杆的设置可打乱搅拌过程中原料的流动,使混合更充分;2、通过在多个扰流杆上设置温度传感器,能够方便检测反应釜内部多点的温度,观测加热是否达到要求;3、扰流杆在原料的搅动过程中,发生转动,以打乱原料的固有转动,在扰流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摆球,摆球的重量能够提高扰流杆的摆动性,提高原料的混合效果;4、保温层有利于反应釜内的温度维持,减少能量外散损失。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套管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电路图;图中,1、底座;2、反应釜;3、动力电机;4、减速器;5、中心轴;6、搅拌叶片;7、进料口;8、密封盖;9、套管;10、螺旋杆;11、辅助电机;12、扰流杆;13、填料管;14、导管;15、隔热层;16、加热层;17、温度传感器;18、摆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3所示,一种化工原料反应装置,包括底座1、反应釜2和螺旋杆10;反应釜2固定在底座1上表面中部;底座1内底端中部安装有动力电机3;动力电机3的输出端连接有减速器4;减速器4的输出端连接有中心轴5,中心轴5穿过底座1上端和反应釜2下端延伸进反应釜2内;在反应釜2内,中心轴5上固定有若干搅拌叶片6;反应釜2的顶端设置有进料口7;进料口7螺纹连接有密封盖8;反应釜2内沿内壁固定有多个竖直的套管9,螺旋杆10在套管9内转动配合,螺旋杆10长于套管9;底座1内安装有与套管9位置一一对应的辅助电机11,辅助电机11输出端与螺旋杆10下端固定连接;反应釜2内顶端转动连接有多个扰流杆12,扰流杆12上端与反应釜2内顶端转动连接;套管9外套接有环形的填料管13,填料管13内侧与套管9连通;填料管13的外侧连通有导管14,导管14另一端与外部供料装置相连;所述的套管9管壁为双层结构,外层为隔热层15,内层为加热层16,加热层16与外部供热装置相连;扰流杆12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7,温度传感器17输出端与外部显示设备相连;扰流杆12下端固定有摆球18;反应釜2外壁设有保温层。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进料口7加入化工反应原料,密封盖8封住进料口7,同时开启动力电机3和辅助电机11,动力电机3带动中心轴5转动,使搅拌叶片6在反应釜2内搅动原料,使原料之间能够进行充分的混合,搅拌叶片6可在中心轴5上沿竖直方向均匀分布多组,以便于在不同的高度上,均能够提供较好的搅拌动力;辅助电机11可带动螺旋杆10在套管9内转动,螺旋杆10的转动即可带动套管9内的原料上下移动,螺旋杆10的运输功能在其他领域已得到使用,以螺旋杆10转动时带动原料在套管9内上升为例,套管9的下端进口与反应釜2底端接近,将底部的原料运输至上方,实现反应釜2内侧壁位置的原料的上下滚动交换混合,在套管9内的运输过程,由于螺旋杆10的转动,同样存在搅动过程。在向内部加入反应所需添加料时,通过外部的供料装置将添加料通过导管14和填料管13先加入到套管9内,套管9内的原料不断流动更新,添加料逐渐加入到原料中,加入时较为均匀。当需要对原料进行加热时,通过外部的供热装置对套管9的加热层16进行供热升温,原料在套管9内的运输过程中受热升温,并从上端流出后与原料混合传热,当辅助电机11转动较快,则原来在套管9内的运输也较快,原料的流动性高则加热效率高。套管9贴合于反应釜2内壁,减少套管9与反应釜2内壁之间的间隙,避免间隙内的原来无法很好的参与混合,套管9与内壁接触的一侧可为长方形,同时,原料在套管9内运输到上端过程中,底部的原料首先由四周进行补充,套管9数量的设置,应根据实际情况考量,基本使整个圆周面均处于流动的范围内,搅拌叶片6和螺旋杆10的共同作用,使反应釜2内部的原料充分的搅动混合。填料管13的内侧与套管9连通,可通过在填料管13内侧设置通孔与套管9连通,导管14及填料管13适于液体或粉末状等的添加料的添加,若为块状体积较大时,不便于在导管14内的流动运输,可直接通过进料口7进行填充,外部的供料装置可通过压力向内部推送添加料,为可实现的常规装置,可在反应釜2上增加稳压阀,以防止内部压强过高。所述的外部供热装置,为常规的加热装置,并能够进行温度的控制,将热量导入到加热层16对原料进行加热,也可将加热层16内设置安装加热电阻丝等,使加热层16升温,并通过常规的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化工原料反应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化工原料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反应釜(2)和螺旋杆(10);反应釜(2)固定在底座(1)上表面中部;底座(1)内底端中部安装有动力电机(3);动力电机(3)的输出端连接有减速器(4);减速器(4)的输出端连接有中心轴(5),中心轴(5)穿过底座(1)上端和反应釜(2)下端延伸进反应釜(2)内;在反应釜(2)内,中心轴(5)上固定有若干搅拌叶片(6);反应釜(2)的顶端设置有进料口(7);进料口(7)螺纹连接有密封盖(8);反应釜(2)内沿内壁固定有多个竖直的套管(9),螺旋杆(10)在套管(9)内转动配合,螺旋杆(10)长于套管(9);底座(1)内安装有与套管(9)位置一一对应的辅助电机(11),辅助电机(11)输出端与螺旋杆(10)下端固定连接;反应釜(2)内顶端转动连接有多个扰流杆(12),扰流杆(12)上端与反应釜(2)内顶端转动连接;套管(9)外套接有环形的填料管(13),填料管(13)内侧与套管(9)连通;填料管(13)的外侧连通有导管(14),导管(14)另一端与外部供料装置相连;所述的套管(9)管壁为双层结构,外层为隔热层(15),内层为加热层(16),加热层(16)与外部供热装置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化工原料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反应釜(2)和螺旋杆(10);反应釜(2)固定在底座(1)上表面中部;底座(1)内底端中部安装有动力电机(3);动力电机(3)的输出端连接有减速器(4);减速器(4)的输出端连接有中心轴(5),中心轴(5)穿过底座(1)上端和反应釜(2)下端延伸进反应釜(2)内;在反应釜(2)内,中心轴(5)上固定有若干搅拌叶片(6);反应釜(2)的顶端设置有进料口(7);进料口(7)螺纹连接有密封盖(8);反应釜(2)内沿内壁固定有多个竖直的套管(9),螺旋杆(10)在套管(9)内转动配合,螺旋杆(10)长于套管(9);底座(1)内安装有与套管(9)位置一一对应的辅助电机(11),辅助电机(11)输出端与螺旋杆(10)下端固定连接;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科邓阿琴李逢振王超
申请(专利权)人:陈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