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磨铸钢件双循环淬火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3433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1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耐磨铸钢件双循环淬火槽,包括水箱和冷却水池,水箱通过设置在水箱两侧的进水管、出水管分别与冷却水池相连通,进水管、出水管上还分别安装有循环水泵,水箱的上方靠近进水管一侧设置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上安装有一对电机,每个电机均通过减速器与螺旋桨相连接,螺旋桨内置在导流管内部,导流管的上部具有一开口,下部具有一朝冷却工件喷水的喷射孔,与此同时,该导流管还与水箱相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水流的上下和内外快速循环流动,让淬火的耐磨铸刚件的所有部位都达到均匀的迅速冷却,让耐磨铸刚件得到更多的马氏体组织,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

Double cycle quenching tank for wear-resistant cast steel part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wear-resisting steel double cycle quenching tank, comprising a water tank and a cooling water tank, water tank through a water tank is arranged in a water inlet pipe, on both sides of the outlet pipe are respectively communicated with the cooling water inlet and outlet pip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circulating water pump, the top of the water tank near the water inlet pipe is arranged at one side of a fixed bracket. The motor is installed on the fixed bracket, each motor through a speed reduc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propeller propeller, built in the diversion pipe inside the upper guide pipe has an opening, an injection hole, is provided with a cooling water at the lower part of the workpiece at the same time, the draft tube and the water tank is fixe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fast flow through the flow of water and inside and outside, let the quenching cast all parts are just pieces to quickly cool evenly, let the cast just pieces of martensite organization more, thereb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耐磨铸钢件双循环淬火槽
本技术涉及一种耐磨铸钢件淬火槽,具体涉及一种促使铸钢件快速冷却的耐磨铸钢件双循环淬火槽。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在耐磨铸刚件的生产过程中,多数生产厂家采用大容量水池加水循环系统来实现耐磨铸刚件的热处理过程,但由于季节的变化,水温也不断发生变化。在炎热的夏天,水温最高可达到60度以上,完全不能满足耐磨铸刚件的热处理要求。更重要的是耐磨铸钢件在高温入水时,会在产品表面形成一种气泡附着在产品的表面,使得耐磨铸钢件冷却速度减慢,由于冷却速度减慢,导致耐磨铸钢件不能完全由奥氏体转化为马氏体,造成废品率高、质量不稳定的缺陷,具体反映为耐磨件不耐磨或者容易断裂,这将直接影响耐磨铸钢件产品的质量和公司的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利用提高水流速度来冲垮耐磨铸刚件表面的气泡,加快冷却速度,促使耐磨铸刚件组织得到充分转变的耐磨铸钢件双循环淬火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耐磨铸钢件双循环淬火槽,包括一水箱和一冷却水池,所述水箱通过设置在水箱两侧的进水管、出水管分别与所述冷却水池相连通,所述进水管、出水管上还分别安装有循环水泵,所述水箱的上方靠近进水管一侧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安装有一对电机,每个电机均通过减速器与螺旋桨相连接,所述螺旋桨内置在导流管内部,所述导流管的上部具有一开口,下部具有一朝冷却工件喷水的喷射孔,与此同时,该导流管还与水箱相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管的形状为圆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利用一对螺旋桨,加大对水箱内水流的转动,促使水流通过旋转所产生的推力从导流管的上部开口进入,从导流管下部的喷射口喷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水流速度,形成水流上下层快速循环,而且可以冲垮耐磨铸刚件表面的气泡,达到快速冷却的目的;此外,利用进水管、出水管以及循环水泵,形成水箱与冷却水池之间的内外循环;通过水流的上下和内外快速循环流动,让淬火的耐磨铸刚件的所有部位都达到均匀的迅速冷却,让耐磨铸刚件得到更多的马氏体组织,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耐磨铸钢件双循环淬火槽的结构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耐磨铸钢件双循环淬火槽的结构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耐磨铸钢件双循环淬火槽的结构的俯视图。在附图中,1-进水管、2-电机、3-减速器、4-固定支架、5-水箱、6-导流管、7-螺旋桨、8-喷射孔、9-出水管、10-淬火工件、11-循环水泵、12-冷却水池。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技术通过提高水流速度来冲垮因高温所产生的附着在耐磨铸刚件表面上的气泡,从而加快冷却速度,使耐磨铸刚件的组织得到充分的转变。基于上述构思,研发了一种淬火效果好,成品率高的耐磨铸钢件双循环淬火池。如图1-3所示,一种耐磨铸钢件双循环淬火槽,包括一水箱5和一冷却水池12,所述水箱5通过设置在水箱5两侧的进水管1、出水管9分别与所述冷却水池12相连通,所述进水管1、出水管9上还分别安装有循环水泵11。开启进水管的循环水泵,从冷却水池抽水进入水箱,开启出水管的循环水泵,从水箱抽水回流到冷却水池,形成水流的内外循环。本技术采用外接冷却水池,通过冷却水内外循环达到降温的目的,使得淬火槽可以连续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外接冷却水池可以露天设置,空冷降温,节约了内置冷却系统的能耗,节能环保。所述水箱5的上方靠近进水管1一侧设置有固定支架4,所述固定支架4上安装有一对电机2,每个电机2均通过减速器3与螺旋桨7相连接。所述螺旋桨7内置在圆形导流管6内部,所述导流管6的上部具有一开口,下部具有一朝冷却工件10喷水的喷射孔8,与此同时,该导流管6还与水箱5相固定。开启螺旋桨电机,螺旋桨转动,靠旋转所产生的推力推动水流从导流管上口进入,从导流管下部喷射口流出,这样可以起到提高水流速度的目的,形成水流上下层快速循环,此外传统的淬火槽多为单循环提高水流速度,本技术采用双循环设计,使水流速度更高,冷却效果更好。本技术经过半年的实践证明,耐磨铸钢件的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耐磨度和韧性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了1.5倍;废品率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由原来的12%降低到现在的3.5%,公司的利润得到了提高;实施循环用水,减少了水的排放,达到了环保的要求;水温的快速降低保证了热处理过程的连续运行,减少了因降水温带来的等待,提高了热处理的能力;热处理的连续生产,充分利用了热处理炉内的余热,起到了节约用电的作用,热处理成本减少了2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耐磨铸钢件双循环淬火槽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磨铸钢件双循环淬火槽,包括一水箱和一冷却水池,所述水箱通过设置在水箱两侧的进水管、出水管分别与所述冷却水池相连通,所述进水管、出水管上还分别安装有循环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的上方靠近进水管一侧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安装有一对电机,每个电机均通过减速器与螺旋桨相连接,所述螺旋桨内置在导流管内部,所述导流管的上部具有一开口,下部具有一朝冷却工件喷水的喷射孔,与此同时,该导流管还与水箱相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铸钢件双循环淬火槽,包括一水箱和一冷却水池,所述水箱通过设置在水箱两侧的进水管、出水管分别与所述冷却水池相连通,所述进水管、出水管上还分别安装有循环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的上方靠近进水管一侧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安装有一对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宝中郭金龙赵宝林
申请(专利权)人:哈德托普华亨山西耐磨铸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