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板间的电气连接及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42664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2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CB板间的电气连接及固定装置,包括底座和至少两块PCB板,第一PCB板设置有至少一个装配孔,所述第一PCB板上装配孔周围设置有第一导电接触面,第二PCB板设置有与装配孔配合的安装孔,所述第二PCB板下方安装孔周围设置有第二导电接触面,所述第一PCB板与第二PCB板通过导电柱连接,所述安装孔与导电柱内设置有绝缘垫,螺钉穿过绝缘垫的内孔、导电柱内孔及装配孔固定在底座上。可以实现PCB板间的电气连接,使得不同PCB板之间的连接更可靠,电流承载能力更高,也同时达到了可同时固定两PCB板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PCB板间的电气连接及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PCB板间的电气连接及固定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电动车的电机控制内的PCB板间的电气连接及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动车是以电力为驱动,以电力为能源的车子,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电动车已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作为电动车三大核心部件之一的电动车控制器,其可靠、安全性对着整车的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动车控制器内一般会有多块PCB板,受限于控制器的体积,一般会降PCB板分层放置。目前,车用控制器内部PCB板之间的电气连接一般使用连接器或导线焊接等方式,但是这些连接方式因不具有固定两PCB板的功能而需要额外的螺钉等机构来固定。另外这种连接方式的成本较高,生产装配困难,电气连接的可靠性及稳定不理想,这也影响着车用控制器的可靠性,从而影响车辆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PCB板间的电气连接及固定装置,可以实现PCB板间的电气连接,使得不同PCB板之间的连接更可靠,电流承载能力更高,也同时达到了可同时固定两PCB板的作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PCB板间的电气连接及固定装置,包括底座和至少两块PCB板,第一PCB板设置有至少一个装配孔,所述第一PCB板上装配孔周围设置有第一导电接触面,第二PCB板设置有与装配孔配合的安装孔,所述第二PCB板下方安装孔周围设置有第二导电接触面,所述第一PCB板与第二PCB板通过导电柱连接,所述安装孔与导电柱内设置有绝缘垫,螺钉穿过绝缘垫的内孔、导电柱内孔及装配孔固定在底座上。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接触面和第二导电接触面的厚度与导电柱的厚度相同。优选的,所述绝缘垫为杯形绝缘垫,其内部设置内孔,包括杯口部和杯体部,所述杯口部的直径大于杯体部的直径,所述杯体部的外径略小于导电柱的内孔直径,所述杯体部延伸至导电柱内孔内,所述杯口部内部设置凹面。优选的,所述螺钉通过弹性垫片穿过绝缘垫的内孔、导电柱内孔及装配孔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凹面的直径略大于弹性垫片的直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的装置可以实现车用控制器内部PCB板之间的电气连接,可使得产品内部的不同PCB板之间的连接更可靠,电流承载能力更高。同时达到了可同时固定两PCB板的作用,通过设置杯形绝缘垫,将其插入电路板的安装孔及导电柱内孔,限制导电柱滑动,从而提高产品的性能及寿命,提高车辆的安全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PCB板间连接处的剖视图。其中,1、底座,2、第一PCB板,3、导电柱,4、第二PCB板,5、绝缘垫,6、螺钉,11、配合面,12、螺纹孔,21、第一导电接触面,22、装配孔,31、导电柱内孔,41、安装孔,42、第二导电接触面,51、凹面,52、绝缘垫内孔,61、弹性垫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实施例:如图1、2所示,一种PCB板间的电气连接及固定装置,包括底座1和至少两块PCB板(这里为了区别,将靠近底座1的PCB板定义为第一PCB板2,将其上的PCB板定义为第二PCB板4),第一PCB板2设置有至少一个装配孔22,第一PCB板2上装配孔22周围设置有第一导电接触面21,第二PCB板4设置有与装配孔22配合的安装孔41,第二PCB板4下方安装孔41周围设置有第二导电接触面42,第一PCB板2与第二PCB板4通过导电柱3连接,第一导电接触面21和第二导电接触面42的厚度与导电柱3的厚度最好是相同。在安装孔41与导电柱3内设置有绝缘垫5,螺钉6放置弹性垫片61,螺钉6穿过绝缘垫5的内孔52、导电柱内孔31及装配孔22固定在底座1上,底座1上设置放置在第一PCB板2的配合面11,配合面11设置有与螺钉6配合的螺纹孔12。绝缘垫5为杯形绝缘垫,其内部设置内孔52,包括杯口部和杯体部,杯口部和杯体部都为圆柱形,杯口部的直径大于杯体部的直径,杯体部的外径略小于导电柱的内孔直径,杯体部延伸至导电柱内孔31内,杯口部内部设置凹面51,凹面51的直径略大于弹性垫片61的直径。装配时,将第一PCB板2上放置在底座1的配合面11上后,将导电柱3的下表面贴合在第一PCB板2的导电接面21上,之后将第二PCB板4的安装孔41与导电柱3对齐并使第二PCB板4的导电接触面42与导电柱3的上表面贴合,将杯形绝缘垫5插入第二PCB板4的安装孔41及导电柱内孔31内,杯形绝缘垫5可以限制导电柱3滑动,再用螺钉6穿过杯形绝缘垫5内孔52、安装孔41、导电柱内孔31、装配孔22,锁紧固定在底座1的螺纹孔12上,螺钉6锁紧时,弹性垫片61压在杯形绝缘垫5的杯形凹面51上。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PCB板间的电气连接及固定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PCB板间的电气连接及固定装置,包括底座和至少两块PCB板,其特征在于,第一PCB板设置有至少一个装配孔,所述第一PCB板上装配孔周围设置有第一导电接触面,第二PCB板设置有与装配孔配合的安装孔,所述第二PCB板下方安装孔周围设置有第二导电接触面,所述第一PCB板与第二PCB板通过导电柱连接,所述安装孔与导电柱内设置有绝缘垫,螺钉穿过绝缘垫的内孔、导电柱内孔及装配孔固定在底座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CB板间的电气连接及固定装置,包括底座和至少两块PCB板,其特征在于,第一PCB板设置有至少一个装配孔,所述第一PCB板上装配孔周围设置有第一导电接触面,第二PCB板设置有与装配孔配合的安装孔,所述第二PCB板下方安装孔周围设置有第二导电接触面,所述第一PCB板与第二PCB板通过导电柱连接,所述安装孔与导电柱内设置有绝缘垫,螺钉穿过绝缘垫的内孔、导电柱内孔及装配孔固定在底座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板间的电气连接及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纪武
申请(专利权)人:科蒂斯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