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相色谱分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00403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2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液相色谱分流装置,包括中心五通机构,中心五通机构端口分为液体流入端、质谱流出端、第一比例分流端、第二比例分流端和第三比例分流端,中心五通机构置于圆柱体内,在圆柱体侧壁上装设有三个用于分别连接第一比例分流端、第二比例分流端和第三比例分流端的接口机构,该接口机构由接口和两通构成,其质谱流出端与质谱流出管相连接。由于设计合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更换管线即可实现分流,减少传统分流操作的繁琐步骤,分流流速比稳定、可靠,由于装置一体化集成,使分流管线等装置分布简洁、稳固,经久耐用。并且,可实现三种不同比例的分流功能,适合多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检测工作,通用性强,操作简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相色谱分流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药化学
,尤其涉及一种液相色谱分流装置。
技术介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也叫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简称LC-MS,是应用范围广泛的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的仪器。它结合了液相色谱仪有效分离化合物的能力与质谱仪很强的组分鉴定能力。是一种分离分析复杂有机混合物的有效手段。其应用领域主要有药物分析、食品检测、添加剂检测、环境检测、疾病诊断等。其结构分为两部分,即液相色谱和串联质谱。液相色谱将目标物与干扰物在色谱柱与流动相相互之间分离。分离后,载有待测物的液体流动相进入串联质谱。串联质谱属于一种检测器,能够在液相色谱分离目标物以后捕捉目标物的信号。液相色谱使用的液体流动相流速范围通常在0.2到2.0mL/min.左右。质谱检测器通过大气压电离接口将液相色谱流出的液体流动相完全挥发后,并将目标物离子化以进行后续检测时,其离子化效率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目标物的质谱信号的强度。离子化效率受液体流动相流速的影响较大。流速高时离子化效率较低、质谱信号较弱,相反流速低时离子化效率高、质谱信号较强。通常情况下大气压电离源最多只允许流速在0.8mL/min左右的液体进入质谱,当流速更高时,液体流动相挥发困难,离子化效率和质谱信号减弱明显。因此当液相色谱使用的流速大于0.8mL时,只能通过分流的方法使一定比例的液体进入质谱,剩余液体导入排废管中。从而就需要特定的分流装置在液体流动相进入质谱前对其进行分流。目前现有技术中没有专门用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流液体流动相的装置。实际操作过程中,试验人员结合三通接口C和不同长度的管线进行分流,如图1所示。该方法采用工业分流中常用的方法,通过调整流出线A和流出线B的不同长度调整分流的比例。线的长度越长液体流经该段管路的压力越大、流速约小。流速与管线长短呈负相关,如果流出线A和流出线B的长度比为1:2那么,液体流速比为2:1,进而达到按比例分流的目的。因此,现有技术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流液体流动相时,调整分流比例时需要经常调整流出管A和流出管B的长度比例,不方便根据所需比例及时调整,只能实现单一比例的分流功能。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可满足多种液体流速比需求的液相色谱分流装置,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不方便根据所需比例及时调整、只能实现单一比例的分流功能等问题的液相色谱分流装置。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液相色谱分流装置,包括中心五通机构,所述中心五通机构端口分为液体流入端、质谱流出端、第一比例分流端、第二比例分流端和第三比例分流端,所述中心五通机构置于圆柱体内,在所述圆柱体侧壁上装设有三个用于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比例分流端、第二比例分流端和第三比例分流端的接口机构,所述接口机构由接口和两通构成,所述质谱流出端与质谱流出管相连接。本技术进一步的,设置一固定长度的第四流出管,所述两通的另一端连接堵头或接口,所述接口用于连接第四流出管。本技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比例分流端经第一流出管连接至接口机构,所述第二比例分流端经第二流出管连接至接口机构,所述第三比例分流端经第三流出管连接至接口机构。本技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流出管与第四流出管的总长与所述质谱流出管长度之比为1:3。本技术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流出管与第四流出管的总长与所述质谱流出管长度之比为1:4。本技术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流出管与第四流出管的总长与所述质谱流出管长度之比为1:1。本技术进一步的,所述液体流入端固定在所述圆柱体侧壁上,在液体流入端上安装有用于连接液体流入管的接口。本技术进一步的,所述质谱流出端上安装有用于连接质谱流出管的接口。借由上述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①本技术设计合理,无需更换管线即可实现分流,减少传统分流操作的繁琐步骤,分流流速比稳定、可靠,由于装置一体化集成,使分流管线等装置分布简洁、稳固,经久耐用;②本技术可实现三种不同比例的分流功能,适合多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检测工作,通用性强,具有操作简便的特点。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分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液相色谱分流装置的液体流向图;图3是本技术液相色谱分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1中心五通机构2圆柱体3接口机构4两通5接口6堵头7液体流入管8质谱流出管9第一流出管10第二流出管11液体流入端12质谱流出端13第一比例分流端14第二比例分流端15第三比例分流端16第三流出管17第四流出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参见图3,本技术液相色谱分流装置,包括中心五通机构1,所述中心五通机构1端口分为液体流入端11、质谱流出端12、第一比例分流端13、第二比例分流端14和第三比例分流端15,所述中心五通机构1置于圆柱体2内,在所述圆柱体2侧壁上装设有三个用于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比例分流端13、第二比例分流端14和第三比例分流端15的接口机构3,所述接口机构3由接口5和两通4构成,所述质谱流出端12与质谱流出管8相连接。一较佳实施例,设置一固定长度的第四流出管17,所述两通4的另一端连接堵头6或接口5,所述接口5用于连接第四流出管17。所述第一比例分流端13经第一流出管9连接至接口机构3,所述第二比例分流端14经第二流出管10连接至接口机构3,所述第三比例分流端15经第三流出管16连接至接口机构3。起到分流作用的第一流出管9、第二流出管10、第三流出管16,以及第四流出管17。分流的流入线和流出线均为液相色谱常用的内径0.13mm、外径1/16英寸的peek管,两通4也为peek材质、适合外径1/16英寸的peek管。接口5为peek接头,使本技术标准化结构设置,部件来源容易,易于制作,通用性强。应当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流出管9与第四流出管17的总长与所述质谱流出管8长度之比为1:3。所述第二流出管10与第四流出管17的总长与所述质谱流出管8长度之比为1:4。所述第三流出管16与第四流出管17的总长与所述质谱流出管8长度之比为1:1。所述液体流入端11固定在所述圆柱体2侧壁上,在液体流入端11上安装有用于连接液体流入管7的接口5。所述质谱流出端12上安装有用于连接质谱流出管8的接口5,有利于结构稳固。上述包括3个比例的分流设计,质谱与分流到废液管的液体流速比例分别为1:1、1:2和1:3,相当于进入质谱流速为液相色谱总流速的1/2、1/3和1/4,可以满足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所的分流的需要,液体流路示意图可参见图2。【实施例】图3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圆柱体2的结构为半径为4cm圆柱体外壳。质谱流出管8直接与中心五通机构1相连,长度为45cm,质谱内部管线长度为45cm,因而相加得到90cm。第一流出管9、第二流出管10、第三流出管16的长度分别为4、19和64cm。长管线收纳于圆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液相色谱分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相色谱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五通机构(1),所述中心五通机构(1)端口分为液体流入端(11)、质谱流出端(12)、第一比例分流端(13)、第二比例分流端(14)和第三比例分流端(15),所述中心五通机构(1)置于圆柱体(2)内,在所述圆柱体(2)侧壁上装设有三个用于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比例分流端(13)、第二比例分流端(14)和第三比例分流端(15)的接口机构(3),所述接口机构(3)由接口(5)和两通(4)构成,所述质谱流出端(12)与质谱流出管(8)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相色谱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五通机构(1),所述中心五通机构(1)端口分为液体流入端(11)、质谱流出端(12)、第一比例分流端(13)、第二比例分流端(14)和第三比例分流端(15),所述中心五通机构(1)置于圆柱体(2)内,在所述圆柱体(2)侧壁上装设有三个用于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比例分流端(13)、第二比例分流端(14)和第三比例分流端(15)的接口机构(3),所述接口机构(3)由接口(5)和两通(4)构成,所述质谱流出端(12)与质谱流出管(8)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相色谱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一固定长度的第四流出管(17),所述两通(4)的另一端连接堵头(6)或接口(5),所述接口(5)用于连接第四流出管(1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相色谱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例分流端(13)经第一流出管(9)连接至接口机构(3),所述第二比例分流端(14)经第二流出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海科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