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卷针及电芯卷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60422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8 0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卷针及电芯卷绕机,其中电池卷针包括卷针本体,所述卷针本体包括连接部、第一针体及第二针体,所述第一针体和所述第二针体分别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针体和所述第二针体分别具有两相对的弧形侧面,所述电池卷针还包括覆盖设置于所述卷针本体外表面的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抗摩擦层。上述电池卷针及电芯卷绕机,能够解决电池卷针和电池隔膜之间摩擦力过大的问题以及电池卷针和凝胶隔膜之间的静电问题。此外,由于第一针体和第二针体分别具有两相对的弧形侧面,能够避免在电芯卷绕过程中,电池隔膜被刮破,从而提高电芯的良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卷针及电芯卷绕机
本技术涉及电芯卷绕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卷针及电芯卷绕机。
技术介绍
目前,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移动电源、电子烟、各种数码产品、电动工具、动力、储能等领域,其市场应用广、潜力大。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应用日益广泛,电池容量越来越大,人们对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提高离子电池的安全性成为一种迫切而普遍的要求。其中,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一种方式是采用凝胶卷针来制备锂离子电池。在锂离子电池的制备过程中,电芯卷绕是一道重要的工序,将电芯卷绕在电池卷针上之后,需要将电池卷针抽取出来。传统的电池卷针与凝胶卷针之间存在较大的静电和摩擦力,导致电芯卷绕之后卷针抽取困难,甚至可能在抽取卷针时不慎将电极芯一同抽出,破坏电池结构,降低电池生产的良品率。此外,传统的电池卷针一般为片状,在卷绕电芯时,容易刮破电池隔膜,损坏电芯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池卷针及电芯卷绕机,能够可以解决电池卷针和电池隔膜之间摩擦力过大及存在静电的问题,同时能够避免在电芯卷绕过程中,电池隔膜被刮破,从而提高电芯的良品率。一种电池卷针,包括卷针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卷针本体包括连接部、第一针体及第二针体,所述第一针体和所述第二针体分别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针体和所述第二针体分别具有两相对的弧形侧面,所述电池卷针还包括覆盖设置于所述卷针本体外表面的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抗摩擦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抗摩擦层的厚度与所述卷针本体的厚度之比为0.02~0.5: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抗摩擦层的厚度与所述卷针本体的厚度之比为0.06~0.35: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针体包括远离所述第二针体的第一外表面和靠近所述第二针体的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二针体包括远离所述第一针体的第三外表面和靠近所述第一针体的第四外表面,所述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抗摩擦层覆盖设置于所述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三外表面和所述连接部的外表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表面和所述第三外表面分别具有两相对的弧形侧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针体和所述第二针体分别为半椭圆柱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针体和所述第二针体分别为半圆柱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表面和所述第三外表面还分别具有一平面,所述平面分别连接所述两相对的弧形侧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针体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设置有一对极耳卡槽,所述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抗摩擦层与所述极耳卡槽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开口。一种电芯卷绕机,其包括卷绕机构及如上述任一所述的电池卷针,所述电池卷针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卷绕机构上。上述电池卷针及电芯卷绕机,能够解决电池卷针和电池隔膜之间摩擦力过大的问题。对于采用凝胶隔膜的电池来说,由于凝胶隔膜表面涂覆的聚偏二氟乙烯(PVDF)材料含有氟元素,上述电池卷针的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抗摩擦层同样含有氟元素,两者对电荷吸引能力相当,摩擦时不易产生静电,因此还能解决卷针和电池隔膜之间的静电问题。此外,由于第一针体和第二针体分别具有两相对的弧形侧面,能够避免在电芯卷绕过程中,电池隔膜被刮破,从而提高电芯的良品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池卷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电池卷针的结构示意图;图3a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电池卷针的结构示意图;图3b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电池卷针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电池卷针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一种电池卷针,包括卷针本体,所述卷针本体包括连接部、第一针体及第二针体,所述第一针体和所述第二针体分别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针体和所述第二针体分别具有两相对的弧形侧面,所述电池卷针还包括覆盖设置于所述卷针本体外表面的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抗摩擦层。为了进一步说明上述电池卷针,一个例子是,请参阅图1,该电池卷针10包括卷针本体11,所述卷针本体包括连接部111、第一针体112及第二针体113,所述第一针体和所述第二针体分别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电池卷针还包括覆盖设置于所述卷针本体外表面的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抗摩擦层12。本实施例中,将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包覆在卷针本体表面,由于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材料的摩擦系数极低,具有润滑作用,因此可以解决电池卷针和电池隔膜之间摩擦力过大的问题。此外,对于采用凝胶隔膜的电池来说,由于凝胶隔膜表面涂覆的聚偏二氟乙烯(PVDF)材料含有氟元素,上述电池卷针的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抗摩擦层同样含有氟元素,两者对电荷吸引能力相当,摩擦时不易产生静电,因此还能解决卷针和电池隔膜之间的静电问题。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针体和所述第二针体分别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第一针体和所述第二针体相对设置。这样,能够避免在电芯卷绕过程中,第一针体和第二针体产生滑动,从而提高电芯卷绕的效率。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针体和所述第二针体分别具有两相对的弧形侧面。这样,能够避免在电芯卷绕过程中,电池隔膜被刮破,从而提高电芯的良品率。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中设置有弹性缓冲层。这样,连接部的厚度可调整,从而使得整个电池卷针的厚度可调,使得在电芯卷绕完成之后,通过压缩弹性缓冲层减小电池卷针的厚度,使电池卷针更易拔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抗摩擦层具有若干沿所述卷针本体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凹槽和/或条形凸起。这样,能够避免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抗摩擦层与电池隔膜无缝连接,使得在电芯卷绕完成之后,由于电池卷针和电池隔膜之间存在缝隙,使电池卷针更易拔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抗摩擦层的厚度与所述卷针本体的厚度之比为0.02~0.5:1。例如,所述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抗摩擦层的厚度与所述卷针本体的厚度之比为0.06~0.35:1。又如,所述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抗摩擦层的厚度与所述卷针本体的厚度之比为0.25:1。这样,能够具有较好的润滑效果及除静电效果。其中,在制备上述电池卷针时,首先根据需要计算出成品卷针的宽度、厚度等尺寸参数;扣除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抗摩擦层的尺寸,得到卷针本体的尺寸;根据卷针本体的尺寸采用预设材料制成卷针本体,例如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卷针本体;在卷针本体上包覆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抗摩擦层,得到成品卷针,即上述电池卷针。上述电池卷针用于电池的电芯卷绕,制备锂离子电池。尤其适用于凝胶隔膜电池的电芯卷绕。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针体和所述第二针体为片状结构。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卷针,包括卷针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卷针本体包括连接部、第一针体及第二针体,所述第一针体和所述第二针体分别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针体和所述第二针体分别具有两相对的弧形侧面,所述电池卷针还包括覆盖设置于所述卷针本体外表面的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抗摩擦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卷针,包括卷针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卷针本体包括连接部、第一针体及第二针体,所述第一针体和所述第二针体分别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针体和所述第二针体分别具有两相对的弧形侧面,所述电池卷针还包括覆盖设置于所述卷针本体外表面的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抗摩擦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卷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抗摩擦层的厚度与所述卷针本体的厚度之比为0.02~0.5: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卷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抗摩擦层的厚度与所述卷针本体的厚度之比为0.06~0.25: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卷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针体包括远离所述第二针体的第一外表面和靠近所述第二针体的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二针体包括远离所述第一针体的第三外表面和靠近所述第一针体的第四外表面,所述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抗摩擦层覆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云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TCL金能电池有限公司惠州泰科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