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金炳专利>正文

重制聚氨酯发泡物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91593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聚胺酯(PU)发泡物回收利用方法,是将废旧聚胺酯发泡物原料研磨成粒度小于3毫米的细颗粒,然后掺入适量的粉末状(粒度为30-80微米)热熔胶如聚酰胺类或聚酯类等,加热至其融熔,搅拌均匀,将布料或皮料粘贴于融熔状高分子物质上,冷却定型为成品。也可将再制聚胺酯发泡物在高于800℃进行无烟燃烧,燃烧过的碳渣被研磨成粉末,再用于上述发泡材料的重制过程做部分原料,这样制得的再制聚胺酯发泡材料具有除臭与抗静电作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与聚胺酯(PU)发泡物的回收过程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可将无论其表面是否贴合有布料或皮料的废弃聚胺酯发泡物回收并予以重制为可用品以供反复利用的方法。按习用的聚胺酯发泡物,尤其是作为鞋垫使用,一般均会另在其表面贴覆一层布料或皮料,借此固然可使其在使用上具有较佳的触感或外观,然而截至今日,在制造时,该鞋垫经裁切后无法再使用的残余废料,以及该鞋垫在供使用者使用一段时间后成为丢弃的废弃物等,均无适当的方法可予以回收利用。因此,对制造者而言该废料将造成其成本上的负担,而对消费者而言则将造成生活环境上难以改善的污染源。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该方法所制成的制成品可以作为原料,可以重新制造利用,并具有可不断重复回收利用的功效。本专利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该方法所制成的制成品以及该制成品经燃烧后所剩的残渣可以作为原料,可以重新制造利用,并具有更增加其防臭与抗静电的效果。为达到上述之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其步骤是先取用适量的聚胺酯发泡物作为原始原料,研磨成适当的大小,再在该原料中掺入适量的粉末状热融胶,并均匀地加以搅拌与加热,使其呈融熔状,然后冷却定型;另外,该融熔状原料在其冷却定型时可同时与一布料或皮料贴合在一起;而且,该制成品经高温燃烧后所获得的高碳残渣,可再掺入上述聚胺酯发泡物于热熔胶粉末中,以共同形成该制程中的原料,并使其再制品具有防臭与抗静电的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是先取用适量的聚胺酯发泡物作为原料,且无论其上是否已贴合有布料或皮料,将该原始原料在低于零下40℃条件下,加以研磨成极小(直径小于3毫米,最佳为0.01-0.5毫米)的颗粒,并与适量的粉末状(粒度在30-80微米之间)热熔胶搅拌均匀,在进行加热使该热熔胶融熔并结合该原始原料的颗粒,再将该融熔状的材料与一布料或皮料一起导至一输送带上,并加以冷却定型,借以使其形成可再回收的一再制聚胺酯发泡物,且无需再粘胶于其表面贴合一布料或皮料;再者该再制聚胺酯发泡物也可以高温燃烧,再取用其含碳量极高的残渣,并将其研磨成粉末状之后,而与前述的原始原料混合以重制成另一再制聚胺酯发泡物,该发泡物具有良好的除臭或抗静电功效。兹举一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示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下,其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首先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所示聚胺酯发泡物的重制方法,是先取用由一层聚胺酯薄片11与一层布料或皮料12所贴合而成的适量聚胺酯发泡物10,将其置于低于零下40的冷冻环境中,以研磨或撕裂的方式制成直径小于3毫米(但以在0.01-0.5毫米之间为最佳)的小颗粒13作为原始原料;另外,取用其粒度在30-80微米间的适量粉末状热熔胶14,并将其与上述已粉碎的聚胺酯发泡物颗粒13共同置于一第一容器16中,而加以搅拌,使粒度极细的各粉末状热熔胶14可均匀地附着于各个发泡物颗粒13的表面;且上述各聚胺酯发泡层11、布料(或皮料)12与热熔胶14其混合比例以8∶1∶1为佳,而该热熔胶14的主要成分则为聚酰胺类、或聚酯类或其分别与塑胶类如EVA的共聚合物为佳。将前述已混合均匀的各聚胺酯发泡物10与热熔胶14再置于一第二容器18中,并在持续搅拌的状态下将其加温至160-180℃,使该热熔胶14融熔并结合呈颗粒状的各聚胺酯发泡物颗粒。接着,取用一输送带20,并于该输送带20前方设置一计量装置22、一厚度调整装置24、一卷贴合材料26(可以是与前述聚胺酯发泡物10表面相同的布料或皮料)以及内部设有冷却设备(图中未示)的一滚轮式压着机28,该贴合材料26还可以其一端经由该滚轮式压着机28而延伸至该输送带20上;然后,将前述已呈融熔状的材料经由各该计量装置22与厚度调整装置24而导至该贴合材料26的上方,并使该二者经由该滚轮式压着机28而一起延伸至该输送带20上,而借由该热熔胶14作用以及该滚轮式压着机28的碾轧,将使其可同时完成胶合、冷却与定型的作用,而共同形成另一再制聚胺酯发泡物30。且该再制聚胺酯发泡物30其经裁切为鞋垫后的废料或该鞋垫使用日久后的废弃物,将可再度回收作为前述所示制程中待研磨为颗粒状的原始原料。请再参阅图2,由于前述的再制聚胺酯发泡物30经过一再回收重制的过程时,会被一再地加入适量的热熔胶14或贴合材料26,而使得粉碎后的聚胺酯发泡层颗粒11、布料12、26与热熔胶14的比例逐渐改变,从而使其由于布料26或热熔胶14的含量逐渐增加,而造成其再制品30硬度也随之逐渐增加的情形,例如当其聚胺酯发泡物11、布料12、26、热熔胶14的比例为8∶1∶1时其制成品的硬度约为50度,而当该比例改变至8∶2∶2.5时其制成品的硬度则将超过70度,而该硬度将过于坚硬而造成使用上的不便。此时,即可将该硬度过大的再制聚胺酯发泡物30在高于800℃的温度下进行无烟燃烧,并将其燃烧过后其碳含量相当高的碳渣32研磨成粉末34,再掺入前述重制过程中作为原始原料的一部分,而借由该碳渣粉末34的作用,可使该再制聚胺酯发泡材料30具有除臭与抗静电效果。但为避免该再制品的硬度过大,该粉末状碳渣34占整个再制聚胺酯30原始原料的总重量比例应不超过百分之十。而且,由于该粉末状碳渣34其主要成分为可燃烧的碳,因此即使再制品30之中已掺有该粉末状碳渣34,因其经过高温燃烧后的碳渣32残量仍然相当少,而仍可一再重复回收利用。前述的步骤在使用上将具有四项优点一、其几乎可以百分之百回收聚胺酯发泡物,且无论其是否已贴合有其他的布料或皮料在其上。二、其以高温无烟燃烧废弃物的过程,将可获得纯度相当高的碳渣,以供再利用。三、其制程中并不使用聚多醇、异氰酸酯等化学物质或材料,并只以热熔胶作为粘接剂,因此,对制造者而言,其制程相当方便且安全。四、其制程中可使其再制品直接与布料贴合,省去另以粘胶贴合的繁杂过程。权利要求1.一种重制聚胺酯(PU)发泡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有如下的制造步骤a.取用适量的聚胺酯发泡物作为原始原料,并将其研磨成直径小于3毫米的碎片或颗粒;b.取用适量以聚酰胺类或聚酯类物质为主要成份的粉末状热熔胶;c.将a、b项中的材料置于适当的容器中搅拌均匀;d.将c项中的材料在持续受到搅拌的状态下予以加热至可使热熔胶融熔的温度;e.将d项中的融熔状材料经过一计量器或厚度调整装置以及一冷却定型装置后导入一输送带上。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该聚胺酯发泡物包含有预定比例的布料或皮料,且其经研磨后的颗粒直径在0.01-0.5毫米之间。3.依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其特征在于该聚胺酯发泡物是在低于零下40℃的环境下研磨而成。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该热熔胶粉末的粒度在30-80微米之间。5.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c项中所述的材料其聚胺酯碎料、布料(或皮料)与热熔胶的混合比例是介于8∶1∶1至8∶2∶2.5之间。6.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d项中所述的材料是在160-180℃的温度下加热5-10分钟。7.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e项中所述的融熔状材料在冷却定型之前,可再导入具预定宽度与厚度之一布料(或皮料)在其上或下方,以使该二者可结合成一体。8.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c项中所述的材料可另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重制聚胺酯(PU)发泡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有如下的制造步骤:a.取用适量的聚胺酯发泡物作为原始原料,并将其研磨成直径小于3毫米的碎片或颗粒;b.取用适量以聚酰胺类或聚酯类物质为主要成份的粉末状热熔胶;c.将a、b项中的材 料置于适当的容器中搅拌均匀;d.将c项中的材料在持续受到搅拌的状态下予以加热至可使热熔胶融熔的温度;e.将d项中的融熔状材料经过一计量器或厚度调整装置以及一冷却定型装置后导入一输送带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炳
申请(专利权)人:张金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