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板用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4155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2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大型化,也能使腿部容易弹性变形的基板用连接器。在壳体(11)上,在与电路板(30)的表面侧相对的下表面(13)(底面)突出设有腿部(16)。在腿部(16)的顶端侧设有卡止部(21),卡止部(21)朝与从下表面(13)突出的突出方向的交叉的方向外伸,并与电路板(30)的背面侧弹性卡止。腿部(16)的基端侧被从壳体(11)的下表面(13)进入内侧的移位容许空间部(25)划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板用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板用连接器。
技术介绍
以前,作为将基板用连接器固定到电路板的结构,例如以下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已知有如下结构:将设于壳体的下表面的腿部(在以下专利文献1中为安装脚)插入形成于电路板的贯通孔中并使其卡止。腿部在壳体的底面立设为悬臂状,并且在腿部的外周面设有卡止部(在以下专利文献1中为突起)。当将腿部插入贯通孔中时,卡止部与贯通孔的周缘部接触并使腿部在贯通孔内弹性变形,当卡止部穿过贯通孔时,腿部则弹性恢复而使卡止部与电路板的背面侧卡止,由此基板用连接器被固定到电路板上。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148241号公报但是,在如上述构成的基板用连接器中,为了提高连接器与电路板的保持力,可以考虑将卡止部与电路板的卡止量设定得大。若将卡止部与电路板的卡止量设定得大,在腿部通过贯通孔时需要较大地弹性变形,为了使腿部容易弹性变形,可以考虑将腿部的长度尺寸设定得大。但是,若将腿部的长度尺寸设定得大,则会导致基板用连接器大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根据如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大型化也能使腿部容易弹性变形的基板用连接器。本专利技术的基板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该壳体具有与电路板的表面侧相对的底面,在所述底面突出设有腿部,在所述腿部的顶端侧设有卡止部,该卡止部朝与所述腿部从所述底面突出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外伸,并与所述电路板的背面侧弹性卡止,所述腿部的基端侧被从所述壳体的所述底面进入内侧的移位容许空间部划分。专利技术效果由于腿部的基端侧被从壳体的底面进入内侧的移位容许空间部划分,所以腿部的弹性移位能借由移位容许空间部进行,除了能较长地确保腿部的弹性移位区域(可动区域),还能与腿部的基端侧从壳体的底面进入内侧的量相对应地避免基板用连接器的大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的基板用连接器,且示出固定到电路板上的状态的主视图。图2是示出基板用连接器的侧视图。图3是示出基板用连接器的仰视图。图4是示出基板用连接器的固定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5(A)是示出将基板用连接器的固定部插入到电路板的贯通孔中的状态的沿图3的X-X线的截面图,(B)是示出被按压部被对方连接器按压的状态的沿图3的X-X线的截面图。图6是示出将基板用连接器的固定部插入于电路板的贯通孔中的过程的状态的沿图3的X-X线的截面图。图7是实施例2中的基板用连接器,(A)是示出将固定部插入到电路板的贯通孔中的状态的沿图3的X-X线的截面图,(B)是示出将插入部件插入腿部之间的状态的沿图3的X-X线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方式。基板用连接器可以形成为,所述壳体具有筒状的罩部,所述底面作为所述罩部的底壁的外表面而构成,所述移位容许空间部是贯通所述罩部的底壁的孔。如果移位容许空间部是在罩部的底壁的底面上开口的有底的凹部,只能与凹部的深度相对应地确保腿部的基端侧的弹性移位区域。这一点,根据上述构成,由于移位容许空间部是贯通罩部的底壁的孔,所以能充分且较长地确保腿部的弹性移位区域。基板用连接器也可以形成为,在所述罩部的底壁的内表面中的所述移位容许空间部的开口缘部设有被按压部,被按压部被嵌合于所述罩部内的对方连接器按压。通过被按压部被对方连接器按压,从而使腿部倾斜并使得卡止部向其与电路板的卡止量增加的方向移位,因此能提高腿部对电路板的卡止力。基板用连接器也可以形成为,所述腿部在所述移位容许空间部配设多个,在多个所述腿部之间插入有插入部件。由于通过在多个腿部之间插入所述插入部件来限制各腿部的弹性移位,所以能稳定地维持卡止部与电路板卡止的状态。<实施例1>以下,参照图1-图6对将本专利技术具体化的实施例1进行详细地说明。本实施例1中的基板用连接器被安装于电路板30的表面上,并具备壳体11。在壳体11上一体地设有固定部10,固定部10插入到设于电路板30的贯通孔31中并被固定。贯通孔31呈圆形状并在表背方向上贯通电路板30。以下,在各构成部件中,将图1的下侧(电路板30侧)作为下方,将上侧作为上方,并且将图2中的左侧(与对方连接器40嵌合的嵌合方向前侧)作为前方,将右侧作为后方进行说明。壳体11为合成树脂制,具有外嵌于对方连接器40的罩部12。罩部12形成为内周面呈方形的方筒状,对方连接器40能从前方嵌合到罩部12。在壳体11保持有与对方连接器40和电路板30电连接的未予图示的端子配件。在罩部12的下表面(壳体11的外表面中的与电路板30相对的底面)13设有稍微向下方隆起的隆起部14。隆起部14在罩部12的左右两侧设置一对。如图3所示,隆起部14沿罩部12的左右的两个侧缘在壳体11的整个前后方向上形成。隆起部14左右对称地形成。罩部12的下表面13中的左右隆起部14之间的部分成为比隆起部14向上侧凹陷的阶梯式凹部15。阶梯式凹部15以从电路板30的表面分开的方式配置。在罩部12的下表面13设有被固定于电路板30上的固定部10。固定部10设于罩部12的宽度方向以及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固定部10设于阶梯式凹部15上。固定部10具备3条立设于壳体11的下表面13的腿部16。腿部16具有:弹性片28,其位于基端侧(上端侧)并构成罩部12的底壁26的一部分;以及主体部27,其从弹性片28的下表面(也是底壁26的下表面13)向下方呈悬臂状地突出。所有的腿部16的主体部27呈大致相同的形状,并且在圆周方向上隔着大致等间隔地排列。3条腿部16的外周沿以固定部10的中心轴56(参照图6(A)、(B))为中心的同心圆周配置。固定部10具有:腿部16(以下,称为第1腿部16F),其位于壳体11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部;以及左右一对腿部16(以下,称为第2腿部16S),其位于第1腿部16F的后侧,第2腿部16S左右对称。各腿部16的主体部27形成为作为整体厚度尺寸(固定部10的径向尺寸)比宽度尺寸(固定部10的圆周方向尺寸)小的板状。主体部27的外周面呈与电路板30的贯通孔31的形状匹配的圆弧形状并弯曲。如图1所示,主体部27的下端面(突出端面)17为与主体部27的轴向(为主体部27的长度方向,且为本实施例1中的上下方向)大致正交的平坦面。在主体部27的内侧(固定部10的中心轴56侧)形成有从上方朝向下端面17向外侧倾斜的内侧倾斜面18(参照图2)。内侧倾斜面18在上下方向的中途位置其斜率产生变化。内侧倾斜面18在从下端面17到位于比后述的卡止面22更靠上方的位置的范围内形成。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主体部27的内侧形成有上下方向长的槽凹部19,槽凹部19朝向外侧(从主体部27的中心轴56离开的一侧)凹陷。槽凹部19呈在下方观察时向内侧开放的方形状。槽凹部19设于各腿部16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心。槽凹部19在上下方向贯通。槽凹部19的上端与形成于罩部12的底壁26上的移位容许空间部25连通。槽凹部19的下端到达主体部27的下端面17附近。如图1所示,主体部27的外周面设有卡止部21,卡止部21从顶端侧(主体部27的突出方向上的顶端侧)向侧方(与主体部27的轴向交叉的方向)突出。卡止部21在主体部27的整个宽度连续设置,卡止部21从主体部27的外周面突出的突出尺寸形成为在整体上大致恒定。在从下方观察包含卡止部21的主体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基板用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板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该壳体具有与电路板的表面侧相对的底面,在所述底面突出设有腿部,在所述腿部的顶端侧设有卡止部,该卡止部朝与所述腿部从所述底面突出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外伸,并与所述电路板的背面侧弹性卡止,所述腿部的基端侧被从所述壳体的所述底面进入内侧的移位容许空间部划分。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0.19 JP 2015-2055231.一种基板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该壳体具有与电路板的表面侧相对的底面,在所述底面突出设有腿部,在所述腿部的顶端侧设有卡止部,该卡止部朝与所述腿部从所述底面突出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外伸,并与所述电路板的背面侧弹性卡止,所述腿部的基端侧被从所述壳体的所述底面进入内侧的移位容许空间部划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用连接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酒井雅美石川宜之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