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方位管式多孔散热热风炉炉栅,包括:壳体;壳体的内部形成有空腔,空腔内设置有多个圆形散热管,圆形散热管与壳体的顶部形成有上孔,圆形散热管与壳体的底部形成有下孔;上孔于水平面内的横截面积小于下孔于水平面内的横截面积。该全方位管式多孔散热热风炉炉栅具有优异的通风和散热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方位管式多孔散热热风炉炉栅
本专利技术涉及炉栅,具体地,涉及一种全方位管式多孔散热热风炉炉栅。
技术介绍
炉栅是指锅炉或工业炉中堆置固体燃料并使之有效燃烧的部件。炉栅的形制分为平直型炉栅和不规则炉栅多种形制,根据炉窑不同,所使用的炉栅形制各异。不规则炉栅以塔式炉栅最具代表性,在炉窑的应用上也较多。炉栅的主要功能是通风,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发现炉栅内温度普遍存在超温的情形,过高的温度使得炉栅容易出现变形甚至是损坏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方位管式多孔散热热风炉炉栅,该全方位管式多孔散热热风炉炉栅具有优异的通风和散热的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方位管式多孔散热热风炉炉栅,包括:壳体;壳体的内部形成有空腔,空腔内设置有多个圆形散热管,圆形散热管与壳体的顶部形成有上孔,圆形散热管与壳体的底部形成有下孔;上孔于水平面内的横截面积小于下孔于水平面内的横截面积。优选地,上孔为圆形孔,下孔为矩形孔。优选地,圆形孔的孔径为10-12mm;矩形孔的规格为:长为70-90mm,宽为25-35mm。优选地,圆形散热管的中部同轴设置有循环管,循环管与圆形散热管之间通过连接件相连接。优选地,连接件为镂空网结构。优选地,壳体的两端设置有搭脚。优选地,搭脚为角铁或者搭脚的底面为向上内凹的弧面。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全方位管式多孔散热热风炉炉栅具体使用过程如下:首先,将全方位管式多孔散热热风炉炉栅安置于热风炉的炉底;接着,将固体燃料置于壳体的顶部进行燃烧,在燃烧过程中,利用上孔于水平面内的横截面积小于下孔于水平面内的横截面积的特点,使得冷空气能够依次经过下孔、圆形散热管以及上孔进入固体燃料的内部进而能够为燃料的燃烧提供足够的氧气,同时上孔与下孔的孔径的特殊设置具有吸风的作用,进而流经的冷空气也能够起到降低炉栅的温度的作用,进而能够防止炉栅的变形或者损坏。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全方位管式多孔散热热风炉炉栅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仰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2、圆形散热管3、上孔4、下孔5、循环管6、连接件7、搭脚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顶、底”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方位管式多孔散热热风炉炉栅,如图1-3所示,包括:壳体1;壳体1的内部形成有空腔,空腔内设置有多个圆形散热管2,圆形散热管2与壳体1的顶部形成有上孔3,圆形散热管2与壳体1的底部形成有下孔4;上孔3于水平面内的横截面积小于下孔4于水平面内的横截面积。上述的全方位管式多孔散热热风炉炉栅具体使用过程如下:首先,将全方位管式多孔散热热风炉炉栅安置于热风炉的炉底;接着,将固体燃料置于壳体1的顶部进行燃烧,在燃烧过程中,利用上孔3于水平面内的横截面积小于下孔4于水平面内的横截面积的特点,使得冷空气能够依次经过下孔4、圆形散热管2以及上孔3进入固体燃料的内部进而能够为燃料的燃烧提供足够的氧气,同时上孔3与下孔4的孔径的特殊设置具有吸风的作用,进而流经的冷空气也能够起到降低炉栅的温度的作用,进而能够防止炉栅的变形或者损坏。在本专利技术中,上孔3与下孔4的具体形状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例如圆孔、方形孔、菱形孔或其他不规则的孔,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本炉栅的通风和降温的效果,优选地,上孔3为圆形孔,下孔4为矩形孔。由此,矩形孔能够利用其较大的孔径进而使得冷空气快速地进入下孔4,然后冷空气自孔径较小的上孔3排出,其中,圆形孔在冷空气排出的过程中能够使得冷空气形成涡流,该涡流一方面能够起到更快地降温的作用,另一更为重要的方面是涡流能够对固体燃料起到明显的冲击作用,从而使得固体燃料能够充分的燃烧。在上孔3为圆形孔,下孔4为矩形孔的情形下,上孔3与下孔4的具体尺寸也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为了使得上孔3与下孔4之间的尺寸能够更好的匹配,进而使得上孔3与下孔4能够起到更好的吸风和排风的作用,优选地,圆形孔的孔径为10-12mm;矩形孔的规格为:长为70-90mm,宽为25-35mm。此外,为了进一步地提高该炉栅的通风和降温的效果,优选地,圆形散热管2的中部同轴设置有循环管5,循环管5与圆形散热管2之间通过连接件6相连接。那么,通过下孔4进入圆形散热管2内的冷空气还能够在圆形散热管2与循环管5之间的腔室内进行内循环,内循环能够起到将圆形散热管2内的热量通过上孔3排走的作用,从而进一步起到降低炉栅的温度的作用。其中,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连接件6的具体结构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可以是金属支撑条,也可以是支撑块件,当然还可以是其他的结构,为了进一步提高该炉栅的实用性,优选地,连接件6为镂空网结构。通过该镂空网结构能够防止较大的颗粒堵塞圆形散热管2,进而防止圆形散热管2内冷空气流通不顺畅的情形的产生,进而保证了炉栅的持续通风和降温的效果。此外,为了进一步地便于炉栅的安装与拆卸,优选地,壳体1的两端设置有搭脚7。由此,只要通过搭脚7便可方便、快速地实现炉栅的安装与拆卸。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炉栅的通风和降温的效果,优选地,搭脚7为角铁或者搭脚7的底面为向上内凹的弧面。那样,搭脚7与炉底之间势必形成间隙,那么冷空气也可以通过间隙进入热风炉内,由此进一步地提高了炉栅的通风和降温的效果。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专利技术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专利技术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方位管式多孔散热热风炉炉栅,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内部形成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多个圆形散热管(2),所述圆形散热管(2)与壳体(1)的顶部形成有上孔(3),所述圆形散热管(2)与壳体(1)的底部形成有下孔(4);所述上孔(3)于水平面内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下孔(4)于水平面内的横截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方位管式多孔散热热风炉炉栅,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内部形成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多个圆形散热管(2),所述圆形散热管(2)与壳体(1)的顶部形成有上孔(3),所述圆形散热管(2)与壳体(1)的底部形成有下孔(4);所述上孔(3)于水平面内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下孔(4)于水平面内的横截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方位管式多孔散热热风炉炉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孔(3)为圆形孔,所述下孔(4)为矩形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方位管式多孔散热热风炉炉栅,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孔的孔径为10-12mm;所述矩形孔的规格为:长为7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鲲,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热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