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途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1590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2 01:23
一种多用途车辆(2)包括多个地面接合构件(4)、由地面接合构件支撑的框架(10)以及动力传动系组件(70)。动力传动系组件包括发动机(72)、可换档变速器(74)、无级变速器(76)和涡轮增压器(78)。此外,该多用途车辆可以包括至少流体地联接至发动机和增压器的冷却组件。

Multipurpose vehicle

A multipurpose vehicle (2)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ground engaging members (4), a frame (10) supported by a ground joining member, and a power train assembly (70). The powertrain assembly includes an engine (72), a variable transmission (74), a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76), and a turbocharger (78). In addition, the multipurpose vehicle may include a cooling assembly that is at least fluidly coupled to the engine and the superchar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多用途车辆
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一种车辆,并且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增压式动力传动系组件的车辆。
技术介绍
已知包括多用途车辆、全地形车辆、牵引车的车辆以及其他车辆。这些车辆可以包括发动机、变速器和强制空气诱导器(例如,机械增压器、涡轮增压器)。通过为车辆设置增压式动力传动系组件,动力传动系组件的动力输出会被增大。诸如机械增压器或涡轮增压器之类的强制空气诱导器通过对流入发动机中的预燃空气进行压缩来操作。然而,对预燃空气进行压缩可能会使空气的温度升高。为了保持进气的温度,可以设置中间冷却器以降低从强制空气诱导器流入发动机中的增压空气或加压空气的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一种多用途车辆包括: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下框架,该下框架由地面接合构件支撑并且具有前部部分和后部部分;露天的座椅区域,该座椅区域由下框架支撑在前部部分与后部部分之间;上框架,该上框架联接至下框架并且配合成大致包围座椅区域;动力传动系组件,该动力传动系组件由下框架支撑并包括发动机、可换档变速器和无级变速器;以及冷却组件,该冷却组件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动力传动系组件并且从下框架的前部部分延伸至后部部分。冷却组件具有构造成改变发动机的温度的第一冷却回路以及构造成改变发动机内接纳的进气的温度的第二冷却回路。在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中,一种多用途车辆包括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以及由地面接合构件支撑的框架组件,该框架组件具有下框架和上框架。下框架具有前部部分和后部部分。该多用途车辆还包括由框架组件支撑的露天的操作者区域、由下框架的后部部分支撑的动力传动系组件以及冷却组件,其中,动力传动系组件包括发动机、可换档变速器和离合器组件,冷却组件包括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第一热交换器定位在下框架的前部部分处并用于冷却发动机,第二热交换器定位在下框架的后部部分处并用于冷却发动机的进气。在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中,一种多用途车辆包括多个地面接合构件、由地面接合构件支撑的框架、具有由框架支撑的并排座椅的操作者区域,以及动力传动系组件,其包括具有第一气缸、与第一气缸成直列的第二气缸和曲轴的发动机。发动机配置为270度点火正时。动力传动系组件还包括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发动机的气体增压器。在本公开的又一实施方式中,一种多用途车辆包括多个地面接合构件、由地面接合构件支撑的框架、具有并排座椅的操作者区域以及由框架支撑的动力传动系组件。该动力传动系组件包括由框架支撑的发动机、以可操作方式联接至发动机并具有涡轮壳体和压缩机壳体的涡轮增压器、以及与涡轮增压器的涡轮壳体成一体的排气歧管。在本公开的再一实施方式中,一种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组件的一体式壳体构件包括构造成安装至发动机的排气歧管以及涡轮增压器的与排气歧管成一体的涡轮壳体。在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中,一种多用途车辆包括多个地面接合构件、由地面接合构件支撑的框架以及由框架支撑的动力传动系组件。动力传动系组件包括由框架支撑的发动机,该发动机具有曲轴和无级变速器,该无级变速器具有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曲轴的第一离合器组件、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第一离合器组件的第二离合器组件以及大致封围第一离合器组件和第二离合器组件的壳体。第二离合器组件包括固定槽轮和可动槽轮。动力传动系组件还包括通过无级变速器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发动机的可换档变速器。可换档变速器包括具有用于联接至无级变速器的壳体的安装表面的壳体以及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第二离合器组件的轴。该轴从可换档变速器的壳体的安装表面延伸了小于160mm,并且可动槽轮的内表面定位成距可换档变速器的安装表面小于60mm。在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中,一种多用途车辆包括多个地面接合构件、由地面接合构件支撑的框架以及由框架支撑的动力传动系组件。动力传动系组件包括由框架支撑的发动机、由框架支撑并具有结构壳体构件的无级变速器、以及通过无级变速器的结构壳体构件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发动机的可换档变速器。可换档变速器包括联接至无级变速器的结构壳体构件的第一部分的第一安装表面,并且发动机具有联接至无级变速器的结构壳体构件的第二部分的第二安装表面,可换档变速器的第一安装表面安装至结构壳体构件使可换档变速器相对于发动机的方位固定。附图说明通过参照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的以下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以及获得这些特征的方式将变得更加明显,并且本专利技术本身将被更好地理解,在附图中:图1是本公开的多用途车辆的左前立体图;图2是图1的车辆的右后立体图;图3是图1的车辆的左侧视图;图4是图1的车辆的右侧视图;图5是图1的车辆的俯视图;图6是图1的车辆的正视图;图7是图1的车辆的后视图;图8是图1的车辆的前悬架组件和前轮组件的一部分的左前立体图;图9A是前悬架组件的减振器的截面图;图9B是包括旁通式垫片的图9A的减振器的一部分的分解图;图9C是图9B的旁通式垫片的分解图;图10A是前悬架组件的减振器的替代性实施方式;图10B是包括替代性实施方式旁通式垫片的图10A的减振器的一部分的分解图;图10C是图10B的旁通式垫片的分解图;图11A是具有制动钳的图8的车轮组件的一部分的右前立体图;图11B是图9的车轮组件和制动钳的右后立体图;图12是图10的车轮组件和制动钳的分解图;图13A是图11的制动钳的立体图;图13B是图12的制动钳的分解图;图14是图1的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组件的左前立体图;图15是图14的动力传动系组件的右后立体图;图16是图15的动力传动系组件的发动机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立体图;图17是图15的动力传动系组件的发动机的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和曲轴的立体图;图18是图15的动力传动系组件的发动机的点火正时的示意图,示出了图17的第二活塞在图17的第一活塞17位于上止点时的位置;图19是图15的动力传动系组件的发动机的点火正时的示意图,示出了图17的第一活塞在图17的曲轴已经旋转且图17的第二活塞7位于上止点时的位置;图20是图15的动力传动系组件的一部分的仰视图;图21是图15的动力传动系组件的无级变速器和可换档变速器的右前立体图;图22是图21的无级变速器和可换档变速器的分解图;图23是图22的无级变速器的左侧视图,其中,外盖被移除;图24是图23的无级变速器的分解图,该无级变速器说明性地具有内盖、驱动离合器、从动离合器和带;图25是图24的驱动离合器的分解图;图26是图25的驱动离合器的三脚构件的分解图;图27是图25的驱动离合器的三脚构件的一部分的沿着图25的线27-27截取的截面图;图28是图23的驱动离合器的沿着图23的线28-28截取的截面图;图29是图24的从动离合器的分解图;图30是图29的从动离合器的另一分解图;图31是图23的从动离合器的沿着图23的线31-31截取的截面图;图32是图23的从动离合器的替代性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33是图32的替代性实施方式从动离合器的分解图;图34是图33的替代性实施方式从动离合器的另一分解图;图35是图15的动力传动系组件的可换档变速器的左侧视图;图36是图1的车辆的框架组件和传动系组件的后部部分的左前立体图;图37是图36的传动系组件的左后立体图;图38是图35的可换档变速器与图37的传动系组件的驱动轴之间的接头的分解图;图39是用于发动机的进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多用途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用途车辆(2),包括:多个地面接合构件(4);下框架(10),所述下框架(10)由所述地面接合构件支撑并且具有前部部分(12)和后部部分(14);露天的座椅区域(20),所述座椅区域(20)由所述下框架支撑在所述前部部分与所述后部部分之间;上框架(19),所述上框架(19)联接至所述下框架并且配合成大致包围所述座椅区域;动力传动系组件(70),所述动力传动系组件(70)由所述下框架支撑并且包括发动机(72)、可换档变速器(74)和无级变速器(76);以及冷却组件(410),所述冷却组件(410)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所述动力传动系组件并且从所述下框架的所述前部部分延伸至所述后部部分,所述冷却组件具有第一冷却回路(412)和第二冷却回路(414),所述第一冷却回路(412)构造成改变所述发动机的温度,所述第二冷却回路(414)构造成改变所述发动机内接纳的进气的温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2.19 US 14/577,908;2014.12.19 US 14/577,902;1.一种多用途车辆(2),包括:多个地面接合构件(4);下框架(10),所述下框架(10)由所述地面接合构件支撑并且具有前部部分(12)和后部部分(14);露天的座椅区域(20),所述座椅区域(20)由所述下框架支撑在所述前部部分与所述后部部分之间;上框架(19),所述上框架(19)联接至所述下框架并且配合成大致包围所述座椅区域;动力传动系组件(70),所述动力传动系组件(70)由所述下框架支撑并且包括发动机(72)、可换档变速器(74)和无级变速器(76);以及冷却组件(410),所述冷却组件(410)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所述动力传动系组件并且从所述下框架的所述前部部分延伸至所述后部部分,所述冷却组件具有第一冷却回路(412)和第二冷却回路(414),所述第一冷却回路(412)构造成改变所述发动机的温度,所述第二冷却回路(414)构造成改变所述发动机内接纳的进气的温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中,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包括机械泵(435),并且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包括电动泵(42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中,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包括多个第一冷却管路(436),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包括多个第二冷却管路(418),并且所述多个第二冷却管路中的每个第二冷却管路的直径小于所述多个第一冷却管路中的每个第一冷却管路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用途车辆,还包括:第一侧壁(432),所述第一侧壁(432)大致平行于所述多用途车辆的纵向中心线延伸;第二侧壁(432),所述第二侧壁(432)大致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并且大致平行于所述中心线延伸;以及上壁(433),所述上壁(433)联接至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以限定沿着所述中心线延伸的内部容积(431),所述多个第一冷却管路和所述多个第二冷却管路在所述内部容积内联接至所述下框架。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中,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包括流体地联接至所述多个第一冷却管路的散热器(434),并且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包括流体地联接至所述多个第二冷却管路的中间冷却器(426)。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中,所述中间冷却器是液体对空气冷却式热交换器。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中,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包括散热器(434),并且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包括中间冷却器(426)以及流体地联接至所述中间冷却器的热交换器(416),所述散热器定位在所述热交换器的后方,并且所述散热器的上表面定位在所述热交换器的上表面的上方。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中,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包括支撑并定位在所述座椅区域的前方的散热器(434),并且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包括定位在所述座椅区域的后方的中间冷却器(426)。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中,所述冷却组件包括流体地联接至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和所述第二冷却回路的冷却剂贮存器(424)。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中,所述冷却剂贮存器是加压的冷却剂瓶(424)。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中,所述冷却剂瓶包括用于接纳冷却流体的第一开口、用于将所述冷却流体的第一部分供应至所述第一冷却回路的第二开口以及用于将所述冷却流体的第二部分供应至所述第二冷却回路的第三开口。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中,所述冷却剂瓶包括流体地联接至所述第一冷却回路的第一隔室、流体地联接至所述第二冷却回路的第二隔室以及将所述第一隔室与所述第二隔室分隔开的内壁。13.一种多用途车辆(2),包括:多个地面接合构件(4);框架组件,所述框架组件由所述地面接合构件支撑并且具有下框架(10)和上框架(19),所述下框架具有前部部分和后部部分;露天的操作者区域(20),所述操作者区域(20)由所述框架组件支撑;动力传动系组件(70),所述动力传动系组件(70)由所述下框架的后部部分支撑并且包括发动机(72)、可换档变速器(74)和离合器组件(76);以及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第一热交换器(434)和第二热交换器(426),所述第一热交换器(434)定位在所述下框架的所述前部部分处并用于冷却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二热交换器(426)定位在所述下框架的所述后部部分处并用于冷却所述发动机的进气。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中,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以可移除的方式联接至所述发动机的一部分。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中,所述动力传动系组件包括联接至所述发动机的进气歧管(472),并且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以可移除的方式联接至所述进气歧管。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中,所述冷却组件包括第一泵(435)和第二泵(420),所述第一泵(435)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所述发动机并且流体地联接至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二泵(420)流体地联接至所述第二热交换器。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中,所述第二泵是电动泵。18.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中,所述冷却组件包括第三热交换器(416),所述第三热交换器(416)定位在所述下框架的所述前部部分处并且流体地联接至所述第二热交换器。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中,所述动力传动系组件还包括流体地联接至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三热交换器的强制空气诱导器(78)。20.根据权利要求13至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中,所述第二热交换器是液体对空气式中间冷却器。21.一种多用途车辆(2),包括:多个地面接合构件(4);框架(10),所述框架(10)由所述地面接合构件支撑;操作者区域(20),所述操作者区域(20)具有由所述框架支撑的并排座椅;以及动力传动系组件(70),所述动力传动系组件(70)包括发动机(72)和气体增压器(78),其中,所述发动机(72)具有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一气缸成直列的第二气缸以及曲轴,所述发动机配置成以270度点火正时运转,所述气体增压器(78)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所述发动机。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中,所述第一气缸包括第一活塞,所述第二气缸包括第二活塞,并且所述曲轴的270度旋转使所述第一活塞在所述第一气缸中从上止点位置移动并使所述第二活塞在所述第二气缸中移动至上止点位置。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中,所述动力传动系组件还包括无级变速器(76)和可换档变速器(74),所述无级变速器(76)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所述发动机,所述可换档变速器(74)通过所述无级变速器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所述发动机。24.根据权利要求21至2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中,所述气体增压器是至少部分地定位在所述发动机的前方且至少部分地定位在所述操作者区域的后方的涡轮增压器。25.根据权利要求21至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中,所述框架包括前部部分(12)和后部部分(14),并且所述后部部分包括大致垂直于所述多用途车辆的纵向中心线延伸的横向框架构件,并且框架臂联接至所述横向框架构件和所述气体增压器。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中,所述横向框架构件联接至所述发动机的油槽。27.根据权利要求21至2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用途车辆,还包括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所述动力传动系组件的冷却组件(410),所述冷却组件(410)具有第一冷却回路(412)和第二冷却回路(414),所述第一冷却回路(412)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所述发动机并且构造成改变所述发动机的温度,所述第二冷却回路(414)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所述气体增压器并且构造成改变所述发动机内接纳的进气的温度。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中,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包括电动泵(420)。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中,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包括液体对空气式中间冷却器(426)。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中,所述中间冷却器定位在所述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内。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中,所述中间冷却器以可移除的方式联接至所述发动机的所述进气歧管。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多用途车辆,还包括发动机控制单元,所述发动机控制单元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所述动力传动系组件以在所述发动机中启用270度点火次序。33.一种多用途车辆(2),包括:多个地面接合构件(4);框架(10),所述框架(10)由所述地面接合构件支撑;操作者区域(20),所述操作者区域(20)包括并排座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卫·希克亚当·J·施兰根丹尼尔·J·努格特伦埃里克·D·比耶克特韦特安托尼·J·里普利汉斯鲁道夫·詹尼约翰·拉法塔克里斯多佛·J·赫德里基·G·耶格尔阿伦·D·德卡德乌尔斯·文格尔安德鲁·C·施莱夫史蒂芬·L·纳尔逊
申请(专利权)人: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