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负电压保护系统
本专利技术描述了一种负电压保护系统,尤其涉及一种依据负电压比较电路输出的比较结果将负电压强度降低的保护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各种高性能的电子产品也被广泛应用。现今的电子产品除了要求高处理速度、低反应时间、以及高规格的处理器之外,更要求具备可携性及微型化的体积,以让使用者能随时随地以高效率的方式使用产品。例如苹果手机(i-phone)的iPhone5s规格使用了A7处理器,而iPhone6Plus规格使用了更高阶的A8处理器,或是家用型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也从CoreTMi5演化至CoreTMi7等级。随着电子产品内处理器的时钟频率增加,其所消耗的功率及所产生的温度也随之上升。因此,许多散热风扇、水冷系统、散热胶及散热片的散热质量也被使用者日益重视。在这些散热机制中,水冷系统的散热效果最佳,但存在体积大、价格而贵、且高噪声的缺点。散热胶及散热片的体积最小,但仅使用了热导较佳的介质将热量传出至空气,故散热效果有限。因此,目前大多数的电子产品,其散热方式仍以散热风扇为主流。然而,在马达控制驱动的半桥式(Half-Bridge)电路中,马达因楞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负电压保护系统,包含:负电压比较电路,用以检测负电压,并输出比较信号;信号处理电路,耦接于该负电压比较电路,用以依据该比较信号产生控制信号;驱动电路,耦接于该信号处理电路,用以根据该控制信号产生至少一驱动信号;驱动输出电路,耦接于该驱动电路,用以依据该至少一驱动信号产生至少一功率信号;功率装置,耦接于该驱动输出电路,用以根据该至少一功率信号产生驱动电压;及线圈模块,耦接于该功率装置,用以根据该驱动电压进行运转;其中当该线圈模块产生反电动势(Back Electromotive Force)时,该线圈模块输出该负电压,若该负电压比较电路检测到该负电压的强度超过预定值,该信 ...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1.21 TW 1051018251.一种负电压保护系统,包含:负电压比较电路,用以检测负电压,并输出比较信号;信号处理电路,耦接于该负电压比较电路,用以依据该比较信号产生控制信号;驱动电路,耦接于该信号处理电路,用以根据该控制信号产生至少一驱动信号;驱动输出电路,耦接于该驱动电路,用以依据该至少一驱动信号产生至少一功率信号;功率装置,耦接于该驱动输出电路,用以根据该至少一功率信号产生驱动电压;及线圈模块,耦接于该功率装置,用以根据该驱动电压进行运转;其中当该线圈模块产生反电动势(BackElectromotiveForce)时,该线圈模块输出该负电压,若该负电压比较电路检测到该负电压的强度超过预定值,该信号处理电路产生该控制信号至该驱动电路,及该驱动电路依据该控制信号,控制该驱动输出电路及该功率装置以使该负电压的强度降低。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该负电压比较电路包含:第一电阻,包含:第一端,用以接收参考电压;及第二端;第二电阻,包含:第一端,用以接收该负电压;及第二端,耦接于该第一电阻的该第二端;第三电阻,包含: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及第二端;第四电阻,包含: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三电阻的该第二端;及第二端,耦接于接地端;及比较器,包含:第一输入端,耦接于该第二电阻的该第二端;第二输入端,耦接于该第四电阻的该第一端;及输出端,耦接于该信号处理电路,用以输出该比较信号至该信号处理电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中该驱动电路包含:第一驱动单元,包含:第一端;第二端;及第三端,耦接于该第二电阻的该第一端;及第二驱动单元,包含: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耦接于接地端;及第四端,耦接于该信号处理电路,用以接收该控制信号;其中该第一驱动单元的该第一端、该第一驱动单元的该第二端、该第二驱动单元的该第一端及该第二驱动单元的该第二端用以输出该至少一驱动信号至该驱动输出电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中该驱动输出电路包含:第一晶体管,包含:第一端,用以接收高电压;第二端;及控制端,耦接于该第一驱动单元的该第一端;第二晶体管,包含: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一晶体管的该第二端;第二端,耦接于该第二电阻的该第一端;及控制端,耦接于该第一驱动单元的该第二端;第三晶体管,包含:第一端,用以接收高电压;第二端;及控制端,耦接于该第二驱动单元的该第一端;及第四晶体管,包含: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三晶体管的该第二端;第二端,耦接于该第二驱动单元的该第三端;及控制端,耦接于该第二驱动单元的该第二端;其中该第二晶体管的该第一端及该第四晶体管的该第一端用以输出该至少一功率信号至该功率装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中该功率装置包含:第五电阻,包含: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二晶体管的该第一端;及第二端;第六电阻,包含:第一端,耦接于该第四晶体管的该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开关,包含:第一端,用以接收高电压;第二端,耦接于该第二电阻的该第一端,用以输出该驱动电压至该线圈模块;及控制端,耦接于该第五电阻的该第二端;及第二开关,包含: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一开关的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治世,刘家骏,陈琬扬,
申请(专利权)人:旺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