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轴拉伸吹塑成形用的预塑形坯和容器以及双轴拉伸吹塑成形用的预塑形坯的制造方法和容器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91563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2 0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双轴拉伸吹塑成形用的预塑形坯(1)的特征是,通过挤压吹塑成形而形成为具备口部(4)、主体部(3)和底部(2)的有底筒状,通过以液体作为加压介质的双轴拉伸吹塑成形而成形为容器(11),通过挤压吹塑成形而形成于底部(2)的底部分模线(2a~2d)从底部(2)的轴心向外侧延伸,并且形成为将底部(2)在周向上至少分成三部分的形状。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容器(11)的特征是,是通过将该预塑形坯(1)双轴拉伸吹塑成形而形成的,该双轴拉伸吹塑成形以液体作为加压介质。

Preform and container for biaxial stretch blow molding,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reform for biaxial stretch blow molding,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ontainer

The invention of the biaxial stretch blow forming a preform for (1) is characterized by extrusion molding and formed with mouth (4), main body (3) and (2) at the bottom of the bottom cylinder, by using liquid as medium pressure forming biaxially stretched blow formed into a container (11), by extrusion molding is formed on the bottom (2) of the bottom part of the die line (2a ~ 2D) from the bottom (2) of the axis extends outwardly, and form the bottom (2) of the three part shape is divided into at least in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In addition, the container (11)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formed by biaxial stretching blow molding of the preform (1), which is formed by using a liquid as a pressure mediu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双轴拉伸吹塑成形用的预塑形坯和容器以及双轴拉伸吹塑成形用的预塑形坯的制造方法和容器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挤压吹塑成形而形成的双轴拉伸吹塑成形用的预塑形坯以及对该预塑形坯进行双轴拉伸吹塑成形而形成的容器。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这样的双轴拉伸吹塑成形用的预塑形坯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了该预塑形坯而成的容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通过吹塑成形而形成的合成树脂制的容器具有轻量且外观设计性优异等许多优异的特性,所以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这种容器通常通过如下方法制造:将形成为具备口部、主体部和底部的有底筒状的合成树脂制的预塑形坯加热到显现拉伸效果的温度,在该状态下通过双轴拉伸吹塑成形而成形为预定形状,该双轴拉伸吹塑成形是基于利用拉伸杆在纵向进行的拉伸以及利用供给到预塑形坯内的加压介质而在横向进行的拉伸而完成的。另一方面,作为将预塑形坯成形为容器的双轴拉伸吹塑成形,已知使用经加压的液体来代替经加压的空气而作为供给到预塑形坯的加压介质的液体吹塑成形。根据液体吹塑成形,通过将作为最终制品收容到容器中的内容液作为供给到预塑形坯的液体,能够省略向成形后的容器填充内容液的工序,能够简化其制造工序和/或吹塑成形装置的结构。作为这样的合成树脂制的容器的制造中使用的预塑形坯,已知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通过挤压吹塑成形(直接吹塑成形)而形成,所示挤压吹塑成形是将从挤压机挤出的管状的熔融型坯以其轴线为界,用能够左右分开的分成了两部分的金属模夹持,向其内部吹入经加压的气体而成形为沿着金属模内表面的形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71910号公报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然而,上述现有的预塑形坯构成为,在挤压吹塑成形中,利用分成两个部分金属模来夹持熔融型坯,从而在其底部形成有一条笔直的分模线,因此存在该底部的分模线附近的壁厚和与分模线偏离90度的部位中的壁厚的差异大,由于该壁厚之差而导致在双轴拉伸吹塑成形的拉伸过程中可能发生预塑形坯破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能够提出利用双轴拉伸吹塑成形将通过挤压吹塑成形而形成的预塑形坯稳定地成形为容器的技术。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双轴拉伸吹塑成形用的预塑形坯的特征是,通过挤压吹塑成形而形成为具备口部、主体部和底部的有底筒状,通过以液体作为加压介质的双轴拉伸吹塑成形而成形为容器,通过挤压吹塑成形而形成于上述底部的底部分模线从上述底部的轴心向外侧延伸,并且形成为将该底部在周向上至少分成三部分的形状。本专利技术的双轴拉伸吹塑成形用的预塑形坯优选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四条上述底部分模线呈十字形配置。本专利技术的双轴拉伸吹塑成形用的预塑形坯优选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各条上述底部分模线的从上述底部的轴心到外侧端为止的长度均相同。本专利技术的容器的特征是,所述容器是通过将上述双轴拉伸吹塑成形用的预塑形坯进行双轴拉伸吹塑成形而形成的,该双轴拉伸吹塑成形以液体作为加压介质。本专利技术的容器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在底部具备环状的接地部,与上述底部分模线对应的底部分模线痕位于上述接地部的内侧。本专利技术的双轴拉伸吹塑成形用的预塑形坯的制造方法的特征是,通过挤压吹塑成形将双轴拉伸吹塑成形用的预塑形坯形成为具备口部、主体部和底部的有底筒状,该双轴拉伸吹塑成形用的预塑形坯通过以液体作为加压介质的双轴拉伸吹塑成形而成形为容器,形成上述预塑形坯的金属模的与上述底部对应的金属模部分构成为,在上述底部的周向上至少能够分成三部分,使上述金属模部分的接缝从上述底部的轴心向外侧拉伸。本专利技术的双轴拉伸吹塑成形用的预塑形坯的制造方法优选的是,与上述底部对应的上述金属模部分构成为,以能够将上述底部在周向上四等分的方式分成四个部分。本专利技术的双轴拉伸吹塑成形用的预塑形坯的制造方法优选的是,与上述底部对应的上述金属模部分的接缝的从上述底部的轴心到外侧端为止的长度均相同。本专利技术的容器的制造方法的特征是,利用以液体作为加压介质的双轴拉伸吹塑成形将通过上述双轴拉伸吹塑成形用的预塑形坯的制造方法形成的预塑形坯成形为容器。本专利技术的容器的制造方法优选在双轴拉伸吹塑成形时,在上述容器的底部形成环状的接地部,并且使底部分模线痕位于上述接地部的内侧,该底部分模线痕与沿着上述金属模部分的接缝形成于上述预塑形坯的上述底部分模线相对应。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通过挤压成形而形成于预塑形坯的底部的底部分模线形成为将该底部在周向上至少分成三部分的形状,所以能够使预塑形坯的底部的壁厚在周向上均匀化,能够在不因双轴拉伸吹塑成形而使该预塑形坯破裂的情况下将该预塑形坯稳定地成形为容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预塑形坯,图1(a)是其半截面图,图1(b)是其仰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容器,图2(a)是其侧视图,图2(b)是其仰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预塑形坯的底部中的壁厚分布,图3(a)是表示其测定位置的图,图3(b)是表示壁厚的测定结果的图。图4是图2所示的容器的底部中的壁厚分布,图4(a)是表示其测定位置的图,图4(b)是表示参考例的容器的测定位置的图,图4(c)是表示壁厚的测定结果的图。图5(a)是图1所示的预塑形坯的变形例的仰视图,图5(b)是图2所示的容器的变形例的仰视图。符号说明1:双轴拉伸吹塑成形用的预塑形坯2:底部2a:底部分模线2b:底部分模线2c:底部分模线2d:底部分模线3:主体部3a:主体部分模线3b:主体部分模线4:口部4a:口部分模线4b:口部分模线5:颈环6:外螺纹部11:容器12:底部12a:底部分模线痕12b:底部分模线痕12c:底部分模线痕12d:底部分模线痕13:主体部14:口部15:颈环16:外螺纹部17:接地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更具体地示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双轴拉伸吹塑成形用的预塑形坯1(以下,称为“预塑形坯1”)和容器11、以及这些预塑形坯1和容器11的制造方法。图1所示的预塑形坯1是合成树脂制的,形成为具有半球壳状的底部2、与底部2连结的圆筒状的主体部3和在主体部3的上部开口的口部4的有底圆筒状(大致呈试验管状)。另外,在口部4设有圆板状的颈环5和设置于颈环5的上方的外螺纹部6。作为形成预塑形坯1的合成树脂材料,例如可以使用聚乙烯树脂(PE)、聚丙烯树脂(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PET)等各种合成树脂材料。该预塑形坯1是通过挤压吹塑成形(直接吹塑成形)而形成的。即,详细情况虽未图示,但预塑形坯1是通过用金属模夹持从挤压机挤出的管状的熔融型坯,利用金属模将其下端咬断并将该下端闭塞,并且从上端的开口向其内部吹入经加压的气体(空气),从而形成为沿着金属模的内表面的形状。在通过使用了可分开的金属模的挤压吹塑成形而形成的预塑形坯1的底部2形成有沿着该金属模的接缝的底部分模线。在本专利技术中,在预塑形坯1的底部2形成将该底部2沿着周向至少分成三部分(优选三等分)的形状的底部分模线。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b)所示,在预塑形坯1的底部2形成以将该底部2沿着周向四等分的方式呈十字形配置的四条底部分模线2a~2d。在底部2具备这样的底部分模线2a~2d的预塑形坯1例如可以通过使用了以下的金属模的挤压吹塑成形而形成。即,在将预塑形坯1挤压吹塑成形时使用的金属模的与主体部3和口部4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双轴拉伸吹塑成形用的预塑形坯和容器以及双轴拉伸吹塑成形用的预塑形坯的制造方法和容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轴拉伸吹塑成形用的预塑形坯,其特征在于,通过挤压吹塑成形而形成为具备口部、主体部和底部的有底筒状,通过以液体作为加压介质的双轴拉伸吹塑成形而成形为容器,通过挤压吹塑成形而形成于所述底部的底部分模线从所述底部的轴心向外侧延伸,并且形成为将该底部在周向上至少分成三部分的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1.28 JP 2014-242120;2015.07.31 JP 2015-151681.一种双轴拉伸吹塑成形用的预塑形坯,其特征在于,通过挤压吹塑成形而形成为具备口部、主体部和底部的有底筒状,通过以液体作为加压介质的双轴拉伸吹塑成形而成形为容器,通过挤压吹塑成形而形成于所述底部的底部分模线从所述底部的轴心向外侧延伸,并且形成为将该底部在周向上至少分成三部分的形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拉伸吹塑成形用的预塑形坯,其特征在于,四条所述底部分模线呈十字形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轴拉伸吹塑成形用的预塑形坯,其特征在于,各条所述底部分模线的从所述底部的轴心到外侧端为止的长度均相同。4.一种容器,其特征在于,是通过将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轴拉伸吹塑成形用的预塑形坯进行双轴拉伸吹塑成形而形成的,该双轴拉伸吹塑成形以液体作为加压介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在底部具备环状的接地部,与所述底部分模线对应的底部分模线痕位于所述接地部的内侧。6.一种双轴拉伸吹塑成形用的预塑形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佐木正昭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