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微孔——超速离心吸附纳米复合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8691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原位微孔——超速离心吸附纳米复合技术。它首先采用常规发泡工艺对聚合物粒子发泡,制得连通孔的多孔聚合物粒料;然后将它分散在水相中;再在水相中加入形成无机纳米粒子的原料,高速搅拌,使无机纳米粒子吸附在聚合物的大量微孔中和表面上,得到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母粒,将该复合母粒与通常聚合物混合均匀后,以常用的成型加工技术制得纳米复合材料。(*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属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范畴,提供一种原位微孔—超速离心吸附纳米复合技术,以解决无机纳米粒子在聚合物中的均匀分散问题。而现有的水相合成方法可以制备普通的纳米CaCO3、SiO2等,也可以制备具有电磁功能的纳米Fe3O4、BaTiO3、PbTiO3和生物功能的纳米羟基磷灰石等。但尚未见到纳米粒子在水相合成中,直接在聚合物基体中形成母粒的报道。参考文献1、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 01100016.3 一种挤出注射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粘土纳米复合材料2、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 01108269.0 一种纳米碳酸钙—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3、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 01108354.9 远红外辐射中空三维卷曲聚酯纤维及其制作方法4、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 00127421.X 一种低温可烧结的纳米羟基磷灰石粉体的制备方法5、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 01103944.2 一种纳米级超细碳酸钙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无机纳米粒子在聚合物基体之中难以均匀分散的问题,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复合技术,可使无机纳米粒子在贮存、运输和复合过程中不团集、表面不氧化和不污染。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即原位微孔—超速离心吸附纳米复合技术。其机理是首先利用发泡技术对聚合物粒料进行发泡,使其形成具有连通孔的多孔聚合物粒料,然后在无机纳米粒子的水相合成过程中,通过超速离心使无机纳米粒子吸附在发泡聚合物颗粒的大量微孔中和表面上,制备出稳定的聚合物/无机纳米粒子复合母粒。再采用常用的聚合物成型加工方法制备出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制品。本专利技术的复合技术主要包括1.采用常规的发泡工艺对聚合物粒子发泡,制得具有连通孔的多孔聚合物粒料;2.将多孔聚合物粒料分散在水相中;3.在水相中加入形成无机纳米粒子的原料,高速搅拌,使无机粒子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吸附到多孔聚合物的大量微孔中和表面上,得到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母粒;4.将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母粒与聚合物混合均匀后,采用常用的聚合物成型加工技术制得复合材料制品。权利要求1.一种原位微孔——超速离心吸附复合技术,其特征是a采用常规的发泡工艺对聚合物粒子发泡,制得具有连通孔的多孔聚合物粒料;b将多孔聚合物粒料分散在水相中;c在水相中加入形成无机纳米粒子的原料,高速搅拌,使无机粒子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吸附到多孔聚合物的大量微孔中和表面上,得到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母粒;d将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母粒与聚合物混合均匀后,采用常用的聚合物成型加工技术制得复合材料制品。全文摘要原位微孔——超速离心吸附纳米复合技术。它首先采用常规发泡工艺对聚合物粒子发泡,制得连通孔的多孔聚合物粒料;然后将它分散在水相中;再在水相中加入形成无机纳米粒子的原料,高速搅拌,使无机纳米粒子吸附在聚合物的大量微孔中和表面上,得到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母粒,将该复合母粒与通常聚合物混合均匀后,以常用的成型加工技术制得纳米复合材料。文档编号B29B15/00GK1460690SQ03128079公开日2003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30日专利技术者熊传溪, 董丽杰, 汪庆刚 申请人:武汉理工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原位微孔-超速离心吸附复合技术,其特征是:a:采用常规的发泡工艺对聚合物粒子发泡,制得具有连通孔的多孔聚合物粒料;b:将多孔聚合物粒料分散在水相中;c:在水相中加入形成无机纳米粒子的原料,高速搅拌,使无机粒子在离心力的作用下 吸附到多孔聚合物的大量微孔中和表面上,得到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母粒;d:将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母粒与聚合物混合均匀后,采用常用的聚合物成型加工技术制得复合材料制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传溪董丽杰汪庆刚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