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工位卷绕机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91237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1 2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双工位卷绕机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双工位卷绕机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和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交流电源相连接,还包括第一收卷电机、第二收卷电机、往复电机、翻转电机和接近传感器;所述接近传感器与控制器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控制器输出端分别通过开关单元与第一卷绕电机、第二卷绕电机、往复电机和翻转电机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有两输出端,其中一输出端给控制器供电,另一输出端给第一收卷电机、第二收卷电机、往复电机、翻转电机。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开关单元实现了控制器与输出电源的强弱电隔离;另外,输入端加入了手/自动切换模块,有助于维修和检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

Two position winding machine control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duplex winding machine technical field, in particular to a double winding machine control system comprises a controller and a power supply module, the power module and the AC power supply is connected, also includes a first winding motor, second winding motor, reciprocating motor, electric machine and flip the proximity sensor; proximity sensor connected with the input end of the controller, the controller output terminal respectively through the switch un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motor winding, second winding motor, electric motor and reciprocating motor turning; the power supply module has two outputs, one output terminal to the power supply controller, another output end to the first winding and second winding motor, motor reciprocating motor, turning motor. After the structure is adopted, the utility model realizes the separation of the controller and the output power from the switch unit; besides, the input end is provided with a hand / automatic switching module, which is helpful for maintenance and detection.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automation and high produc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工位卷绕机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双工位卷绕机
,特别是一种双工位卷绕机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双工位卷绕机主要用于拉丝机组中扁丝的自动化收卷,收卷后的纱锭可用于圆织机的经纱和纬纱。电子式倍捻机整个系统动力部分由私服驱动器及变频器完成。其中变频器用于卷绕部分及锭子控制部分,卷绕部分的适时收卷速度主要通过外加光电编码器采集信号及齿轮传动比来换算得出,此种检测当前卷绕速度存在一定速度偏差,而捻度的质量主要由卷绕速度与锭子转速来决定,在开机及停机瞬间对于捻度的控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捻度的不可控将导致加捻出来的产品质量存在一定差异。中国技术专利CN204752961U公开了一种卷绕倍捻机及其控制系统,包括摆动电机、摆动伺服驱动器、卷绕电机、卷绕伺服驱动器、锭子电机、变频器、锭子转速反馈装置以及控制面板;所述摆动伺服驱动器、卷绕伺服驱动器和变频器通过通讯接口与所述控制面板连接;所述摆动伺服驱动器的驱动输出端连接到所述摆动电机;所述卷绕伺服驱动器的驱动电机输出端连接到所述卷绕电机;所述变频器的驱动输出端连接到所述锭子电机;所述锭子转速反馈装置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到所述摆动伺服驱动器的信号输入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自动化控制的双工位卷绕机控制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双工位卷绕机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和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交流电源相连接,还包括第一收卷电机、第二收卷电机、往复电机、翻转电机和接近传感器;所述接近传感器与控制器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控制器输出端分别通过开关单元与第一卷绕电机、第二卷绕电机、往复电机和翻转电机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有两输出端,其中一输出端给控制器供电,另一输出端给第一收卷电机、第二收卷电机、往复电机、翻转电机。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输出端分别通过开关单元与转动气缸、滑动气缸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输出端分别通过开关单元与刹车组件、压丝组件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开关单元包括继电器K1和光耦U1,所述光耦U1的1号管脚通过电阻R2与电源VCC相连接,所述光耦U1的2号管脚与控制器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光耦U1的3号管脚接地,所述光耦U1的4号管脚通过电阻R3与三极管Q1基极相连接,所述光耦U1的4号管脚通过电阻R1与三极管Q1发射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1发射极与12V电源相连接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1集电极与继电器K1的4号管脚相连接,所述继电器K1的5号管脚接地;所述继电器K1的4号管脚与5号管脚之间反接二极管D2。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输入端连接有手/自动切换模块,所述控制器输入端还连接有按键。进一步的,所述收卷电机上设置有编码器,所述编码器与控制器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接近传感器包括单头传感器和双头传感器,所述单头传感器和双头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双工位卷绕机控制系统通过开关单元实现了控制器与输出电源的强弱电隔离;另外,输入端加入了手/自动切换模块,有助于维修和检测。本技术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双工位卷绕机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开关单元的电路原理图。图中:1为电源模块,2为手/自动切换模块,3为接近传感器,4为控制器,5为开关单元,6为第一卷绕电机,7为第二收卷电机,8为往复电机,9为翻转电机,10为转动气缸,11为滑动气缸,12为刹车组件,13为压丝组件,14为编码器,301为单头传感器,302为双头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双工位卷绕机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4和电源模块1,所述电源模块1与交流电源相连接。还包括第一收卷电机6、第二收卷电机7、往复电机8、翻转电机9和接近传感器3。所述接近传感器3与控制器4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控制器4输出端分别通过开关单元5与第一卷绕电机6、第二卷绕电机7、往复电机8和翻转电机9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1有两输出端,两输出端的输出电压不同,其中一输出端给控制器4供电,另一输出端给第一收卷电机6、第二收卷电机7、往复电机8、翻转电机9。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4输出端分别通过开关单元5与转动气缸10、滑动气缸11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4输出端分别通过开关单元5与刹车组件12、压丝组件13电连接。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开关单元包括继电器K1和光耦U1,所述光耦U1的1号管脚通过电阻R2与电源VCC相连接,所述光耦U1的2号管脚与控制器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光耦U1的3号管脚接地,所述光耦U1的4号管脚通过电阻R3与三极管Q1基极相连接,所述光耦U1的4号管脚通过电阻R1与三极管Q1发射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1发射极与12V电源相连接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1集电极与继电器K1的4号管脚相连接,所述继电器K1的5号管脚接地;所述继电器K1的4号管脚与5号管脚之间反接二极管D2。电源VCC和12V电源由电源模块提供。控制器4发送信号,经光耦U1隔离驱动,并经过三极管Q1放大后驱动继电器K1,继而使得开关单元导通,这样就可以使得第一卷绕电机、第二卷绕电机、往复电机和翻转电机与电源模块形成导通回路,从而使得第一卷绕电机、第二卷绕电机、往复电机和翻转电机动作。同样,也可以通过开关单元控制转动气缸、滑动气缸、刹车组件和压丝组件动作。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在维修或检测时对相关部件进行单独控制或操作,所述控制器4输入端连接有手/自动切换模块2,所述控制器4输入端还连接有按键。进一步的,所述收卷电机上设置有编码器14,所述编码器14与控制器电连接。编码器计算收卷电机卷绕的圈数,到达合适的数值时,控制器控制工位实现转换。进一步的,所述接近传感器3包括单头传感器301和双头传感器302,所述单头传感器301和双头传感器302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两个卷绕工位上分别设置有与单头传感器301和双头传感器302长度相对应的磁铁;所述单头传感器301和双头传感器302与控制器电连接。这样,当设置有较短长度磁铁的卷绕工位到达单头传感器301就可以被检测到,设置较长长度磁铁的卷绕工位到达双头传感器302就可以被检测到,卷绕工位到达相应位置处时,控制器控制翻转电机9停止动作,使得卷绕工位到达的位置更加精确。虽然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可以对本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而不背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实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双工位卷绕机控制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工位卷绕机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和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与交流电源相连接,还包括第一收卷电机、第二收卷电机、往复电机、翻转电机和接近传感器;所述接近传感器与控制器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控制器输出端分别通过开关单元与第一卷绕电机、第二卷绕电机、往复电机和翻转电机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有两输出端,其中一输出端给控制器供电,另一输出端给第一收卷电机、第二收卷电机、往复电机、翻转电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工位卷绕机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和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与交流电源相连接,还包括第一收卷电机、第二收卷电机、往复电机、翻转电机和接近传感器;所述接近传感器与控制器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控制器输出端分别通过开关单元与第一卷绕电机、第二卷绕电机、往复电机和翻转电机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有两输出端,其中一输出端给控制器供电,另一输出端给第一收卷电机、第二收卷电机、往复电机、翻转电机。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位卷绕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输出端分别通过开关单元与转动气缸、滑动气缸电连接。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位卷绕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输出端分别通过开关单元与刹车组件、压丝组件电连接。4.按照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工位卷绕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包括继电器K1和光耦U1,所述光耦U1的1号管脚通过电阻R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光陈娟陆腾友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三泰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