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潜航器抛载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50443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01 15:09
水下潜航器抛载机构,它涉及一种水下潜航器,以解决现有潜航器抛载机构比较复杂,应用过程不灵活的问题,它包括释放机构承载平台、释放机构内套筒、释放机构外套筒和重物承载平台;重物承载平台布置在释放机构承载平台的上方,重物承载平台的下表面连接支撑架,支撑架与释放机构承载平台转动连接,重物承载平台的下表面与释放机构承载平台之间设置有套装在一起的释放机构内套筒和释放机构外套筒;释放机构内套筒和释放机构外套筒的重叠区域包括变形区域和非变形区域;释放机构内套筒和释放机构外套筒均由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制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无人或有人水下潜航器的抛载机构的制造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下潜航器。
技术介绍
水下潜航器对于航海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从资源勘探到水环境测定等诸多领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作为潜航器下潜和上浮控制过程的抛载机构,在潜航器的工作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可靠性和安全性是衡量该机构是否合格的最重要的指标。但是目前的抛载机构均以机械式或液压式设计为主,结构比较复杂,应用过程不灵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潜航器抛载机构比较复杂,应用过程不灵活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水下潜航器抛载机构。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水下潜航器抛载机构包括释放机构承载平台、释放机构内套筒、释放机构外套筒和重物承载平台;重物承载平台布置在释放机构承载平台的上方,重物承载平台的下表面连接支撑架,支撑架与释放机构承载平台转动连接,重物承载平台的下表面与释放机构承载平台之间设置有套装在一起的释放机构内套筒和释放机构外套筒,释放机构外套筒的上端面与重物承载平台连接,释放机构内套筒的下端面与释放机构承载平台连接;释放机构内套筒和释放机构外套筒的重叠区域包括变形区域和非变形区域,变形区域预制压痕,且压痕个数大于或等于1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水下潜航器抛载机构

【技术保护点】
水下潜航器抛载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释放机构承载平台(1)、释放机构内套筒(2)、释放机构外套筒(3)和重物承载平台(5);重物承载平台(5)布置在释放机构承载平台(1)的上方,重物承载平台(5)的下表面连接支撑架(7),支撑架(7)与释放机构承载平台(1)转动连接,重物承载平台(5)的下表面与释放机构承载平台(1)之间设置有套装在一起的释放机构内套筒(2)和释放机构外套筒(3),释放机构外套筒(3)的上端面与重物承载平台(5)连接,释放机构内套筒(2)的下端面与释放机构承载平台(1)连接;释放机构内套筒(2)和释放机构外套筒(3)的重叠区域包括变形区域和非变形区域,变形区域预制压痕(8),...

【技术特征摘要】
1.水下潜航器抛载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释放机构承载平台(1)、释放机构内套筒(2)、释放机构外套筒(3)和重物承载平台(5);重物承载平台(5)布置在释放机构承载平台(1)的上方,重物承载平台(5)的下表面连接支撑架(7),支撑架(7)与释放机构承载平台(1)转动连接,重物承载平台(5)的下表面与释放机构承载平台(1)之间设置有套装在一起的释放机构内套筒(2)和释放机构外套筒(3),释放机构外套筒(3)的上端面与重物承载平台(5)连接,释放机构内套筒(2)的下端面与释放机构承载平台(1)连接;释放机构内套筒(2)和释放机构外套筒(3)的重叠区域包括变形区域和非变形区域,变形区域预制压痕(8),且压痕(8)的个数大于或等于1个;释放机构内套筒(2)和释放机构外套筒(3)均由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潜航器抛载机构,其特征在于:释放机构内套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彦菊陈凡龙刘立武冷劲松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