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潜航器上浮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8498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14: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潜航器上浮回收装置,安装于无人潜航器的舱段内,包括回收装置本体、浮囊、整流罩、产气系统和定位系统天线,浮囊包括大浮囊和多个小浮囊,整流罩包括多个且与多个小浮囊一一对应,每一个整流罩安装于对应的小浮囊的一端,定位系统天线包括互为冗余的多个且一一对应地安装于多个小浮囊的另一端,产气系统的出气口与大浮囊相通连接,大浮囊通过多条单向充气软管分别与多个小浮囊相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大浮囊和多个小浮囊,能够避免整流罩划伤大浮囊,提高了整流罩解脱的安全防护性能;互为冗余的多个定位系统天线安装于小浮囊上,节省了无人潜航器的舱段空间,提高了定位系统的可靠性和回收成功率。

An unmanned underwater float recovery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unmanned underwater float recovery device, installed in the cabin of 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s, including the recovery device body, bladder, fairing, gas production system and positioning system, including bladder bladder and multiple small bag,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fairing and multiple small floats correspond to one end of each a fairing mounted on the corresponding small bag, positioning system antenna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mutually redundant and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a plurality of small floats to the other end of the outlet gas system with large floats connected, large floats through a plurality of unidirectional inflating hose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a plurality of small bladder communicated. By setting the big bag and a small bag, big bag to avoid scratch cowl improves the safety protection performance, fairing free; mutually redundant multiple antenna positioning system installed on a small bag, save the UUV cabin space, improve the positioning system reliability and success rate of recov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潜航器上浮回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人潜航器上浮回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包括大浮囊和小浮囊的无人潜航器上浮回收装置,属于海洋技术装备领域。
技术介绍
无人潜航器在研制过程中或任务完成后,需使其上浮,以便将其回收后加以利用。目前上浮装置通常采用柔性囊体充气使无人潜航器产生足够的正浮力上浮出海面,通过上浮装置中的定位系统确定无人潜航器所在位置后进行回收作业。传统的无人潜航器上浮回收装置中,定位系统的天线通常安装在无人潜航器上浮回收装置所在的舱段上或位于其上部的舱段上,整流罩只起到维持外形、保护浮囊,并按功能完成脱落释放浮囊的作用。但整流罩的面积较大,脱落后存在划伤浮囊的可能,这样就会导致浮囊漏气,降低上升速度甚至使其不能上升,造成损失;另外,定位系统天线只有一根且置于舱段内,不但会占据舱段内空间,而且在上浮后发出信号的强度也会受到影响,降低了无人潜航器回收的成功率。随着无人潜航器小型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如何高效合理利用上浮装置的空间、整合结构电气功能、提高回收成功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避免整流罩损坏浮囊且能提高回收成功率的无人潜航器上浮回收装置。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无人潜航器上浮回收装置,安装于无人潜航器的舱段内,包括回收装置本体、浮囊、整流罩、产气系统和定位系统天线,所述浮囊置于所述回收装置本体的环形凹槽内,所述产气系统为所述浮囊提供气源,所述浮囊包括大浮囊和多个小浮囊,所述整流罩包括多个且与多个所述小浮囊一一对应,多个所述整流罩组合在一起安装于所述回收装置本体的环形凹槽外,每一个所述整流罩安装于对应的所述小浮囊的一端,所述定位系统天线包括互为冗余的多个且一一对应地安装于多个所述小浮囊的另一端,所述产气系统的出气口与所述大浮囊相通连接,所述大浮囊通过多条单向充气软管分别与多个所述小浮囊相通连接。优选地,为了确保定位系统天线能够在小浮囊上浮后浮在最上端,所述小浮囊上用于安装所述定位系统天线的一端为柱状或锥状。优选地,多个所述小浮囊均匀分布于所述回收装置本体的环形凹槽的四周且位于所述大浮囊的外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大浮囊和多个小浮囊,将整流罩设计为多个并分别安装于小浮囊上,使得整流罩在脱落后首先被小浮囊推动快速离开回收装置本体、大浮囊和无人潜航器,避免整流罩与大浮囊发生碰撞、摩擦等运动干涉,以免划伤大浮囊,提高了整流罩解脱的安全防护性能;定位系统天线安装于小浮囊上,节省了无人潜航器的舱段空间,提高了上浮回收装置的空间利用率,且多个定位系统天线之间设计互为冗余,提高了定位系统的可靠性和回收成功率,降低了装置回收失败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无人潜航器上浮回收装置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无人潜航器上浮回收装置的大浮囊、小浮囊充气上浮时的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无人潜航器上浮回收装置安装于无人潜航器的舱段内,无人潜航器的舱段包括前舱段1和后舱段8,本专利技术所述无人潜航器上浮回收装置安装于前舱段1和后舱段8之间,包括回收装置本体7、大浮囊6、小浮囊5、整流罩3、产气系统2和定位系统天线10,大浮囊6和多个小浮囊5置于回收装置本体7的环形凹槽内,产气系统2为大浮囊6提供气源,整流罩3包括多个且与多个小浮囊5一一对应,多个整流罩3组合在一起安装于回收装置本体7的环形凹槽外,每一个整流罩3安装于对应的小浮囊5的一端,定位系统天线10包括互为冗余的多个且一一对应地安装于多个小浮囊5的另一端,小浮囊5上用于安装定位系统天线10的一端为柱状或锥状,产气系统2的出气口4与大浮囊6相通连接,大浮囊6通过多条单向充气软管9分别与多个小浮囊5相通连接,多个小浮囊5均匀分布于回收装置本体7的环形凹槽的四周且位于大浮囊6的外侧,小浮囊5的具体数量根据需要而定。如图1和图2所示,使用过程中,无人潜航器正常执行任务时,大浮囊6和小浮囊5均折叠于上浮回收装置本体7的环形凹槽内,整流罩3的表面与前舱段1和后舱段8的表面齐平,保护浮囊并维持无人潜航器外形;无人潜航器接收到上浮命令后,产气系统2启动,大浮囊6开始充气,同时大浮囊6向小浮囊5充气;整流罩3在浮囊膨胀力作用下解脱,大浮囊6和小浮囊5继续充气至饱和,小浮囊5首先推动整流罩3上浮快速离开回收装置本体7、大浮囊6和无人潜航器,避免整流罩3与大浮囊6发生碰撞、摩擦等运动干涉,然后大浮囊6带着无人潜航器实现上浮,位于小浮囊5顶端的定位系统天线10露出水面,启动定位功能实现无人潜航器的定位及回收。上述实施例只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落入本专利技术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无人潜航器上浮回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人潜航器上浮回收装置,安装于无人潜航器的舱段内,包括回收装置本体、浮囊、整流罩、产气系统和定位系统天线,所述浮囊置于所述回收装置本体的环形凹槽内,所述产气系统为所述浮囊提供气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囊包括大浮囊和多个小浮囊,所述整流罩包括多个且与多个所述小浮囊一一对应,多个所述整流罩组合在一起安装于所述回收装置本体的环形凹槽外,每一个所述整流罩安装于对应的所述小浮囊的一端,所述定位系统天线包括互为冗余的多个且一一对应地安装于多个所述小浮囊的另一端,所述产气系统的出气口与所述大浮囊相通连接,所述大浮囊通过多条单向充气软管分别与多个所述小浮囊相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潜航器上浮回收装置,安装于无人潜航器的舱段内,包括回收装置本体、浮囊、整流罩、产气系统和定位系统天线,所述浮囊置于所述回收装置本体的环形凹槽内,所述产气系统为所述浮囊提供气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囊包括大浮囊和多个小浮囊,所述整流罩包括多个且与多个所述小浮囊一一对应,多个所述整流罩组合在一起安装于所述回收装置本体的环形凹槽外,每一个所述整流罩安装于对应的所述小浮囊的一端,所述定位系统天线包括互为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奇姬永强甄文强石运国李伯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